
摘 要:在線作業平臺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服務平臺,將其運用到《簡易方程》的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的興趣,還能夠提高教師“教”的質量與水平。可見,在線作業平臺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為此以《簡易方程》為例,從教師角度評價了在線作業平臺的使用效果,期望為其他同仁的應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在線作業平臺;《簡易方程》;使用效果
目前,無論是教具還是學具都呈現多樣性的特征,其中在線作業平臺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具,同時又是一種智能化、先進性的學具,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活躍教學的氛圍,提升教師“教”的質量與水平。作業是連接課堂內外、學生檢測鞏固知識、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并不斷優化教學的重要方式,而隨著移動學習與在線作業的興起,利用移動在線作業平臺開展作業活動,促進了作業形式的變革,為此下文中,筆者結合在線作業平臺在《簡易方程》中的應用情況,從教師角度評估了在線作業平臺的使用效果,具體如下:
一、即時性:掌握學生實況,開展針對性指導
在線作業平臺落實于《簡易方程》中,便于統計學生的作業實況,準確了解每道題目的得分、錯誤率,精準把握學生的“個性”。簡單來講,在線作業平臺能夠將學生作業情況形成一份詳細、客觀的報告,該報告中不僅會出現作業題目的作答情況,還會分析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這無疑為教師調整教學計劃提供了依據,便于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促使學生成績得到快速提升,同時還能夠使學生親眼“看”到自己的進步,進而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其對于小學生來講較為陌生,學習的效果并不甚理想。結合小學生作業情況發現,學生出錯最多的就是“符號”,具體如下所示。結合下圖發現,由等號的左邊移到右邊,前面符號應該由“-”變為“+”,但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直接平移到等號的右邊,進而導致出現錯誤。為此,筆者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強調“=”左右移項時,要轉化“項”前的符號,具體來說就是“-”變為“+”、“+”變為“-”、“÷”變為“×”、“×”變為“÷”,進而讓學生熟練地掌握。
二、有效性:作業批改及時,幫助查漏補缺
對于教師來講,在線作業平臺既能夠減少批改作業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使教師更多投入到輔導上,同時又能夠賦予評改語的針對性。個性化的評語,能夠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優”與“差”,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針對性地查漏補缺。相比較而言,在線作業平臺讓教師將時間與精力投放于“指導”上,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殷切希望,體會到來自教師的“鼓勵”,使學生的內心產生“學習種子”,進而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鼓勵以及愛,也就是說,在線作業平臺能夠形成良性循環,使學生始終帶有濃厚的興趣,且開展的學習具有針對性。
受差異性影響,每位學生的錯誤、心理素質以及喜好都不一樣,而學生批改作業就是為了讓學生接受錯誤,能夠針對性地盡心改正,為此筆者在《簡易方程》作業批改時,采用了在線作業平臺,針對學生“移項不換號”的問題,撰寫了針對性的評語。針對性評語就是指符合學生個性的語言,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更積極地改正,進而收取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實際的運用中,還應該要適中關注學生的情況,及時查漏、及時補缺,為今后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可操作性:落實分層作業,實現個性發展
受各種因素影響,班級學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分層教學,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在實踐中,分層作業成為各位教育工作者的頭號“公敵”,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線作業平臺橫空出世,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了分層布置作業。分層布置作業,使每位學生能夠根據自身認知情況和心理需求,選定適切的作業題,既能夠扎實基礎知識,又不會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獲得進步。而對于優秀生來講,也不會遇到“吃不飽”的尷尬,同時還能夠使他們的探索能力與自學能力得到鍛煉。從班級整體來看,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便于開展互幫互助的合作性學習活動。
設置《簡易方程》作業時,筆者按照由簡及難的原則,設置了簡單計算、看圖計算、應用題等專項練習,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作業,同時也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每個專項練習的前四道題目。前四道題目屬于基礎類型的,而后面是拓展性的,為此筆者并未做出強制性要求,而是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選擇,這樣既能夠避免學困生完成不了,造成困擾,又能夠避免優秀生“吃不飽”的尷尬,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進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作業的價值并非得到充分發揮,甚至部分學生產生了恐懼、厭棄等不良情緒。為此,無論學者還是教師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應運而生了“在線作業平臺”。在線作業平臺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作業的興趣,又便于教師準確把握作業實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促使學生獲得進步,同時又能夠真正地落實分層作業,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愉悅地做。
參考文獻:
[1]呂婧.在線作業平臺在小學高年級數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麥學習作業為例[D].天津師范大學,2017.
[2]張屹,白清玉,李曉艷,等.基于APT教學模型的移動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與成績的影響研究:以小學數學“扇形統計圖”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6-33.
[3]李利聰.基于教育生態理論的小學生在線作業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河北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李寬(1967.4—),男,漢族,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人,專科學歷,一級教師。從事安定區北關小學數學教學,長期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