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洲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湖北武漢 430074)
我國是茶與茶文化的發源地,從典籍佐證方面來看,陸羽在《茶經》中提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绷硗?,《爾雅》、《晏子春秋》等典籍中都曾出現對茶所進行的描述。由此可見,我國的茶種植具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此過程中,茶葉與茶農、飲茶者之間產生了緊密的關系,而這則為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茶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從物質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歷程。茶最初被人們所發現并進入社會生活,是因為茶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而茶逐漸發展為“比屋皆飲”,則是因為茶具有重要的飲用價值。無論是茶的藥用價值還是茶的飲用價值,都促使茶滿足了人們所具有的特定需求,在此基礎上,茶逐漸具有了較大的群眾基礎并成為了社會中的流行元素。從茶所具有的藥用價值來看,《神農本草經》提到了神農發現茶的過程,同時也提出了茶具有解毒的作用。人們在這一階段對茶藥用價值的探索是隨機和零星的,而直到唐宋時期,對茶藥用價值的系統研究才真正開始。如唐朝時期的《本草拾遺》、宋朝時期的《太平圣惠方》、元朝時期的《飲膳正要》、明朝時期的《本草綱目》、清朝時期的《本草被要》等種種,都對茶所具有的藥用功能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與此同時,對茶藥用價值的開發也逐漸發展為單方、復方并用以及煮飲、外敷、熏灸、藥枕等多種形式。現代醫學對于茶藥用價值的研究則進入了化合物與分子領域,而這些研究也證明了茶中包含的兒茶素、茶多糖、茶氨酸等都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而在現代醫學研究結論的支撐下,茶與體育之間的聯系也日益緊密。
在茶的藥用價值與飲用價值所形成的物質基礎之上,在宗教因素的推動下,茶逐漸實現了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的升華。其中,提倡苦修、將坐禪作為修行途徑之一的佛教具有“過午不食”的戒律,而茶則能夠在僧人坐禪的過程中幫助僧人緩解困倦,由此可見,茶很好的契合了佛教所具有的修行觀念,從而為“禪茶一味”之說的產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茶進入佛教生活之后,茶與佛理之間的關聯日益緊密,這不僅促使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得到了持續的發展,而且也促使茶成為了具有修身養性功能的重要載體。另外,佛教文化的盛行,也促使許多文人群體開始關注佛教文化以及茶文化,在僧人以茶待客的過程中,茶的人際交往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掘,而在文人群體的追捧下,茶則成為了詩歌、繪畫作品創作中的重要素材,這則進一步提升了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底蘊以及茶文化所具有的存在形式。另外,從漢朝時期開始,我國封建社會就開始以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而受到儒家思想深刻影響的文人群體,也開始將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以及中庸之道等內容融入到茶文化當中,與此同時,一些文人會通過隱世以避霍亂、以示清高,這又促使茶文化與道家文化實現了緊密的融合。由此可見,茶文化不僅經歷了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的發展,而且也逐漸與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緊密聯系,這促使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得到了持續的發展。
從茶文化所具有的存在形態來看,茶文化的存在形態可以分為物質形態、精神形態以及制度形態。其中,茶文化物質形態的多元化發展,與僧人群體、文人群體密不可分。歷代以來,以茶文化為主題或者對茶文化進行表現的歷史文物、茶書、茶畫等作品數不勝數,如陸羽的《茶經》、蔡襄的《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以及閻立本的《斗茶圖卷》、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倪費的《安處齋圖卷》、王線的《竹爐煮茶圖》等。當然,各類與茶相關的藝術表演也屬于茶文化物質形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采茶戲、采茶舞等創作于民間、發展于民間并在民間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藝術形式,同樣也是茶文化物質形態中不容忽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茶道文化精神形態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僧人群體、文人群體在飲茶過程中促使茶文化與儒釋道文化產生了密切關聯,在此過程與基礎上,茶德思想、茶道精神以及以茶修身、以茶待客等茶文化精神形態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促使茶文化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幫助人開展交際等層面展現出了更為多元化的功能;制度文化則主要體現為與茶相關的社會制度、社會習俗等,這些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促使茶文化的功能實現了從推動個人發展到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升華。
在籃球教育工作者對茶文化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籃球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圍繞籃球教學目標、內容等,挖掘與籃球教學需求相契合的茶文化內容,并重視探索這些茶文化內容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路徑,從而充分發揮出茶文化在提升籃球教學成效中的推動作用。
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籃球教學成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籃球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價值做出充分的挖掘。具體而言,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首先,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于強化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價值。將茶文化滲透到籃球教學當中,不僅能夠滿足提升籃球教學成效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推動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與弘揚,而茶文化作為一種與我國其他傳統文化具有緊密關聯的文化形式,則能夠作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范本,在此基礎上,學生群體能夠與我國傳統文化開展更多接觸,從而助推學生文化認知能力、文化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有效強化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其次,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于拓展學生文化視野具有重要價值。在高?;@球教學工作中,教學工作者不僅需要將教學目標著眼于學生籃球技術素養的提升,而且需要重視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所具有的全面發展需求做出全面、充分的考量,重視將茶文化融入籃球教學實踐當中,從而有效深化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進而充分發揮出茶文化在提升學生文化素養以及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再次,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于豐富籃球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內容具有重要價值?;@球教學呼喚人文精神,這既是體育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籃球教學育人成效的重要保障。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則能夠為籃球教學帶來豐富的人文教育內容,如引導學生養成更多優秀品質、促使學生在籃球運動中保持平和心態與穩定情緒等,這些內容都能夠體現出對“人”的終極關懷,這對于優化籃球教學導向,提升藍旗教學的育人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隊協作能力具有重要價值?;@球運動對運動者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隊協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茶文化則是一種強調“和合”思想的文化,這種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養成內觀自省、謙和待人的品質,而且也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處理自身與他人、自身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這無論是對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還是對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都能夠發揮出不容忽視的作用。
最后,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于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素養具有重要價值。茶所具有的藥用價值,決定了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體育運動能力恢復方式,從而為學生籃球運動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保障。與此同時,茶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與籃球五人配合與攻防戰術素養的提升具有緊密關系,劉彬、王慧曾在《茶文化哲學觀在提升籃球五人配合及攻防戰術轉化的應用》中圍繞這一點做出了系統其全面的研究,由此可見,茶文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素養。
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籃球教育工作者的茶文化滲透意識、茶文化滲透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與此同時,籃球教育工作者還有必要對茶文化滲透時機、茶文化滲透方式等做出探索。具體而言,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要求籃球教育工作者能夠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籃球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將茶文化滲透到籃球教學中的必要性。推進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對于推動茶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的發展以及籃球教學成效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籃球教育工作者需要強化自身的文化責任感與使命感,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籃球教學效率與質量為出發點,有意識的推進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滲透,進而為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價值的體現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籃球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提升自身的茶文化滲透能力。要實現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就要求籃球教育工作者對茶文化做出充分的了解與認知,并要求籃球教育工作者能夠具有豐富的教學理論作為支撐。為此,籃球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依托互聯網等自主學習平臺,對茶文化知識以及茶文化在教學實踐中的滲透經驗做出檢索與學習,進而為茶文化在籃球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提供良好保障。
最后,籃球教學工作者需要重視選擇合理的茶文化滲透方式方法。在籃球理論課教學中,籃球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工具對茶文化做出直觀呈現,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并促使學生對茶文化知識留下深刻印象。而在籃球實踐教學中,籃球教育工作者則可以在學生運動間歇,引導學生對茶文化內容做出了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凝聚能力、配合積極性等,從而有效推動教學成效的提升。
綜上所述,我國茶文化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的發展,經歷了悠久的發展歷程并具備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此同時,我國茶文化具有物質形態、精神形態以及制度形態等多元化的形態。這決定了推動茶文化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融入,能夠有效豐富高?;@球教學內容、助推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為此,高?;@球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強化自身的文化責任感與使命感,重視依托茶文化強化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拓展學生文化視野、豐富籃球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內容、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籃球技術素養,從而為茶文化教育價值的實現與彰顯、高?;@球教學效率與教學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