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赫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 132000)
我國茶詩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唐朝時期茶詩已經十分成熟,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主題方面來看,這一時期的茶詩都達到了頂峰。在經歷過宋元時期的繁榮發展之后,唐朝茶詩對明清茶詩仍舊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而從明清茶詩的自身發展來看,這一階段的茶詩可以稱之為第三個高峰。具體而言,明代茶詩所具有的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明代茶詩數量極多。明代時期,茶文化在社會中已經十分普及,而文人群體則是茶文化的重要受眾,這為茶詩數量的持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人群體所創作的茶詩具有多元化的種類,如長篇茶詩以及在茶畫中題寫的茶詩等。從前者來看,蔡復一所創作的五言長篇茶詩所具有的篇幅達到了一百四十四句之多,這是明代長篇茶詩中的重要代表。從后者來看,茶詩與茶畫藝術的融合,有效提升了明代茶詩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在推動茶文化與藝術協同發展方面發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另外,明代茶詩所具有的主題也十分廣泛,無論是茶葉的采摘、烹制還是茶具、茶人等,在明代茶詩中都具有體現,如高啟所創作的《采茶詞》、文徵明所創作的《煎茶》、陳繼儒所創作的《試茶》等,從不同的方面對當時社會中流行的茶文化進行了展現。
其次,明代茶詩具有較高水準。明代時期的經濟、思想、文化藝術等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然而,在多樣化的社會矛盾影響下,文人不得志成為了明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現象之一。許多文人所具有的政治抱負難以得到施展,轉而通過藝術創作來表達自身的志向,而自古以來,飲茶與藝術創作之間一直具有緊密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茶文化成為了明代才子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主題。明代茶詩水準較高的原因在于明代許多才子都才思不凡,在著名的“吳中四才子”以及公安派的“三袁”之外,徐渭、王守仁、宋濂、于謙等人也具有很多優秀的茶詩流傳。如徐渭不僅創作《某伯子會虎丘鳴謝之》等茶詩,而且曾仿照陸羽創作了《茶經》,雖然這卷《茶經》沒有得以傳世,但是卻也體現出了明代文人對茶文化的了解與理解之深,而這也為茶詩創作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在明代時期,興盛的茶風為茶詩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許多愛茶的文人通過自身創作的茶詩作品對當時多樣化的茶葉品種進行了呈現。具體而言,明代茶詩中出現的茶葉品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陽羨茶。宜興陽羨茶一直備受文人推崇,蘇軾曾寫道“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明代茶詩也有描寫陽羨茶的內容,如文徵明所創作的《相城會宜興王德昭為烹陽羨茶》就對飲用陽羨茶的場景進行了描述,從這一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明代文人群體十分喜愛陽羨茶;二是龍井茶。雖然龍井這種說法出現在松原時期,但是龍井茶作為茶的名稱,最早見于《西湖游覽志》,而這一作品著于明代。當然,明代茶詩對龍井茶也不吝贊美之詞,如在吳寬所創作的《謝朱懋恭同年寄龍井茶》中,吳寬這樣寫道:“諫議書來印不斜,忽驚入手是春芽。惜無一斛虎丘水,煮盡二斤龍井茶。”由此可見,明代文人對龍井茶所給予的贊譽甚高;三是六安茶。六安茶不僅具有清香甘鮮的特點,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為此,六安茶也是明代文人群體較為愛好的一類茶葉。楊爵所創作的《雪茶》,對六安茶做出了這樣的描寫,即“六花烹作六安水,瑞氣都留玉盞中”,這種在雪中烹茶的場景別有一番意趣;四是天目茶。浙江天目茶在唐朝時期就具有較大的名氣,這種茶葉也經常出現在歷朝歷代的茶詩當中,如唐代皎然所創作的《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寄元居士晟》就對自己與友人共飲天目茶的場景進行了描寫。在明代時期,天目茶已經成為貢茶,在社會中的名氣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文人群體丟天目茶的描寫也屢見不鮮,如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云霧茶》中都對天目茶進行了較多的描寫。
文人群體對茶的推崇,不僅是因為茶葉具有不容忽視的藥用與食用價值,而且也是因為飲茶活動能夠為茶人帶來良好的精神享受,從而推動文人群體修身養性。在此背景下,文人群體十分重視通過塑造良好的飲茶環境來營造意境,從而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早在唐朝時期,文人群體就通過茶詩體現出了自身對飲茶環境的重視程度,如靈一所創作的《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劉禹錫所創作的《西山蘭若試茶歌》等,都體現出文人群體對清凈環境、對搭載然以及對空靈意境的推崇。這種意趣對明代文人產生著深刻影響,如朱權通過《茶譜》提出了宜飲茶的環境,即“或會于泉石之間,或處于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牖,乃與客清談款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具體而言,從明代文人群體對飲茶活動的室外環境要求來看,朱權所提出的幾種環境,都是明代文人群體在飲茶活動中所推崇的室外環境,這種選擇體現出了明代文人“身心俱曠,飲啄自適”的追求。當然,一些文人并不滿足于在山林名泉中開展飲茶活動,而是通過泛舟出游等形式尋求物我兩忘的意境,如王問在《煮茶圖》中對這種飲茶環境進行了呈現,而這也體現出了明代文人群體高雅的審美意趣;從明代文人群體對飲茶活動的室內環境要求來看,許多文人愛茶甚至達到了嗜茶的地步,而一個專門用于飲茶的茶寮,則成為了這些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標配”。如許次紓所創作的《茶疏·茶所》,對飲茶地點的選擇以及室內環境的布置等進行了較多的論述,樸素自然、井然有序,是許次紓對茶寮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也有一些文人會在書房中品茗,雅潔、幽靜則是這些書房所具有的主要特點。
綜上所述,明代茶詩在數量以及創作水準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而通過對明代茶詩做出研究,則能夠對明代社會茶風做出更為深入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可以發現,明代文人群體對多樣化的茶葉種類以及飲茶文化做出了較多的呈現,這不僅體現出了明代文人群體對茶的喜愛,而且也體現出了文人群體十分重視通過塑造良好的飲茶環境來營造意境,從而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由此可見,明代茶詩是明代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推動茶文化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