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莉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衡陽421002)
201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為切實推進科教強省戰略的實施,大力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及水平,特別制定了《湖南省全面推進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到高職院校納入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主體范圍,該方案特別強調了,全省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朝著“一流高職院校和一流專業群”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而努力發展。作為高職院校的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促使學院向更高的水平發展,該院領導迅速響應以上方案的號召,在全院多次召開“雙一流院校”動員大會,強調要把建設湖南省卓越校和創建“雙一流”學院作為本校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務。
“雙一流”院校的建設離不開領導的決策力和執行力,也離不開全院各部門每位職工的創新力和執行力。在湖南省頒布的《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創建“雙一流”院校的具體建設任務,并將“加強學科團隊建設,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這一任務擺在了首要地位,且明確指出實現這一任務要實施“雙一流”創新團隊支持計劃,這里的“雙一流”創新團隊其中就包括創新型教學團隊。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的主力軍,在“雙一流”高職院校創建過程中,多項評估指標指明的建設任務都與教師團隊有關。而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在新的形勢和發展趨勢下,要完成“雙一流”院校建設任務,實現“雙一流”建設的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綜上所述,打造一支高質量、高效率的創新型教師團隊是當前高職院校的核心任務之一。
團隊強調的是一個集體,這個集體因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相互配合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而當前團隊“名存實無”的現象在高職院校十分普遍,單打獨斗的情況比較多。可是當前國內舉辦的教師職業能力比賽、教學成果獎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的申報、國家資源庫的建設和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任務都要求以團隊方式完成,在信息化盛行的當今,僅憑一己之力要完成各項賽項和項目的建設任務比較困難,即使可以,成效可見一斑。
觀念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體進步的風向標。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型教師團隊中部分人的觀念和理念不能與時俱進,依然堅持著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愿意或不能及時更新觀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比如,在推行信息化教學方式時,有些教師要么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學方法,要么不能認真地去思考如何將信息化教學運用到課堂上,由此導致創新意識薄弱。此外,有的教師功利性太強,加入各種團隊主要是為了職稱的晉升或達到個人其他目標,缺乏大局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思想。還有的教師,將教學與科研分離,要么只搞教學,要么只做科研,不能科學地處理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由此,觀念的封閉和思想的保守阻礙了創新型教師團隊的建設。
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人才結構在能力、學識、專業和年齡上存在著諸多不合理的因素。首先,由于高職院校專家和專業帶頭人有限,往往一個團隊負責人要負責帶領多個團隊,受精力和時間的限制,團隊建設質量不能如人所愿。其次,大部分團隊都是各專業為政,沒有較好地在全校范圍內根據學識靈活進行團隊成員組合。比如,在涉及信息化方面的項目或比賽時,往往是按專業來組成團隊,而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信息技術處理這一塊又薄弱,就沒有引入本校相關計算機專業的或信息技術較強的教師進團隊,而專門請校外制作公司成本高,本團隊自行制作的話技術處理有時不理想。再次,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型教師團隊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老、中、青搭配不均衡。
由于教師人數不夠,創新型教師團隊的流動性較大,能力強水平高的教師可能加入多個團隊,加上教學任務繁重,上下班時間不一致,團隊成員難以統一時間集中開展組織文化活動,因而團隊缺乏足夠的組織文化意識和凝聚力,這樣也是不利于創新型教師團隊建設的。
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型教學團隊的建設保障機制不健全,自主權力小,管理模式又趨于行政化,從而削弱了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激勵方式單一,激勵政策的合理性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些激勵措施不能公平、公正、客觀,有些激勵措施干脆搞平均主義,對于消極怠慢的行為沒有制定懲罰措施,導致團隊中有不作為的現象出現。
當前,高職院校沒有專門制定針對創新型教師團隊的評價體系,即便有的學院存在評價標準,但在教師團隊建設不同項目時,用一條尺子衡量所有項目,沒有根據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細化評價標準。現有的一些評價是零散的、臨時的且是滯后的,沒有認真嚴格去執行,甚至有些項目根本沒有評價標準,團隊成員做與不做、多做少做都一樣,削弱了許多認真做事的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因此才導致創新型教學團隊不穩定,難以創造出創新成果。
“雙一流”院校建設對創新型教師團隊有了比以往更明確、更具體和更高水平的要求,即《方案》中提出,“雙一流”院校應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推進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培養和造就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隊伍。
作為創新型團隊,首先要有能接受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的前衛觀念,不能因為不想改變而固步自封。其次,觀念還應包括理想信念、敬業精神。創新型教師團隊要在雙一流建設中脫穎而出,為雙一流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就不能把加入創新團隊僅僅作為升職加薪的工具,而是要以此作為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平臺,為學院和專業的長遠發展而努力,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如此才會迸發創新意識,才能創造出更多優秀成果。
第,創新型教師團隊的負責人應是學科帶頭人或是專業領域的教學名師、科研能手。第二,創新型教師團隊成員在年齡結構上要老中青組合,以便老帶青,給青年教師創造學習和鍛煉的機會,防止創新團隊的年齡斷層,保證后續有新的人才擔起創新團隊的重任。第三,創型新教師團隊要允許跨學科、跨領域人才進入,使不同專業的團隊成員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專業水平。比如在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教師職業能力競賽項目中,可以由本專業的教師進行課程知識的設計,微課、視頻拍攝及動畫等技術問題由本學院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其他專業教師負責技術攻關,分工合作,如此一來,能加強不同學科教師的合作,各盡其才,不僅能提高所有團隊成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爭取更多高質量的研究項目,還能為學校節省不少經費。
物質保障和精神保障是培育創新型教師團隊必不可少的。首先,根據團隊的成就實施績效改革,經費及職稱加分按團隊及團隊個體成員工作量多少進行分配,防止只掛名不干事的現象,并避免行政權力的干擾。其次,文化是一個組織的靈魂,具有團結成員、增強團隊凝聚力的作用。學院應給團隊提供專門研討的辦公場所,組織研討活動、培訓學習的機會和經費。
沒有公平合理的評價體系,創新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得不到激勵,團隊將是一盤散沙。因此,在建設創新型教師團隊前,高職學院應先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考核各個團隊整體的評價指標、考核團隊個體成員的指標以及不同項目的評價指標,形成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評價體系完善后還需嚴格執行,并且要公平公正,才能真正起到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