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可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南昌 330098)
引言:早在東周春秋末期快樂教育理念就已經出現,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大力提倡快樂教育理念,并且在孔子語錄中有明確記載。快樂教育主要倡導的是營造輕松、自由和舒適的教育環境,從而由內而外激發幼兒學習知識的欲望,讓幼兒在享受中去學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感到快樂,幼兒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這無疑是快樂教育最理想的狀態。教師幼兒之間舒心、相處愉快的教學模式是快樂教育理念的主要宗旨。在學生幼兒階段,學校教學理念主要倡導的是開心快樂幸福的教育。快樂教育吸引學前幼兒課堂注意力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對幼兒學前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在快樂教育實施過程中,幼兒快樂自由的學習狀態,對增強其自身的身體免疫能力有著積極作用,促進幼兒生理的健康發展,同時,快樂教育在幼兒與教師進行教學配合、交流溝通、情緒控制等方面,增加了幼兒與教師在快樂感受上的體驗,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幼兒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快樂教育理念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其對幼兒園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把快樂教育理念貫徹到幼兒園教學中,必須創建不斷探究的互動環境。外國知名幼兒心理專家皮亞杰曾經這樣說過:“幼兒是通過在與環境的有效互動過程中,對自身的知識體系結構進行完整構建,從而促進自己智力的進步和發展”可見,外部環境在無形中從內而外的影響著幼兒健康成長。所以,要貫徹快樂教育理念,必須對幼兒園的學習環境進行合理改造,應將快樂教育內涵加入到幼兒園的教學空間、娛樂設施、教學材料等各個方面中,教師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通過引導幼兒與其產生積極作用,從而建立有效的互動學習平臺。然而,幼兒在與環境的多次互動中,通過摩擦會源源不斷產生新的問題,這是,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對產生的新問題進行探討研究,通過讓幼兒積極主動參加探究活動,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強化幼兒對問題的認識。同時,幼兒在與環境的有效互動中,通過運用自己的觸覺和聽覺在環境中進行看、摸、聽,從而引發幼兒探索新鮮事物的興趣與積極性。在這種充滿輕松、愉快的良好環境中,對激發幼兒探索新鮮事物的欲望有很大的幫助,還能提高幼兒的探索能力。
藝術的魅力是無窮大的,藝術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還對幼兒的成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在對幼兒的快樂教育中,應充分展現藝術的魅力,對幼兒的快樂教育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圖畫和藝術是幼兒園教室環境創設必不可少的構成元素之一。創設良好的幼兒園教室環境,必須充分利用美術專業優勢,挑選豐富多樣又有藝術內涵的圖畫裝飾教室,如關于親情、友情、學習等主題的圖畫。雖然幼兒園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無法從圖畫中深刻體會其蘊含的寓意,更加無法領悟圖畫中的藝術魅力,但是他們能通過創設的環境,在環境中去感受藝術文化的形成,體會這個過程,從而有利于培養幼兒自身的藝術情操,讓幼兒從小就能在生活、學習環境中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利于促進幼兒后期的教育和成長。
豐富的教育內涵是發展幼兒快樂教育的必要因素。在創設幼兒園快樂教育環境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其原有的基礎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完善。在對幼兒展開教育時,可以通過列舉名人的實際例子、繪畫名人故事或者講解積極向上的童話故事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幼兒在課間休息的娛樂活動中,通過與同伴的接觸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是非對錯觀念。踐行快樂教育理念是幼兒園環境創設必經之路,充分把快樂教育理念融入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過程中,讓幼兒在學習時也能感受快樂,在感受快樂的同時實現教育,讓快樂教育健康穩定的發展下去。學前教育的開展就是為了實現教育和培養孩子兩大重要目標,只有都能兩者同時實現才能做到讓幼兒家長完全放心,才能讓幼兒園教育發展的越來越好。
不論何時,都不可否認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有著主體核心地位,所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必須切合幼兒發展的實際需求,創設幼兒喜歡的環境,對整個幼兒校園進行整體環境的規劃和改造,與此同時,必須給幼兒提供一個愉快、舒心、快樂的學習成長環境,讓幼兒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心與照,感受到其他同伴的熱情和友善。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安全性、童趣性及藝術性都是不可缺少的特性,將生活、游戲和大自然中的多元化元素融入環境的創設中,培養愉悅自由、寬松有愛的教育氛圍,讓教師和幼兒充分體會到快樂。現在一些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做的非常到位,如小班教室里貼著幼兒自己畫的“不浪費糧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飯前要洗手”等有關生活衛生習慣的畫作;中班教室則貼著“學會分享”、“尊老愛幼”、“給老人讓座”等畫作;大班教室貼著“垃圾要分類”、“幫媽媽做家務”等畫作。把幼兒自己畫的畫作貼在教室內,讓其充滿在學校和教室的每一個角落,為幼兒營造充滿藝術的環境樂園。
開發豐富多彩的快樂課程是幼兒園開展快樂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從幼兒的實際需求出發,開發快樂游戲、快樂閱讀、快樂體育等具有特色的幼兒課程。
快樂學習—在教學方式上,可采用情景化教學,結合教學內容、課教目設計教學,適當加入游戲環節,使得教學更加游戲化。讓幼兒在教學情境中通過對游戲的探索和操作,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到知識。同時還可帶學生感受大自然,幫助幼兒建立大課堂觀。
快樂體育—在教育廳新發布的幼兒園指導綱要文件中,著重強調必須保證幼兒每天有兩小時的戶外時間和一個小時的運動鍛煉。幼兒園應設置快樂體育這一課程,對該課程的上課場地進行合理劃分,同時鼓勵每位幼兒教師自覺主動參加有關幼兒戶外運動的主題活動探究,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為給幼兒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做努力,幫助幼兒鍛煉身體,從而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快樂游戲—將游戲融入到幼兒教育中,讓游戲的價值、游戲的精神在幼兒教育中充分發揮。從每個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劃分游戲區域、尋找有效游戲材料,讓幼兒通過玩游戲體驗到快樂,從而刺激幼兒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這些不同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言語表達和行為習慣等都會無形中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落實:其一,教師應正確認識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與幼兒樹立平等的朋友關系,而不是生疏嚴謹的師生關系,教師不應覺得自己比學生高一等,而是應該主動與學生建立親近的朋友關系。其二,教師應注重對幼兒不同的興趣愛好給予充分的尊重,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認識幼兒的發展特性,切實了解幼兒的真實需求,針對不同幼兒需求的差異性,給予其相應的幫助。其三,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之間的相處狀態,鼓勵支持且幫助幼兒之間形成良好的朋友關系,打造和諧友善、互幫互助的班集體。
加強幼兒在創設環境過程中的參與感,必須讓幼兒參與到環境的布置當中來,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在環境的實際創設過程中,必須增強幼兒的參與感,給與幼兒自己動手和動腦思考的機會,從而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讓幼兒親自動手、動腦去布置環境,并且幼兒對自己親手布置的環境會產生熟悉感和知足感,從而增強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促進幼兒與環境的結合度。幼兒能夠在實際的環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教師應將每節課堂活動定制一個主題,通過相關主題活動,讓幼兒充分運用觸覺、聽覺和嗅覺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增加幼兒對美的感知能力。
加強活動評價的重視度、充分發揮評價作用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落實: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時機。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時刻關注每個幼兒,針對個別幼兒進行活動評價,幫助幼兒能力的提高。或者可以在活動結束之后,對活動中所有幼兒存在的普遍現象,進行總結評價。其次,對評價形式的選擇應立足于實際情況,可采取教師與幼兒評價、教師與教師之間評價、幼兒與幼兒之間評價等方式。重視評價的互動性、主題性對實現評價成功具有重要意義。最后,必須明確評價的主題。為了使評價環節變得更有意義,在進行評價必須明確主題。不同的評價主題能讓幼兒感受到評價的趣味性,增加對活動評價的喜愛。
總而言之,可通過創設環境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快樂課程、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加強幼兒在創設環境過程中的參與感、加強對活動評價的重視等措施加強快樂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快樂教育理念必須堅持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加強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的提升,注重對幼兒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隨著快樂教育理念的發展,相信幼兒園的活動課程教育質量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