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奎屯 833200)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向重視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技能型人才,現階段已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人難問題的突破口。高職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對其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加強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學習傳統文化、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他們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孕育著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德育元素,一代代的中華兒女在傳統文化的滋潤下茁壯成長,鑄造出一代又一代學識淵博、德行高尚的典范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學習能促進高職學生在文化素養等方面獲得較大的提升,同時帶動其他方面素質的提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懂禮儀、知進退,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學習培養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接受、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自身德行修養,學會做人,學會處世,達到知識儲備和內在修養的完美提升。
現階段,我國已步入小康階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涯,潤物無聲地滋養學生,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本質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思想、文明和智慧的結晶,一代一代傳承到現代社會,滲透在每位華夏兒女的血脈中,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民文化自信的源泉。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這與職業教育內在的需要一致,是職業教育的核心所在。將傳統文化當中的精益求精的思想和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崗敬業的精神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成為高職學生學習的目標,在校園中營造學習的新高潮。使學生將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樹立強化職業素質訓練的理念,能為他們進入職場養成愛崗敬業的好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等職業教育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長期以來人們更加注重的是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往往忽視高職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然在現階段,用人單位更樂意傾向于招聘有文化、有情懷、有技術的員工。在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加大傳統文化教育力度,讓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了解和掌握我國傳統文化理念和現實價值,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引導學生熱愛傳統,回歸傳統,強化他們的文化自信,在步入工作崗位后,能盡快融入企業文化中,成為企業生產和文化的中堅力量,為企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境,屬于欠發達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近幾年,在一帶一路戰略導向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取得較好的發展。但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高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黨和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新疆是反分裂斗爭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是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的指路燈,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在高職師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和校園文化,堅定高職學生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引導他們為追求美好夢想而努力奮斗,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激勵高職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有重要推動作用。
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講臺,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理想信念的舞臺,是高職院校開展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現階段,教師既要教書,同時也需要育人,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好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努力當好學生的精神導師,培養他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思政課程是高職院校向學生傳播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渠道。高職院校必須加大思政課程教育力度,組織思政課程教師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鼓勵思政教師在課堂上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理念幫助學生厘清政治認識,研究用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筑牢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積極創新思政理論課教學方法,營造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氛圍,立德樹人,在學生認同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理想信念,增強學生四個認同。
專業課程應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堅持全面、全方位育人,調動科任教師的積極性、能動性,將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各類課程協同育人體系,科任教師要以身作則學習、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自己所授課程的思政元素,將傳統文化和思政元素凝練在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中,潤物細無聲的開展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將人文精神、審美情趣、熱愛祖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貫穿在自己的授課中,達到思政教育和專業學習有機對接。
新疆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文化扎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受東西各方文化的共同影響,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地域文化具有一種集直觀和接地氣于一身的特點,可以使新疆高職學生有更多的親近感和自豪感。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留給新疆大批精神財富,前有林則徐虎門銷煙后革職流放新疆墾荒修田、關注國防、關心百姓、團結各族人民,后有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伊犁,現有兵團屯墾戍邊精神和道德楷模阿里木、魏德友等人愛國敬業誠實守信的先進事跡,這些都是新疆高職學生身邊活生生的例子,讓學生熟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這些優秀人物和優秀事跡都可以成為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
高職院校或思政教師可以將這些富含核心價值觀教育內涵的英雄事跡、名人故事制作成圖文、視頻或課本劇、微電影等形式,鼓勵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深刻把握領會,作品供學生閱讀和觀看,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反復交流加深印象,有時也可以開展一系列的研討活動,讓學生談一談家鄉的文化和名人,通過交流的方式,在學生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愛國、愛疆、愛社會主義、愛崗敬業的文化氛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抽象的,要依靠具體有型的載體才能被學生感知、了解、認同,高職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相對弱一些,應努力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生動化,轉化成為有形的、可觸摸的,只有這樣才容易被高職學生接受和吸收。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我們可以加強校園物質環境熏陶,通過標語、展板、校園宣傳欄等形式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知,通過朗誦、演講、辯論、詩詞大會等活動深化認知、拓寬學生表達自身體驗的情感表達之路。一方面,我們可以將德育活動和社團文化相結合,創設寓教于樂的德育教育方式。鼓勵學生社團,尤其是專業社團,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日常生活,讓核心價值觀出現在高職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開眼便能看見,伸手便可觸摸,可以以德育節或德育課的方式開展活動,讓核心價值觀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可邀請道德楷模入校園開展報告會等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讓正能量距離學生更進一步,用深切的情感觸動學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征服學生;另一方面,新疆少數民族眾多,可以讓各民族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結對,互相學習語言和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活動,在語言文化交融中,培養親如一家的民族情感,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愛學校的情感,并努力將此類感情轉化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激情。
深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沒有比校園主流媒體更便捷更有效的途徑了。因此,我們有必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中堅力量,打造一支以校園和學生為中心的隊伍,為師生服務,利用兩微一端推送正能量作品,堅定師生的理想信念,擴大學校主流媒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推送正能量作品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幫助學生厘清錯誤思想,我們要培養一批以教師和學生為主的網絡評論員,積極為高職學生答疑解惑,解決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對社會熱點進行解析,理越辨越明,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可以根據地域特點和學校特色打造特色欄目,利用學生社團自編自演,宣傳貼近學生生活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跡,贏得學生的信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廣大高職學生堅定“四個自信”,主動擔當,創設積極的、正向的、富有活力的校園氛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做到知行合一,在高職學生充分掌握核心價值觀精髓后,需要外化于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把自己對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進行嘗試運用,落實到實踐中去。
高職院校可以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托傳統文化開展如文化下鄉、支教、志愿者服務這樣的實踐活動,鼓勵教師帶頭、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逐漸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形成情感認同。
總而言之,在新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件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需要發揮各方面的合力,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創設精品校園文化、打造校園宣傳主陣地、強化實踐活動等方式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校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