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1.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吉林長春 130028;2.吉林省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吉林長春 130028)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為了建設鄉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一步。其中準確的說明,想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要對農村的金融行業進行改革,找出合適的方向。立足于農村的實際情況來滿足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需求,從而為鄉村振興的實現提供經濟支持。
最近這些年,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民生,展開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建設農村,在這個過程中農村金融中現存的問題逐漸被發現。比如說,并沒有完善的體系來進行農村金融服務,所出售的金融產品仍然以傳統為主,缺乏進行創新的能力,在金融行業上收支不平衡,資金大量向外界流出等[1]。雖然說這些問題已經被發現,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來進行解決,獲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仍然無法支撐起鄉村振興這一新戰略的展開,需要進一步的改革。
最近這些年來,鄉村一直是黨和國家重點建設發展的目標,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頒布,黨和國家對鄉村展開了更進一步的工作,希望能夠使農村成為美麗新農村。為此,我國展開了對農村金融的改革工作,希望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對農村金融進行改革時,要堅持其正確的方向,并且考慮到鄉村振興背景下出現的新需要[2]。目前我國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動,在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之后,變成了發展的不平衡,無法滿足人們對生活更高水平的追求。所以,政府要為金融改革提供相關的政策來作為支持,展現出新的時代需求,從而服務于鄉村振興的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能夠有效的改善我國民生問題,推動農村的發展,為農村金融改革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支持,使農村的生態文明有所保障,提高了農村居民各方面的素養,有利于現代鄉村的建成。
農村金融改革的進行需要在農村地區的黨和政府工作人員的組織,組織的合適與否會對農村金融改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地區的黨和政府領導因為害怕自己對金融改革出現不當,仍然拘泥于傳統,展開的金融改革工作并沒有落到實處,農村金融改革達不到預期的效果[3]。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行,明確的提出黨和政府工作人員要配合農村的金融改革展開,為其提供服務,合理的組織,使農村金融改革能夠真正的發揮作用,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發展,逐步的走向完善,各大行業都能夠在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下展開各種經濟活動,從而獲取一定的利益。但是在農村,尤其是偏僻的農村,并沒有認識到市場經濟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機制來對經濟進行相關的管理工作,這些外部因素都制約了農村金融改革的展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能夠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讓農村和城市共同進步,在市場經濟規律下,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建設更加現代化的農村,推動農村的城鎮化進程,使我國農村能夠不再受到限制,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來展開農村金融改革,最終達到和城市相同的經濟水平[4]。
農村金融之所以會出現風險,并不是由單一的某個因素所影響,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但是最為主要的是因為我國目前的農業現狀并不理想,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并不理想,大多是使用人工而非現代的科技手段。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能夠改善農產品的質量,形成抗性品種抵抗病害與蟲害,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價值,擴充資金增長渠道來更還和農業相關的信貸,減少和農業相關的信貸機構需要面對的風險。另外,隨著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量更多的資金,來對金融風險進行保障,出現了更多的機構來應對由于農業金融風險的發生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和農業相關的金融機構承擔風險的情況,緩解了金融機構的發展壓力[5]。
我國的除了極少部分的發達省市,例如,江浙滬農村發展的很不錯,其余的地域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都不是十分的理想。農村的產業結構比例非常的不合理,過于重視農業而忽略了工業化的發展,也沒有足夠的條件來支撐服務業的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展下,提倡對農村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推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共同發展,使一些和農業無關的金融機構也可以發揮出作用,比如說,各大商業銀行等,使各大商業銀行萌發了在農村設置分行的打算,為農村金融體系的健全提供了條件。并且為農村金融市場提供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調整了農村的金融機構布局,使各個金融機構之間能夠在競爭中共同進步[6]。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農村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對農村金融產品進行創新,但是由于農村的經濟并不是非常的發達,所使用的經濟體制比較的落后,思想上也比較的單純,沒有形成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不利于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甚至是限制了對農村金融產品進行的創新,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很難出現新型的農村金融產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夠使農業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發展綠色環保型經濟,打破了農村單一的產業結構,使農村的相關設施得到完善,這些都為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條件,使農村居民愿意提升自己來進行創新,提高了對農村金融產品進行創新的能力。再加上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縮小,只要對城市中所運用的金融產品做出一些小的整改就可以為農村的金融發展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使農村金融改革能夠順利的實現目的。
在對農村金融進行改革時,要制定方案來展開工作,確定需要多長的時間來完成某一個階段的農村金融改革任務,來達成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7]。但是農村金融改革并不是在某一個時期完成之后就可以停止的,它呈現出動態的變化趨勢,需要不斷的適應經濟發展的目標來進行調整。使農村的金融水平能夠適應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服務。
根據鄉村振興所制定出的目標可以發現,希望農村金融改革到2035年時呈現出這一情況:第一,農村具有健全的體系來對金融進行管理,基本上能夠實現金融的現代化水平;第二,使城鄉之間的差距得到明顯的縮短,城市和農村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大體上保持一致,具有自動化的設施來為人們提供服務;第三,農村人們對金融有了更多的了解,認識到金融存在的意義;第四,為金融的發展提供極為有利的條件,人們開始認識到信譽和金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五,和農業相關的金融機構風險被其他機構所承擔,金融風險得到了一定的控制[8]。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堅持黨的領導中國才能夠發展,為此,在進行農村金融改革時,要加強黨的領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政策。這和以往由金融機構或者是當地政府主導的改革存在著一些不同之處,換句話說,就是不僅要將農村金融改革列為各級政府重點展開的工作,還要讓各級的黨委予以同等的重視。
我國在對農村進行建設時,一直重視農村的現代化進程,希望人們可以采取現代化的設施來展開農業活動,增加產量,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9]。但是卻忽略了農村的發展情況,沒有相關的政策來作為支持,推動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第一次讓人們意識到要重視對鄉村的建設,從而使農村呈現出新的局面。
所以,在對農村金融改革時,既要關注農村居民的收入,又要考慮到農村環境的建設,確保農村的物質生活水平能夠得到提高,農村居民的精神追求也能夠得到滿足。在農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農民能夠形成正確的認識,改變自己的封建僵硬的思維,對農村進行精神文明建設。農村金融改革主要推動兩個方面的發展:第一,借助于金融方法對資源進行合理的組合,使資源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效能。第二,在能夠對相關產業予以支持的基礎上,讓農村金融機構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對農村進行熏陶,使農村能夠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對環境進行保護,達成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要在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展開農村金融改革,第一對符合農村發展情況的金融機構進行完善,形成健全的體系,為農村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來展開金融活動。第二,頒布相關的法律來對民間的借貸機構進行規范,使其能夠合法的展開借貸活動,打壓高利貸組織的存在。第三,在農村推廣保險行業,讓更多的農村人可以正確的認識到保險,獲得一定的保障[10]。第四,增加農村獲取資金的渠道,進行融資活動。第五,加大力度對農業金融產品進行創新,滿足農村人民的發展需要。第六,培育更多金融行業的專業人才,將其劃分到農村的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使人們獲得更加優質的體驗。
在鄉村戰略背景下,對農村金融進行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決定,但是目前所開展的金融改革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完善,從而使農村的發展和城市之間的差距縮短,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建設美麗的現代化新型鄉村,達成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