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特日格樂,指導老師:張宇
(1.內蒙古民族大學臨床醫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00;2.內蒙古民族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內蒙古呼倫貝爾022150)
張宇,主治醫師,講師,骨傷科學碩士,《中國民間療法》雜志青年編委,《中國醫學人文》雜志社編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脊柱微創專家委員會青年委員,內蒙古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疼痛學分會會員,主要從事骨傷及疼痛相關的臨床診療、教學及科研工作。筆者隨診張宇老師期間,常聽其講解為醫之“務悟觀”,現將張宇老師為醫之“務悟觀”分析如下。
張宇老師為醫之“務悟觀”可應用到各個領域,具體指“為醫者,在于‘務’,亦在于‘悟’。‘務’為‘悟’的基礎,‘悟’為‘務’指明方向,因此要從‘務’到‘悟’再到‘務’,從‘悟’到‘務’再到‘悟’,勤務善悟,務悟結合,此法可放之四海”[1-2]。簡單解釋“務”與“悟”的不同,“務”的偏旁是“力”,“悟”的偏旁是“心”,兩者均強調努力,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務”強調體力上的付出,而“悟”則強調心力上的付出。何者為“務”?《說文解字》釋意為“趣也,從力,務聲,亡遇切”,所謂趣也,即趣者,疾走也,“務”表達為奔波忙碌于某事或要致力于某事物。何者為“悟”?《說文解字》釋意為“覺也,從心,從吾,吾聲”,“悟”表達為用心去體會和感知,是指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張宇老師認為從事中醫臨床、科研及教學需做到“勤務善悟”[3-4]。醫務工作者要有所作為,“務”是前提,“務”必在勤。“務”是一個時間及實踐的過程,醫務工作者在實際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必須勤學習、讀經典,隨名師、多臨證。“悟”是條件,而“悟”的好與壞必在“思”,“思”的過程便是從理論到實踐,又從實踐上升為理論的一個循環的過程。然而為醫之“悟”大體分為兩種,即漸悟和頓悟。漸悟是醫師通過臨床實踐,收集材料,取其精華,去偽存真,逐一分析,從而獲得醫之大道的過程。頓悟是通過某件事、某個病例的觸動或名師點撥,頓時領悟,有豁然開朗之感。
張宇老師認為從事中醫臨床、科研及教學要做到“務悟結合”,盡可能實現醫之“務”與“悟”的統一[5-6]。“務”是“悟”的基礎,“悟”又反作用于“務”,使醫者技術水平得到提高。但張宇老師為醫之“務悟觀”中提到的“務悟結合”包含了更深層次的內容,醫者不但要“務‘務’和務‘悟’”,更要“悟‘務’和悟‘悟’”。因此,“務‘務’”“務‘悟’”“悟‘務’”“悟‘悟’”4種狀態的結合才是“務悟結合”的本真所在。筆者認為醫者想在自己領域大有作為,必須在其領域中“務悟結合”,“勤務善悟”,開拓進取,創新理論,實現醫之“務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