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芝,張麗娜,宋純東
(1.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450046;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450008)
過敏性紫癜又稱Schonlein-Henoch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紫斑,腹痛、關節痛,活動受限,肉眼血尿或顯微鏡下血尿及蛋白尿或管形尿。典型的過敏性紫癜可分為單純性紫癜型、腹型、關節型、腎型(最為嚴重)、混合型,紫癜性腎炎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西醫主要以抗過敏、抗炎、注意飲食、防止感冒等方法治療和預防過敏性紫癜。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屬“紫斑”“肌衄”范疇,如《醫學入門·斑疹》:“內傷發斑,輕如蚊跡疹子者,多在手足,初期無頭痛身熱,乃胃虛火游于外?!薄夺t宗金鑒·失血總括》曰:“皮膚出血曰肌衄?!爆F代許多醫家通過中醫辨證論治來治療過敏性紫癜,獲得顯著的療效,現將過敏性紫癜的中醫藥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紫斑可由感受外邪,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久病或熱病等多種原因導致,其病機可概括為火熱熏灼、迫血妄行和氣虛不攝、血溢脈外兩類。如《景岳全書·血證》:“血本陰精,不宜動也,而動則病。血主營氣,不宜損也,而損則為病。蓋動者多由于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損者多由于氣,氣傷則血無以存?!睆淖C候虛實來看,由氣火亢盛所致者屬于實證;由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所致者屬于虛證。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又常常發生虛實轉化。許華認為過敏性紫癜多為感受風、熱、濕邪,而瘀血存在于整個病程,認為病之初起以實證、熱證為主,若治療及時得當,病情易恢復,預后良好,后期多為虛實夾雜,預后不良[1]。夏翔將過敏性紫癜的發病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患者素體不足為其內因,外感風邪、損絡傷脈為其外因。素體不足、邪實正虛、外邪滯留是其主要的病機特點,治療上根據辨證予以補虛、祛邪之法[2]。裴學義認為,過敏性紫癜病位主要在肺、脾、腎,脾腎虛弱、濕熱內停為本,肺氣不足、外邪侵襲為標[3]。
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證與本病有相似之處。該病有風熱傷絡、血熱妄行、氣不攝血、陰虛火旺4個基本證型?,F代醫家對不同證型有各自的見解。詹文彥以祛風、活血、化瘀治療風熱傷絡型紫斑,中藥組成:防風、紅花、川芎、桃仁、金銀花、赤芍、蟬蛻、生地黃、地龍、炙甘草[4]。李鐵采用四草四根方(紫草、益母草、墨旱蓮、仙鶴草、白茅根、山豆根、茜草根、板藍根)治療血熱妄行型過敏性紫癜,治以涼血、散血[5]。清·唐容川《血證論》載:“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故以消瘀為第二法?!睔鈱訇?血屬陰,氣為血之帥,氣能統攝血液,使之循行于脈中,而不致外溢,氣的統攝作用主要由脾氣來實現,若脾氣虛,不能統血,就會出現各種出血證候。張學文治療氣不攝血型紫斑,以健脾益氣養血為主,采用歸脾湯加減[6]。許進林對陰虛火旺型紫斑患者選用大補陰丸涼血止血、滋陰降火,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7]。
對于過敏性紫癜的分期及治療,各醫家觀點不一。劉寶文認為,過敏性紫癜病變初期證型多為血熱風盛型,治療選用牡丹皮、水牛角、金銀花、茜草等祛風清熱、涼血消瘀;中后期多為氣虛血滯(虛實夾雜),治以益氣活血化瘀,虛實同治,通過辨證選用八珍湯加減[8]。馮曉純認為過敏性紫癜分為3期,初期病變部位在肺,治療時加入解表藥如桑葉、菊花等疏解表邪,以防生變;中期病位在脾、腎,且常夾雜濕熱之邪,濕性重濁黏膩,治療時加入厚樸、砂仁等燥濕之品,治療時當以健脾氣、化濕邪為主;恢復期病位在肺、脾、腎,病情基本穩定,但若此期未能積極調理預后,容易發生多種變證,對臟腑功能產生嚴重影響,治療當標本兼顧[9]。孫軼秋將過敏性紫癜分為3期,早期以外邪為主,風熱為其關鍵,治以疏風清熱,兼活血,選用銀翹敗毒散合消風散加減治療;中期病邪深入營血分,傷及血絡,熱迫血行,選用犀角地黃湯加減,治以涼血活血止血;末期久病體虛,治以扶正祛邪,多以滋陰補氣藥為主[10]。
沈文良自創十炭湯(生地黃炭、茜草炭、地榆炭、小薊炭、大黃炭、血余炭、蒲黃炭、黃芩炭、金銀花炭、牡丹皮炭)配合常規西藥治療血熱妄行型紫斑60例,有效率達95.0%[11]。馮曉純自擬小兒紫癜疹消顆粒(紫草、生地黃、白薇、黃芩、牡丹皮、白鮮皮、茜草、雞血藤、側柏葉)治療風毒傷絡型紫斑,有效率為92.5%[9]。趙炳南采用自擬方[赤芍、白芍、鬼箭羽、藏紅花(另煎)、全當歸、秦艽、紫草、僵蠶、延胡索]治療血滯夾風型過敏性紫癜,臨床療效顯著[12]。黃佳道采用自擬三草消斑湯(墨旱蓮、三七、仙鶴草、牡丹皮、紫草、金銀花)治療過敏性紫癜,療效顯著;若熱勢較盛,可加清熱之品,若陰虛火旺,可適當加入滋陰降火之品[13]。侯雅軍等自創紫豉桃紅化癜湯(紫草、烏梅、蒼術、淡豆豉、黃柏、紅花、莪術、桃仁)治療24例瘀血阻滯型單純性過敏性紫癜,有效率達95.8%[14]。羅文等根據辨證選用自創方消癜湯(生地黃、茜草根、赤芍、水牛角、紫草、牡丹皮、紫蘇葉、蟬蛻、土茯苓、地膚子、荊芥、防風、甘草)及外洗方(蟬蛻、蒲公英、紫蘇葉、紫草)治療過敏性紫癜,內外同治,療效顯著[15]。
中醫藥治療過敏性紫癜不良反應較少,癥狀不易反復,相比西醫治療有獨特的優勢。但目前對過敏性紫癜的辨證治療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來衡量。運用中醫藥治療過敏性紫癜前景比較廣,需要各醫家努力探索,逐漸完善其辨證體系,造福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