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園園,趙景州,趙彥青
(1.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450046;2.河南省中醫院,河南 鄭州450002)
不寧腿綜合征又稱“不安腿綜合征”,是較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為下肢莫名不適感,動作后稍減輕,好發于夜間,多見于老年人群。中醫并無關于不寧腿綜合征的具體命名,但其相關論述可見于各家經典?!鹅`樞·百病始生》載“厥氣生足悗,悗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澀”,足悗指足部酸困、疼痛、行走不便等?!饵S帝內經》中有“脛酸”“髓酸”的記載,指小腿酸軟無力伴脹痛、煩熱等不適感,靜而尤甚,動則減輕,與本病有相似之處。《傷寒雜病論》所述“血痹”“痙病”“腿攣急”等與本病亦有相似之處。明·薛己《內科摘要》云:“夜間少寐,足內酸熱。若再良久不寐,腿內亦然,且兼腿內筋似有抽縮意,致兩腿左右頻移,展轉不安,必至倦極方寐。”王松齡教授為國家級名老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5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年余,經驗豐富?,F將其治療不寧腿綜合征經驗介紹如下。
王松齡教授根據前人經驗及臨床診療過程中細心觀察總結,形成自己獨特的治療體系,認為本病總屬本虛標實,本虛為本,病位主要在肝、脾、腎,可涉及心,其發病多由肝、脾、腎虛衰,氣血不足,筋肉失養所致;表實多為風、寒、濕諸邪客于經脈,致經輸不利,氣血運行不暢,肌肉失養。本病可分為急性期與緩解期,治療時應遵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王松齡教授認為本病發病主要由血虛筋肉失養所致,血虛則生風,而風性善動,走竄不定;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先后天氣血充足,則筋骨強勁,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肝為風木之臟,主筋,風性善動,木主生發,故肝臟病變主要表現為肢體顫動;心藏神,氣血虛則心神失養,出現夜寐不安。故治療應為養血柔筋為主。
王松齡教授根據本病的病因病機將其分為心脾兩虛,瘀血阻絡;肝腎虧虛,筋脈失養;肝氣郁結,痰瘀痹阻及風寒濕痹4種證型。①心脾兩虛,瘀血阻絡型:脾胃為后天之本,脾主運化,主統血,在體合肉?!峨y經·四十二難》言脾“主裹血,溫五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肌膚筋脈得以濡養,并可使其功能更好發揮。心主身之血脈,心氣推動血液運行,以輸送營養物質于全身各處?!瓣枤庹?,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心氣虛衰,無力推動氣血運送至四肢,下肢肌肉筋骨失去濡養,則可出現酸痛不適,捶打后方可緩解癥狀。治宜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方藥以歸脾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并加養心安神之藥。②肝氣郁結,痰瘀痹阻型:肝所藏之血構成“肝體”,目之能視,筋之運動,肝的相關內容均有賴于肝藏血的功能。血液由水谷精微所化,血在脈中循行,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肉筋骨,不斷濡養和滋養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肝氣以條達為主,氣暢則血行,氣機郁結則血易成有形之痰,痰瘀痹阻發為此病。治宜疏肝解郁化火,化痰通痹,方藥以菖蒲郁金湯、半夏厚樸湯加減合化瘀通絡之藥。③肝腎虧虛,筋脈失養型: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肝腎兩者相互資生,以滋養筋骨。肝在體合筋,筋依賴肝血的濡養,肝血充足,筋得其養,才能運動靈活而有力、耐受疲勞,故稱肝為“罷極之本”。肝血虧虛,筋、目、爪等不得濡養或涵養,則易出現頭暈眼花、夜盲或肢體震顫等征象。治宜滋補肝腎,柔筋緩急,方藥以芍藥甘草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④風寒濕痹型多為前3種證型兼見之證,臨床根據所受之邪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故根據以上論述,王松齡教授認為治療不寧腿綜合征宜補益氣血,養肝柔筋,祛除外邪。
王松齡教授辨治不寧腿綜合征,結合患者舌、脈、證辨別氣血陰陽,選擇中藥時主要根據臨床癥狀隨證遣藥。若肝血虧虛,則腿部顫動明顯,加桑寄生、川牛膝等補益肝腎之品;若氣血虧虛,則出現乏力、消瘦、面黃,可加當歸、黃芪,久病氣血運行不暢,多易形成血瘀,出現肌膚失養、皮膚粗糙、疼痛,加用丹參、川芎等活血之品。若筋骨失養,筋脈攣急,則加用葛根、白芍、木瓜以舒筋活絡、緩急止痛。王松齡教授認為本病也可由情志因素所致,《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三因》言:“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外形于肢體?!敝委煏r多加入郁金、合歡皮、香附等調暢情志之品。若睡眠差,多加入龍齒、首烏藤、茯神、煅牡蠣等安神之品。
患者,女,60歲,2016年12月10日初診?;颊咦允鲭p側小腿深部肌肉酸麻不適,且入睡前加重2個月余?;颊呓K年勞碌,近年來體質漸差,曾因入睡困難、多夢、乏力、納少而多處求醫,均療效不佳,經神經內科體檢與肌電圖檢查均未發現異常,給予西藥和壯腰健腎丸等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經仔細詢問,患者在靜息狀態下出現難以名狀的下肢不適感,尤其在臥床后未入睡前更甚;下肢發生不自主運動,有時需下床走動后再上床才能入睡,多導睡眠檢測提示,睡眠中下肢有異常運動的肌電圖變化,結合面色少華,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中醫診斷為“血痹”,辨證屬氣血不足,營衛虛弱,血行滯澀,筋脈失養。治宜補氣溫陽,調和營衛,養血柔筋,舒利經脈。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組成:香附10 g,蒼術10 g,川芎6 g,神曲20 g,梔子10 g,當歸10 g,白芍10 g,甘草片6 g,川木瓜20 g,懷牛膝30 g,桂枝6 g,葛根30 g,龍齒30 g(先煎),煅牡蠣30 g(先煎),細辛3 g,通草10 g。7劑后癥狀明顯減輕。2016年12月20日復診,繼服30劑。2017年1月26日三診,自述無明顯不適,但考慮本病容易復發,遂擬方配制水丸以鞏固療效。處方組成:紅參180 g,黃芪240 g,桂枝120 g,炒白芍180 g,炙甘草60 g,川木瓜150 g,懷牛膝90 g,三七粉120 g,全蝎60 g,烏梢蛇120 g,山萸肉90 g,當歸120 g。上藥粉碎過120目篩,制為豌豆大水丸,每次9 g,每日3次,三餐時用飯湯送服。后于2017年11月電話隨訪,患者自述痊愈,冬月亦無不適感。
按語:中醫治療遵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王松齡教授在此基礎上考慮情志致病與外感六淫致病的重要性,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養血柔筋原則上加入調暢情志、祛除外邪之品,使“外患”得消,“內憂”得除。
不寧腿綜合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目前西醫對其無根本治療方法,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心、肝、脾、腎密切相關,同時外邪侵襲亦可誘發本病,以氣血虧虛為本,風寒濕外邪入侵為標。心主一身之血脈,藏神;肝藏血,主筋,因此在治療不寧腿綜合征時在補益脾腎之時還應顧護心肝二臟,加入養陰安神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