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輝
甘肅省甘谷縣農業農村局,甘肅 甘谷 741200
甘谷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渭河中上游,縣域總面積1 572km2,耕地面積126萬畝。全縣轄13鎮2鄉405個村,總人口63.92萬,其中農業人口51.1萬。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95個,貧困人口16.62萬人,貧困發生率29.5%。自然條件差,產業基礎設施滯后,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窄,貧困戶發展產業融資難一直是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脫貧增收的制約瓶頸。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把產業培育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的最大政治任務和“一號”民生工程來抓。
結合《甘谷縣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先后制定了《甘谷縣“1+6+1+1”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方案》《甘谷縣蔬菜(中藥材、馬鈴薯)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甘谷縣推進農業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甘谷縣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意見》《甘谷縣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等具體實施方案。同時,以增強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貧帶貧能力為出發點,科學謀劃產業發展項目,儲備現代農業生產環節扶持發展項目、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國家級項目2項,旱作農業、循環農業、科技創新等省級項目13項,中央發改委儲備庫儲備項目11項,短平快產業項目10項。
制定了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和專責工作組責任清單,進一步細化明確了縣委縣政府、鄉鎮黨委政府、縣直部門單位、村“兩委”、包鄉縣級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村第一書記、鄉鎮包片領導、駐村干部等9個層面的脫貧責任,靠實了11個專責組18個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堅持扶貧投入優先保障,將縣級新增財力的25%用于脫貧攻堅,當年清理收回存量資金中可統籌使用的50%以上投入脫貧攻堅,統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行業扶貧資金、金融貸款和幫扶資金,保障脫貧攻堅順利推進。堅持把制定落實“一戶一策”幫扶計劃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有針對性地為6 347戶未脫貧戶制定了精準脫貧計劃,為686戶存在潛在返貧因素的已脫貧戶制定了鞏固提高計劃。及時對“一戶一策”進行調整、補充、完善,并引導貧困戶通過外出務工、參與村級基礎設施建設、補種林下適宜作物等方式彌補受災損失。
著力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生產力布局,把富民產業作為貧困地區群眾持續增收的主要措施來抓,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特色優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融合程度不斷加快,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2018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8.5萬畝,總產量達98萬t,總產值18.6億元。一是建設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補齊蔬菜產業發展短板。采用集中育苗和分散育苗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甘谷現代農業示范園”育苗中心作用,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新興鎮康家灘、磐安鎮張家溝扶持新建育苗基地2處,初步形成以甘谷現代農業示范園為中心,以康家灘、張家溝為兩翼,立足川道、輻射南北的集約化育苗格局,年育苗能力達到2 000萬株以上。二是建設高原夏菜綠色高產高效基地。按照蔬菜標準園創建“五化”、“六統一”和“六個百分百”的要求,建成磐安鎮莊兒溝、新窯、好稍科、西坪等南后山高原夏菜生產基地4個3 500畝。推廣綠色菜豆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建設高標準鋼架大棚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在磐安、新興、大像山、謝家灣、禮辛等蔬菜生產重點鄉鎮,大力推廣全鋼架搭建技術和多層覆蓋栽培模式,進一步提高了春提早和秋延后生產周期,提升了蔬菜產業發展水平。“甘谷辣椒”“甘谷大蔥”“甘谷大白菜”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因勢利導,大力發展以黨參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形成了以白條黨參、黃芪、紅芪、款冬花、柴胡為代表的甘谷中藥材“五朵金花”,探索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黨參紅黃芪等多層覆蓋育苗技術以及GAP地膜覆蓋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技術。2018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8.6萬畝,產量1.56萬t,產值4.3億元,中藥材產業在脫貧攻堅行動中發揮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安遠、磐安、謝家灣等11個鄉鎮147個貧困村發展中藥材2.5萬畝,全縣未脫貧戶中有129戶發展中藥材脫貧,貧困戶發展中藥材299.19畝,落實補貼資金43.8258萬元,實現了129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 000元,514人貧困人口收益。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離不開品牌戰略的支撐。在實施質量興農戰略進程中,不斷加快構建覆蓋農產品生產、收購、儲藏和運輸各環節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大本土化農產品品牌培育,制定和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已注冊永寧春、全錄王、雒家等農業類商標24個,創建“燕家”韭菜、“雒家”大蔥、磐安“五坪”蔬菜、“新悅泉”蔬菜等優質農產品知名品牌6個。共認證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等“三品一標”農產品41個(其中,菜豆、大蒜、大白菜、大蔥等11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五坪茄子、番茄、辣椒、燕家韭菜、菜花、結球甘藍等28個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甘谷辣椒”“甘谷大蔥”等2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甘谷縣先后榮獲“全國辣椒標準化示范縣”“全國韭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大蔥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縣”等稱號。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進一步健全,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已投入使用,磐安鎮、新興鎮、六峰鎮、安遠鎮、禮辛鎮等5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建設順利完成,創建了天水三和祥果蔬開發有限公司、季穎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及雒家大蔥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檢測示范點。逐步建立了以縣級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為中心,各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體系,年抽樣檢測蔬菜樣品2 000批次以上,蔬菜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同時,通過加快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重點加強“三品一標”品牌建設,不斷推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