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
甘肅省岷縣園藝指導站,甘肅 岷縣 748400
岷縣因岷山而聞名,這座甘肅省定西市南部的縣城生產多種農產品,尤其是中藥材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在2013年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后,岷縣認真貫徹“產出來”和“管出來”的發展思路,不斷加強農產品檢測標準,加強市場監管,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但是目前在農產品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在今后的農產品管理中,還要繼續開展好相關工作。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提升農產品質量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僅僅圍繞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完善各項制度,并且讓措施落實到位,構建出“政府監管、企業自律、農民自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同時,在管理環節始終圍繞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為監管重點,保證農產品運輸和質量安全。為了讓當地的農產品有更好的銷路,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岷縣不斷加強農產品監測,相關部門深入蔬菜生產基地、農貿市場、中藥材生產基地,對果蔬和中藥材等重點產品加強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通過相關工作的開展不僅讓生產者樹立規范生產意識,還讓群眾提升了安全消費意識。目前,岷縣已經建成1個縣級追溯平臺,18個鄉鎮追溯平臺,成立了農產品追溯平臺指揮中心,完成鄉鎮農產品監管機構設備建設,并且借助二維碼技術快速查詢產品的來源、以及施肥等生產記錄,保證了產品的來源安全。此外,還建立健全了追溯管理制度,讓存在問題的農產品得到盡快處理。
在對農產品的管理中,需要對農藥、化肥、物理性、生物性等因素全面追蹤,具體說來:農作物的生長、農產品運輸、售賣都會存在危害因素,而催熟劑的使用和轉基因技術的利用也為農產品的監管帶來了難度,加之新型包裝的使用也增加了各種風險,但是對于農產品的監管依然采用傳統的方法,導致農產品安全問題出現。
目前在農產品市場上安全問題頻發,相關部門可以及時對問題商品處理,但是追責很難實現,這是由于農藥等生產經營企業規模小、分布廣,并且主要依靠個體銷售,在處理制假、售假的行為上不易追溯源頭。
在岷縣雖然已經建立了安全監管體系,但是在基層的監管中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監管人員不足、素質不高、設備配置不齊全、不先進等,使得監管工作難以切實開展。農產品作為基層作物,在不健全的管理模式下,很多質量不達標的農產品會流入市場,進而導致農產品存在安全問題。
一旦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會造成諸多不利影響,比如影響產品銷量、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影響群眾消費信心。蔬菜、肉類、糧油都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這類產品的質量問題如果不能得到保證,會影響購買力,也會阻礙當地經濟的發展。
在網絡時代下,商家的違法行為一經曝光將會影響到個人征信,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同樣也會在媒體曝光下受到相關部門的調查、追責。為提升對農產品監管的實效性,需要建立農產品信息舉報平臺,通過這種“預防+治理”結合的方法可以讓偽劣農產品和商家公之于眾。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多數為突發事件,經過群眾的言論可能會讓問題發酵,而在網絡環境下,一些本不嚴重的農產品質量問題會被放大,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恐慌,所以監管部門在開展關注時,要及時對網絡中相關信息進行關注,并且向群眾還原事件的真實情況,避免以訛傳訛,消除群眾恐慌心理。
開展好對農產品的監管工作關鍵在于管理人員在其中發揮出中作用,這是實現“從農田到餐桌”質量安全的保證,農產品的管理機構必須加強全程監管,具體說來:第一,基層的農技推廣人員要深入到種植區和養殖區,向農民傳授農業技術,指導農民如何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科學施肥、科學用藥,關注病蟲害的防治,為擴大銷路提供合理建議。同時,當地的農業部門要開展技術培訓關注,進行農產品種植、養殖和銷售的專題講座,引導農民樹立食品安全意識。第二,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種植、養殖、運輸、銷售農產品的監管力度,檢查生產記錄,尤其是對產品包裝、化學農藥成分是否超標問題強化管理,對存在問題的行為進行處罰,并且將檢測數據上傳到網絡。
在考核管理上,岷縣的監管服務中心要明確責任主體,由政府管理鄉鎮所屬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日常工作開展由縣級農業行政部門管理,管理的模式為“條塊結合,以條為主”。對于考核辦法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規定的要求,細化考核工作細則,加快農產品質檢機構建設。
為了農戶和群眾都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重視起來,需要在市場抽檢中發放宣傳資料,大力宣傳無公害理念,教會群眾使用和辨別地理標志農產品標志。同時當地政府要組織各種宣傳活動,設定“安全生產月”組織人力發放宣傳資料,此外,還要利用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禁限用農藥的意義,進而規范農產品市場。
綜上所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不論是農戶、群眾還是監管人員,都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目前岷縣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嚴格考核管理,建立健全監管體系,此外,還要積極宣傳相關法律法規,這樣才能讓當地群眾借助農產品創收,打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