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進霞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積淀的民族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進校園是把傳統的文化和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地整合起來,學生根據切身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把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學習和傳承。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耳濡目染,熏陶感染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行深入的了解,從而讓學生親近優秀傳統文化,并掌握、繼承民族智慧的結晶,從而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潛移默化中,約束自己的道德規范,并對自身的行為習慣進行規范化,從而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國文化成為一種潮流不斷地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奇心促使國人對外國文化進行學習,甚至變本加厲,似乎有取而代之的跡象。這就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形成了嚴重的挑戰,鑒于這種情況,優秀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是勢在必行的。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地開展這項活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依靠老師的講授而獲得,還可以依靠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讓學生沐浴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耳濡目染,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陶冶他們的人格、發展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1.加強硬件建設,增設宣傳設施
學校要因地制宜,利用有效的空間資源,科學、合理規劃,讓學校的每株花草樹木,每片土地、每塊墻壁,甚至每個空間都成為宣傳傳統文化的陣地,使它們都成為育人、塑造人的活教材。例如:學校在學生經常活動的區域以主題的形式開辟宣傳專欄,如名言警句專欄、名人故事專欄、民俗民風專欄、民間工藝及民間曲藝等專欄,還可以借助于班級文化布置,讓每個教室的布置即要開辟傳統文化專欄,又要體現出每個班級的個性,展現出不同風格特點。并且要根據傳統的節日不斷更換專欄的內容,即有師生栩栩如生的書畫作品,又有發自肺腑的心得體會,而且板報還必須要有主題,這樣精心布置、優化的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宣傳傳統文化的主陣地。
2.優化宣傳媒體,營造文化氛圍
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校園公眾號平臺,學校網絡主頁、閱覽室等功能室,對傳統文化進行及時宣傳報道,并讓學生及時收聽、閱讀并獲取相關的文化信息。如每天早上大課間后的校園廣播,課外活動時間的校園網頁瀏覽;即時播報學校動態,師生活動的校報等媒體,加強宣傳報道,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處處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時時觸摸到傳統文化就陪伴在自己左右。這樣學校精心打造的宣傳媒體,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互相展示、相互交流的機會,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而且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3.營造人文化,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做文明人,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對學生實施文明教育。校園是一個文明的場所,這就要求全體師生在學校要以“文明”為行動準則,師生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文明,學生要嚴格貫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從而達到規范學生的日常用語和日常行為習慣,使學生處處用文明語、處處做文明事,并組織學生開展文體活動。學校要為學生搭建平臺,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文體活動,學校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濃郁的節日氛圍,在傳統節日氛圍的渲染下,學生通過參加活動,了解相關的知識,從而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博大精深,使他們在熏陶感染中繼承和發展。學生通過參加活動,調動了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二、以社團活動為載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學校社團活動是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的建設給學校傳統文化的建設注入了活力,使校園文化向多元化發展。以社團活動為有效的載體,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不但全面推進我校的素質教育開展,而且不同程度的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水平,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道德情操。如:“誦民族經典,傳承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經典誦讀社團的建設;武術興趣小組的組建,成了校園的一道風景,學生們熱情度非常高,特別是男同學,他們的訓練都非常刻苦。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學生不同程度上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德和藝兩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并且學生通過互相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書法、刺繡、古箏、戲曲等小組的建設,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陶冶了他們的情操,使他們在活動的開展中把傳統文化精髓內化為自己的習慣、精神等。
總之,學校是學生學習一切文化的場所,只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對自己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對自己道德情操的培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娜.初中舞蹈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5).
[2]王慧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J].企業導報,2014(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