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旗
(唐山學院,河北唐山 063000)
所謂載體,就是用以承載實體物質或某種價值意義信息的物質。它以此物的形式存在,展現著更為深厚而廣闊的背景,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相關聯的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就需要這樣的載體,凝聚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民族的永續發展。思政課教學,要不斷挖掘適當的載體,傳道受業解惑,做好民族精神的傳承工作,使學生樂于接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為世世代代涌現出的民族英雄和民族英雄群體輩出,民族精神的不滅,才使得民族在最危急的時刻,不致亡國滅種得以延續延續。杭州西湖邊的岳飛廟,詮釋了精忠報國,唾棄賣國;廈門海域的鄭成功雕像,無言地訴說著海峽兩岸的同宗同族,分久必合;井岡山的紅旗,昭示著武裝奪取政權的艱苦卓絕……。不同地區的載體運用,不僅要結合國家級的典型,更要注重本地區真人真事,注重挖掘身邊普通人的非凡事跡。那么,如何利用、挖掘創造適當的載體呢?
近代以來無數人人志士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孜孜以求,有希望洋務救國的,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中國重工業博物館,啟新1889,開灤礦山公園。學生現場撫摸1889紀念館門前百年的銀杏樹,銹跡斑斑的旋轉窯,第一臺現代化采煤機,無不被那些開路者震撼,似乎聽得到機器在呼喚富國,似乎在聽得到前人喊自強。參觀李大釗故居和博物館,了解摸索救國之路的艱難探索,弄懂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必然。在喜峰口大刀園,似乎聽到了將士們的喊殺聲,情不自禁地唱響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些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報國之志,同時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隨著戰爭年代的久遠,新一代青年學生對于戰爭,英雄逐漸淡漠,如何使大學生不忘英雄,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挖掘本土英雄,是個好辦法。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民主主義革命一章的教學中,我們安排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家鄉的英雄人物和事跡”的課外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跟父母祖輩了解自己家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出現過哪些英雄人物,有過哪些重大歷史事件。同學們熱情很高,有的打電話,有的上網搜索,有的張家口籍同學以董存瑞為驕傲,講述英雄的家事;唐山籍同學講述節振國刀劈鬼子兵的傳奇,高小安的忠勇;承德籍同學講述孫永勤的俠肝義膽;唐縣的同學講起白求恩的醫術精湛,并在課堂上為大家朗讀白求恩的遺言,大家凝神聽自己的同學講述他們搜集來的本鄉本土故事,更多的是我們不曾熟知,但是實實在在發生的自己村子,四外八莊的真人真事,口耳相傳,感人至深。這使學生深深感受到,原來英雄就在我們身邊,甚至是自己的爺爺,太爺爺。他們在民族危亡關頭,置生死于度外,用生命守衛自己的家園和民族的尊嚴,無論敵強我弱,無論赴湯蹈火,更無論放牛的王二小只有十三歲。搜集家鄉英雄的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到愛國主義的強大民族力量,新中國的誕生就是這樣千千萬萬無畏的英雄人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新時代的大學生有義務維護宣傳英雄事跡,增強民族危機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勤奮學習,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如何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組織不同的展示他們特長的活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動方,創造性地學習,既提高了興趣,又達到了教育目的。連續幾個學期,對于藝術生源的專業,根據他們的繪畫特長,我們組織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四十年后的我”“七十年家國賽青春”等手繪活動。教師啟發學生用他們的視角,繪出七十年五代人,在國家處于不同時代的青年,是如何懷著青春夢想,建設國家,建設小家的,為什么有的人可以美夢成真,有的人在國家危難時好夢落空,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和小家的變化。四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哪里?四十年后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創作展示給同學們進行解說交流,在交流中不斷加深理解,無論什么時代明白個人的命運總是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個人的夢想總是與國家民族的夢想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個人的選擇和奮斗也必然與國家的奮斗目標想一致。
現實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認識與他們的閱歷密切相關。民族精神的傳承應該滲透在生活實踐當中。唐山是著名的北方瓷都,一年一度的唐山國際陶瓷博覽會是重要盛世,它集聚全國陶瓷藝術大師的名作,特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亞歐各國的陶瓷不斷豐富著盛會,組織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觀,對比不同的民族風格,加強藝術修養,強化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造型和色彩的不同,民族元素的提煉,北方的剛健,南方的秀美,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中華傳統文化的展現,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蓮花喻清廉,河蟹的“和諧”諧音,抗震紀念碑、皮影彩繪蘊含的唐山元素,鳳凰涅槃的抗震精神,葫蘆造型的多子多福,松鶴圖案的福壽延年祝福,九魚圖的年年有余的寓意等等,眾多中華文化傳統符號,正是漢字的魅力,中華國學瑰寶的光芒。
大學生有的是活力和熱情,樂于參與樂于展示,教學活動借助適當載體,在特定時間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2017年11月,隨著十九大召開的日期臨近,我們在藝術生源的個專業一方面介紹十九大即將召開,吸引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另一方面布置任務,用手抄報的方式,再現十九大場景,介紹十九大主要內容。這使得學生主動關注十九大的召開,進程,內容,閉幕,手抄報設計體現了他們對十九大事件的態度,在手抄報的展示體現了學生對報告內容的理解。
在學校慶祝五四青年節和藝術節上,讓學生用微電影形式,再現他們的大學生活,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更增加了對生活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所有的師生再創造,都使得學生創造了自己的表達載體,形象化的表達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思政課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思政課不僅要闡釋理論,方針政策,更要找到便于形象理解,切合學生特點的特定載體,傳承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使他們明白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明白自己職責,國家的歷史方位,把個人命運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做一個對民族和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