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宏,劉彥斌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漁政監督管理站,甘肅 天水 741000
天水市秦州區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是黃土梁峁溝壑帶,屬秦巴山區西秦嶺北部,大陸性半高寒半濕潤氣候,海拔1 130~2 700m,年均氣溫10.72℃,無霜期170d左右,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秦嶺山脈沿東西方向橫穿該區,嶺北區域面積1 066.29km3,為黃河支流渭河水系的藉河流域,主要有:羅玉溝、呂二溝、水家溝、南溝河、平峪溝、普叉溝、年集溝、金河、流水溝等一級支流;嶺南區域面積1 375.71km3,屬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的西漢水、永寧河、麻沿河流域,主要有:峁水河、稠泥河、閆家小河(華岐河)、大門鎮河(天水南河),貓眼峽溝(天水北河)、汪川溝、白家河、蘇城河等支流,藉河、羅玉溝、呂二溝、水家溝等四條河溝直接穿越城區,年平均降雨為537mm,測算水資源總量為16 800萬m3,近幾年秦州區依托區位優勢和豐富的冷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推廣休閑漁業,取得了新進展。
2018年全國休閑漁業產值為832.83億元,同比增加17.56%,占漁業經濟總產值的4%,其中休閑垂釣及產值259.55億元,同比增長10.42%,旅游導向型休閑漁業產業值356.65億元,同比增長24.73%,觀賞魚產業產值90.37億元,同比增長39.89%,休閑漁業釣具、釣餌、觀賞漁藥及水族設備產業112.68億元,同比增長率17.49%,全國休閑漁業經營主體達122 767個,全年接待旅游客2.54億人次,同比增加0.34億人次,休閑漁業在產值規模增長的同時,積極向高質量發展,縱觀秦州區的休閑漁業發展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這是從養殖漁業發展而來,主要利用池塘開展養殖,為提高養殖綜合效益開展垂釣業務的休閑漁業,其特點是投入成本少,見效快,缺點是休閑漁業配套設施不全,衛生條件較差,整體形象不佳。
養殖和餐飲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養殖場設施及養殖品種,實現吃玩有機結合,其缺點是沒有形成品牌。
主要是資金雄厚,能充分整合當地漁業資源,旅游資源,運用現代有效手段,其缺點是前期投資大,受土地、資金等因素制約大,難以復制。
主要依托健康養殖,充分利用現有水體等漁業資源,提供健康無污染產品,其缺點是技術含量高,定位要準,要符合漁業發展及適宜當地經濟發展要求。
從目前秦州區休閑漁業發展現狀和模式來看,制約全區休閑漁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雖然2012年出臺《秦州區水域灘養殖規劃》,但是沒有合理研發利用養殖水域灘資源具體實施措施,沒有實現水域灘資源科學有效的配置,隨著秦州區社會經濟及城區經濟快速發展,漁業資源及生態環境也隨之改變,必須重新規劃利用現有資源,在適宜發展休閑漁業的地方,開展休閑漁業,保護漁業資源及環境增加收入。二是土地資源開發使用越來越規范,發展休閑漁業用地十分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限制了休閑漁業的發展。三是資金缺乏嚴重制約了休閑漁業規模水平進一步提高。四是養殖技術限制休閑漁業進一步發展,隨著社會進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水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從業者在養殖過程中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喂養水平,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提供無污染、健康豐富的水產品,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要求。五是觀念單一,經營模式陳舊,休閑漁業不僅僅把魚塘變漁家樂、農家樂,而且要把旅游、科技、文化、生態、餐飲等諸多因素有機融合,形成合力。六是品牌意識不強,后勁不足。
現就如何更好更快的促進全區休閑漁業發展,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依托該區大力實施“旅游富區”戰略,把發展休閑漁業、規劃實施休閑漁業融入到推進全城旅游,加快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建設中,加強引領示范作用,充分發揮青鵑山國際旅游度假區、娘娘壩鎮風情線、特色養殖區、三國木門道景區規劃等優勢,帶動示范,全方位促進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創新服務經營方式,破解土地使用,資金等瓶頸,從而帶動休閑漁業發展。二是在休閑漁業發展過程中,開展健康養殖,大力提升應用2019年農村農業部主推技術(池塘魚--水生植物生態、稻田養殖等)加快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做好常規魚類健康養殖技術和新品種名特優產品養殖技術,嚴格按照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健康養殖技術要求,把好每一關,實施好每一環節,發揮好該區兩家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作用,不僅提供安全健康、優質的水產品,而且保護好當地漁業資源、生態環境,增強發展休閑漁業后勁及動力,為持續健康有序發展休閑漁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三是圍繞開展創建國家、省、市、區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活動,將傳統漁業生產與服務相結合,整合資金、土地等資源,形成集休閑、垂釣、體驗、觀光、美食文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漁業村或基地,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叫得響,過得硬的漁業休閑品牌。四是做好外引內聯、改變經營模式,更新經營理念。五是借助鄉村振興戰略發休閑漁業。鄉村振興是國家大戰略,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休閑漁業和鄉村旅游是鄉村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休閑漁業發展,在休閑漁業建設和經營過程中,樹立開發與保護并舉,經營與文化并重的理念,實施以漁凈水,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物種保護和資源保護力度,展示漁業文化,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發展。
休閑漁業,提供的是一種人與自然親密融合的途徑,傳遞的是人、水、魚和諧共處的理念,傳承的是幾千年的漁業文化,既要豐富拓展休閑的活動內容,又要注重對漁業文化的挖掘、傳承和發展,只有這樣該區休閑漁業才是可持續的,才會保持長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