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胡春杰,靳志超,呂 靜*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混合痔是一種常見病,也是高發病,手術是當前臨床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因為肛門皮膚十分敏感,有豐富的痛覺神經,外加術中牽拉,術后疼痛會給患者帶來諸多不是,并且影響患者內分泌、循環等系統,造成患者血壓升高,出現不良情緒。相關文獻顯示,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耳穴貼壓對混合痔術后疼痛的效果較好,為了驗證這一結論,本文選擇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于我院中進行治療的混合痔患者90例作為研究主體,展開詳細分析,具體如下。
選擇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于我院中進行治療的混合痔患者90例,納入患者均符合臨床混合痔診斷標準。排除合并有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病、精神疾患及意識障礙的患者,排除哺乳期婦女及孕婦。隨機分為45例分析組、45例比對組,前者年紀19~79歲之間,年齡均值為(54.42±10.24)歲,后者年紀18~78歲之間,年齡均值為(55.23±12.32)歲,2組患者男女比例、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比對組應用常規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動態監測其生命體征,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給予心理指導。
分析組應用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耳穴貼壓干預,其關鍵為準確找到穴位。中醫定向透藥療法其實是通過采用電子脈沖治療儀治療,在實施前和患者溝通,得到其鼎力支持,保證操作順利。其選擇的穴位有承山穴、足三里。先進行清潔消毒,取出兩塊紗布,折成電極板大小,添加兩毫升的正清風痛寧注射液和適當的生理鹽水潤濕紗布,之后整理平等放到電極板上,分別貼到承山穴、足三里,緊貼穴位之后固定紗布,應用中醫定向透藥儀,調整強度直到抵達患者極限。治療強度要結合患者病情和承受能力所定,基于患者舒適為主,不能讓其產生不適感。術后回房就進行一次治療,一天保證兩次。耳穴貼壓的穴位有神門、肛門、內分泌、皮質下、直腸下段、交感等。找到耳穴敏感點后進行常規消毒,將王不留行籽固定到耳穴上,一個穴位按壓三十秒,直到耳熱為止,每隔四小時按壓一次,留穴三到五天。
對比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和負面情緒評分,采用醫院自制的評分表對患者的疼痛程度與負面情緒進行評價;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應用自制的評分表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分數高于九十表示效果較好,分數在八十到九十之間的表示效果一般,分數低于八十的表示無效;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包含肛周水腫、出血、肛周疼痛。
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一小時,兩組疼痛評分無顯著不同,P>0.05;術后4小時、8小時、12小時、24小時,分析組的疼痛程度明顯優于比對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術后疼痛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術后疼痛評分(±s,分)
注P<0.05
24小時1.25±0.11 2.25±0.41 9.624 P<0.05分析組比對組T值P值45 45 2.33±0.13 2.52±0.42 0.456 P>0.05 3.36±0.21 4.25±0.28 8.625 P<0.05 3.25±0.41 5.01±0.23 7.541 P<0.05 2.25±0.25 3.25±0.41 8.362 P<0.05組別例數1小時4小時8小時12小時
干預前,兩組無顯著差距,P>0.05,干預后,兩組差距明顯,分析組的負面情緒改善效果優于比對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干預后,分析組的有效人數與有效率大大高于比對組的有效人數與有效率,通過數據能夠看出,兩組差異很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分析組并發癥發生人數3例(6.67%),比對組并發癥發生人數9例(20.00%),從表2能夠看出,分析組的并發癥發生人數更少,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2 對比兩組負面情緒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負面情緒評分(±s,分)
組別例數分析組比對組T值P值45 45焦慮情緒評分干預前49.45±1.36 49.36±1.53 0.456 P>0.05 P<0.05 P>0.05 P<0.05干預后38.32±1.54 47.54±1.56 10.543抑郁情緒評分干預前50.53±1.46 50.45±1.56 0.456干預后41.34±1.34 47.54±1.45 8.465

表3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n,n(%)]

表4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混合痔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常用手術治療,而術后患者會產生強烈的痛感,為了減輕患者疼痛,需要對其進行臨床干預,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消腫止痛、活血通絡。
從中醫的層面看,混合痔術后疼痛是因為氣血不暢、肌膚受損所致,能夠通過中醫干預方法進行止痛。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為利用電子脈沖治療儀通過計算機系統產生組合波形,不斷調整中頻電流就能夠讓患者感受到按摩的感覺,治療實踐與人體自然情況更加接近,為此可以保證整個治療過程的舒適性。在電極片上能夠添加正清風痛寧,慢慢滲進皮膚,通過經絡實現止痛的作用。實際上,承山穴為人體重要穴位,通過按摩此位置可以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而足三里則為胃經,有極強的止痛作用,能夠緩解腹部不適。耳穴貼壓能夠調節患者肺腑,實現疏通氣血、化瘀活血的作用,進而舒緩患者痛感。上述研究結果為:術后4小時、8小時、12小時、24小時,分析組的疼痛程度明顯優于比對組,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分析組的負面情緒改善效果優于比對組,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分析組的有效人數與有效率大大高于比對組,有統計學意義。分析組并發癥發生人數3例(6.67%),比對組并發癥發生人數9例(20.00%),兩組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與馬琛,曾憲東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差不多,具有可行性。
總之,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耳穴貼壓對混合痔術后疼痛的效果更顯著,一方面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與負面情緒,另一方面能夠加強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為高效可行的干預手段,值得臨床人員積極采用,通過規范操作,將其應用優勢在患者臨床治療中發揮出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