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佼 金麗 竇圣艷 韓繼生
【摘 要】目的 對規范化胸痛中心建設實踐進行研究與探索。方法 選取164例在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療的急性胸痛患者進行本次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患者均在規范化胸痛中心建設前進行接診,研究組患者均在規范化胸痛中心建設后接診。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D2B時間、住院時間以及FMC2B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規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設,可以大幅度縮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時間,提升臨床治療效率,所以要加強規范化胸中心的建設與實踐。
【關鍵詞】規范化胸痛中心;急性胸痛患者;建設實踐;診治效率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3--01
胸痛中心主要是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率的診斷與治療的醫療場所,縮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時間,提高臨床治療效率與急救成功率,避免因延誤診斷造成的患病人員死亡,減輕醫學浪費。目前,我國的胸痛中心建設很不完善,仍處在初期建設階段,但是規范化的胸痛中心建設,對于提高我國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救效率具有關鍵性作用。本文就規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設實踐進行研究,旨在分析其建設實施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64例在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療的急性胸痛患者進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胸痛的臨床病癥診斷標準,均知情并同意進行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82例,年齡在26-70歲,平均為(46.6±2.3)歲;其中男93例,女71例,兩組患者在患病程度、年齡、性別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為規范化胸痛中心建設前進行診治,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診斷治療方式。研究組患者經胸痛中心進行診治,對于胸痛中心的規范化建設內容為:
(1)優化診治隊伍。成立醫院胸痛中心委員會,由院長及放射科、急診科、心血管科及各相關職能科室等組成。可調動醫院所有資源保證胸痛中心正常有效運行。設立專項資金,納入醫院預算。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監督實施。定期評估建設效果,不斷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辦法。定期召開胸痛中心委員會,分析研究胸痛中心建設情況及發展方向,研究解決胸痛中心建設工作中產生的重大問題。因工作需要組織召開由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參加的胸痛中心建設專題會議。圍繞有關議題進行討論,并形成意見。并且采用組員分責制,每個主治醫師負責對自己科室診治過程的責任,并且由質控部進行總體監管,以明確責任主體,提升隊伍診治效率。
(2)優化診治流程。根據患者來源分類有四個主要通道:自行來院患者、120轉運患者、基層醫院或其他非PCI醫院轉院患者、院內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發心臟病的患者。每個通道每個重要的病種都有對應的流程。簡化診治路徑,根據現有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核心流程圖。通過信息化技術設備,來提升患者病癥信息的傳遞效率與傳遞準確性,在患者進院接受診治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患者經胸痛中心確診病癥后,快速將其送往相關心內科導管室等與疾病相關的科室接受臨床治療,組織醫師快速進行手術搶救,從而簡化整個患者的診治流程制定流程時應當考慮簡化步驟、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風險點,優化配置等要素。制定好的流程應當具有明確性和規范性。將制定好的核心流程以會議培訓、印刷材料、上墻張貼等形式,對主要參與方進行相關流程培訓。另一方面要建立診救管理體系,對于診斷的各個流程進行評價與監督,以提高各診治部門的醫療工作效率,保證醫療質量。
(3)建立快速救援機制。通過信息化設備加強救援醫師與急診患者的溝通,并且第一時間將急診患者的病情信息傳遞給胸痛中心,使醫院相關科室做好協助救援準備。改進院內外現有標識指引,方便引導患者盡快找到醫院急診科。在進行搶救的過程中胸痛中心一定要配備一流的救援設備,例如搶救車輛等,在對急性胸痛患者的第一時間搶救過程中,要通過救援醫療設備進行快速治療,提升患者的診治前生存幾率,減少患者可能出現的相關病發癥狀。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治指標進行對比,包括D2B時間、住院時間以及FMC2B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檢測數據用SPSS18.0分析,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經規范化胸痛中心診治的D2B時間、住院時間以及FMC2B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結論
胸痛中心的主要診治對象是ST階段抬高型急性心機梗死患者,它是評判規范化疾病中心運行與診治效率的最主要的指標之一。我國很多對急性胸痛進行診治的醫療機構,由于其診治流程復雜,診治設備陳舊且醫治醫師管理不規范,導致在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因為診治效率較低,導致患者病發死亡率較高[1],且在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后,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往往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臨床護理才能恢復正常身體條件,這種不規范的診治流程就導致了醫學資源的浪費,使急性胸痛疾病的診治效率十分低下,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各醫院正在積極建設規范化胸痛中心,其主要建設目的是通過規范簡潔的診治過程來縮短急性系統患者的血液再灌注時間[2],提升急救有效率。規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設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即:優化診治隊伍、優化診治流程、建立快速救援機制,基層醫院通過建立一批由高醫療水平主治醫師組成的管理委員會[3],對診治過程全程監督與負責,并通過信息化技術設備的使用來加強患者信息的溝通,在搶救第一時間通過高效率的急救運轉機制來提升救援成功率。
規范性胸痛中心對急性胸痛患者診治效率的提高主要體現在通過簡化流程縮短D2B時間,通過信息網絡平臺來縮短FMC2B的時間以及通過高效率的臨床治療來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等,在提高診治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避免因搶救延誤造成的患者病發死亡[4],提升救援成功率。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D2B時間、住院時間以及FMC2B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此次研究結果說明通過規范化胸痛中心的快速診治方式可以有效縮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治時間,提升臨床治療效率,并且在精簡診治流程的過程中,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
綜上所述,規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設能夠提升對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治效率,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所以,我國各級醫院需要加強對于規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設。
參考文獻
陳昊,向定成,周民偉,等.規范化胸痛中心建設實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17,24(1):47-49.
葛均波,戴宇翔.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和優化治療[J].天津醫藥, 2017, 45(11):1121-1123.
陳煜羲.基于物聯網的胸痛中心規范化建設實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7,13(7):105-107.
秦培培,李慶印.胸痛中心規范化建設下護理團隊在STEMI救治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3(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