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華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廣西貴港 537200)
桂平杖頭木偶戲原本事先是沒有現成的劇本,而是由民間藝人根據當地人們的勞作、生活等內容即興創作的表演,他們通常自制木偶,并為其穿戴當地服飾裝扮,再通過邊操作木偶,邊用當地白話進行故事演唱。當然,表演時還需要利用當地的鑼鼓進行配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的桂平杖頭木偶戲也演變成了劇本式的表演,先搭好幕布,用鑼鼓進行配樂,再進行木偶操作表演和人聲演唱、腔調變化完成創新性表演。其題材主要來源于古代歷史人物和故事,如《穆桂英掛帥》、《岳飛傳》等,還有就是根據時代變化改編創作的現代木偶戲《豐收之后》等等。桂平杖頭木偶戲唱腔與眾不同,有男腔、女腔之分,且由于角色不同,行腔也有一定區別,老、幼、忠、奸各自有較穩定的行腔。基于此,鑼鼓點和臉譜著色也有不同,如,紅色臉譜代表英雄豪俠,黃色臉譜代表莊嚴威武,黑色臉譜代表勇猛剛毅,白色代表陰險狡詐。
桂平杖頭木偶戲起源于巫文化,受到巫文化的影響最為深淵,但是它并不是在對巫文化里的巫術進行繼承和傳播,而是對巫文化進行了創新發展,將巫術改變成了不斷適應和改造自然環境的一種文化精神,并將這種文化精神融入木偶戲故事表演中,加以傳承和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所有國家都融入到了國際信息交流圈中,各種西方文化、西方思想的融入,使得我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降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也不斷下降。再加上城市化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更多的人將注意力放在了現代藝術研究上,而忽視了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因而,隨著人們對桂平杖頭木偶戲關注度越來越低,使得其發展也無法引起人們重視,傳承就更加困難。
雖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國家、當地政府以及相關的從業者的關注,很多人想為此工作貢獻一份力量,但是卻無從下手。因為對于杖頭木偶戲這種具體民間藝術,沒有先進的保護和傳承措施可實施,也沒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可遵守,也沒有專業的團隊進行系統化管理。
經濟條件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也不斷提升,但是,鮮少有人關注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而且,很多有經驗的木偶戲藝術表演家都相繼離世,沒有后輩對其技術、技巧繼承發揚,使很多表演技藝都在失傳。即便有一些文藝工作者在宣揚傳播桂平杖頭木偶戲,但是表演手法和技藝都不成熟,導致很多觀眾都對此藝術傳承失去信心和興趣。
杖頭木偶戲是桂平地區特色民間藝術,雖然已經被當地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其他地區人們知之甚少。要想使其實現傳承與發展,必須利用各種方法加大宣傳力度,使其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可以成立桂平杖頭木偶戲專業劇團,由專業劇團到其他地區、學校、劇院去進行公演或者參加各項比賽活動,通過公演和比賽活動的參加,能夠擴大宣傳方式、增加杖頭木偶戲的傳播范圍,高質量、具有藝術性的的表演自然也會走入人們的視野,獲得人們更高的評價,也會增加其品牌力和影響力。同時,還可以豐富宣傳渠道,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渠道對桂平杖頭木偶戲的發展歷史及其文化內涵進行專題報道和廣告宣傳,增加人們對其關注度,因為現代年輕人大多是通過網絡等媒體關注新聞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讓民間藝人走進校園和社區,免費教他人演繹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體驗此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加入宣傳隊伍之中。
雖然,我國陸陸續續也頒布了一系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但是還沒有細化到不同地區、不同種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措施文件上。這就導致各個地方在落實過程中,效果大打折扣,無法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相關措施。因而,在國家不斷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地方政府也要根據桂平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關管理制度規章體系,其中必須包含獎懲政策,以便在對杖頭木偶戲及其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過程中有據可依,使保護和傳承工作得到制度保證。除此之外,還可以構建展覽館,對杖頭木偶戲的木偶、戲服、幕布等進行展示,出資大力對該項目進行宣傳。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全球化時代也隨之到來,因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也要跟隨時代發展潮流,與國內其他文化和國際文化接軌,借鑒新的管理和創新模式,借鑒優秀的保護思想,以保證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利用其他文化中的精華對杖頭木偶戲進行改革與創新,在保留當地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前提下,融入新的時尚元素,根據現代人們的審美特點進行適當改變,以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度。例如,在進行木偶戲服創作時可以利用中國福、中國結等元素進行創作,在演繹時可以融入歌劇表演形式特點等,以此增加表演的藝術性,促進杖頭木偶戲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缺乏專業的傳承人。因為年輕人往往對新的文化藝術更加關注,而普遍對傳統的藝術形式不夠重視。因而,在杖頭木偶戲保護和傳承過程中,首先,要從保護和傳承的媒介抓起,邀請專業表演人員成立專門的杖頭木偶戲培育機構和培訓教材,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進行路演和試演,邀請有意向的學員觀看和文化理論、文化魅力講解,提升學員的學習興趣,吸引更多的學員加入學習的隊伍;其次,要加大對學員的考核力度,規范其表演。對其日常表演由專業劇團人員進行詳細指導,對不規范的表演進行指正。并定期對其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做匯報演出,對掌握程度不佳的學員進行專項輔導。最后,要嚴把出口關,對所有出師學員進行嚴格出師考核,通過后方可讓其進行文化傳播,以保證文化傳承的質量。
綜上所述,桂平杖頭木偶戲作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優良代表必須被保護和傳承,以實現其現代價值。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此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加大對其宣傳力度,在保留桂平民族特色的同時,不斷融入現代時尚元素對其進行改革創新,使桂平杖頭木偶戲藝術性不斷提升,使更多的人關注這一文化藝術形式,使其品牌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進而實現其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