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娟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滄源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西南部,處于中緬邊境的中段。拱弄村隸屬于滄源佤族自治縣勐來鄉,該村99%的人口都是佤族,有兩個自然村8個村小組,全村共有355戶1467人。拱弄村土地約12.54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年平均氣溫22℃,年降水量1750毫米,全村耕地面積2876畝,當地主要的農作物是茶葉、甘蔗、玉米等。中緬邊境上的很多村寨都屬于貧困村,很多村民的收入水平都不高,村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田間地埂上,但是種植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例卻不足三分之一,年輕勞動力不得不外出務工補貼家用,究其原因之一,主要的農作物茶葉的收入款持續多年偏低。拱弄村是中緬邊境上的一個佤族村寨,也是一個直過民族村寨,由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及地理位置偏遠的影響,該村寨產業發展有限,因此發展傳統產業——茶葉,就變得尤為重要。
佤族是最早種茶飲茶的民族之一,茶葉在佤族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物品之一,根據實地調研可知,拱弄村種植茶樹已有60多年的歷史,該村茶樹品種為本地大葉茶,截止2019年年底拱弄村茶樹種植面積為10003畝,干茶葉年產量約55噸,其中有近30噸的干茶葉最終出口銷售。
拱弄村茶農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采摘茶葉,村內茶葉合作社不同季節茶葉以不同價格收購鮮葉,平均每市斤鮮葉價格為2.5元。拱弄村茶葉收購主體有兩個,分別為昱生茶葉合作社和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其中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將優質鮮葉進行精細加工,在其經營的兩個實體店鋪進行零售;昱生茶葉合作社收購的鮮葉主要是進行茶葉粗加工,然后銷售到有一定實力和一定規模的茶葉加工企業。
因拱弄村地處中緬邊境,交通不便利,村內大部分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即使省內、市內務工,回村管護茶葉因路程、時間等原因難以實現,因此茶葉的管護、采摘由家中老人負責,管護意識淡薄。現在拱弄村茶樹管理仍然存在用割草機除草,導致除草效果不明顯影響茶葉生長;因長期不用鋤頭,造成茶樹根部土壤板結;部分農戶長期不采摘茶葉,茶園荒廢。
拱弄村茶樹多種植于山地,且因品種原因茶樹矮小零散,因此在茶葉采摘方式上難以實現機械化。拱弄村茶葉的采摘方式只有手工采茶,一般情況下,每個茶農每天采摘的鮮葉重量是30斤至40斤,手工采茶效率較低。人工采摘茶葉,除了帶來采摘效率低下的問題外,還會引起用手采摘后樹冠培養受到破壞、茶芽受到損傷,不僅影響到了茶葉的品質,還影響到茶樹的生長。
拱弄村昱生茶葉合作社每年產成品干茶葉接近95%的部分都銷售給同一家茶葉加工企業,雖然這樣的固定供需關系穩定的維持昱生茶葉合作社的持續經營,然而對于茶葉加工企業來說,昱生茶葉合作社是其眾多供貨商之一,因此單一的銷售渠道也造成了該合作社在銷售價格上討價還價的能力很低。最終對拱弄村茶葉產業發展的影響是鮮葉價格持續走低,茶農采茶積極性不高。
拱弄村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主要在兩個實體經營場所進行銷售,且初入市場價格偏高,這就造成了該合作社銷量一直不高,由于營業收入較低且存貨積壓,2019年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鮮葉收購。雖然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鮮葉收購價格會高出市場價平均每公斤0.5元,但是鮮葉需求量并不穩定。
拱弄村茶樹以不打農藥、施肥僅用農家肥等原因保持著良好的茶葉品質,也正因如此管護在茶葉產業發展中不能忽視且很重要的環節之一。三分種七分管,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應該充分調動村民的茶葉管護意識,提升茶葉產業發展重在管理的理念,例如組織專業的茶葉提質增效管護人員到村到地指導培訓村民,并根據拱弄村多為佤族的原因,盡可能找會佤語的培訓人員或者翻譯,培訓應該持續多次。
培養良好的采摘技術,例如采用提手采的方式采摘鮮葉,提高茶葉質量;也可集中精力訓練雙手,采用高效的雙手采。除了改善采摘方式外,茶農還應該加強采摘的合理性,例如采摘的過程中要注意采用正確的采摘手法,不扭、不抓、不揪,采摘的時候不損傷芽葉;關注茶樹新梢的生長情況,根據茶所的標準進行采摘,及時分批采摘鮮葉;采摘鮮葉要注意保鮮,裝葉籃子內自然放置,不壓緊茶葉,不傷害茶葉品質。
昱生茶葉合作社多年與同一家茶葉加工企業合作,銷售渠道長期依靠該企業,造成銷售價格上受制,要想提高鮮葉收購價格,必然要茶葉合作社的銷售價格有所提升,因此,茶葉合作社應該積極尋找市場需求者,例如其他茶葉加工企業,或者其他大量需求粗加工茶葉的企事業單位,昱生茶葉合作社應當嘗試開拓屬于自己的銷售渠道。
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主要依靠在滄源縣城的茶葉店鋪進行銷售,這樣單一的銷售方式,就縮小了銷售范圍,所覆蓋的區域就局限于縣城和到縣城進去店鋪的購買者,因此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應該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在線上銷售的同時,應該盡可能的宣傳本地大葉茶,既能打開知名度,又能在線上打造一條穩定的銷售渠道。除此之外,三葉生態茶葉合作社初入市場銷售不穩定,應該在市場定價時根據不同需求者的購買能力定位不同價位的茶葉。
茶葉是中緬邊境上大多村寨的主要農產品之一,但是這些村寨的農民地處偏遠對茶葉管護、采摘的技術改善意識較淡薄,鮮葉收購實體的銷售存在銷售渠道狹窄造成鮮葉收購價格偏低。因此,要促進拱弄村茶葉產業發展,必須提高村民茶葉管護意識,改善采摘技術,提高鮮葉收購價格,提升茶農采茶、管茶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