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路路



摘? ? 要: 漢語成語形式特殊,數量大,文化內涵深,具有很高的教學價值,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和難點。本文通過研究柬埔寨民生學校《中文》教材,發現其優缺點,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柬埔寨初中部學生成語習得情況,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 漢語? ? 成語 《中文》? ? 對外漢語
一、考察目的
成語是漢語獨有的詞匯項目,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知識,是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本文分析柬埔寨中文學校學生漢語成語的習得狀況,并總結學生成語偏誤原因,以指導柬埔寨華人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希望對漢語教師進行成語教學有參考意義。
二、考察內容
(一)對中國暨南大學《中文》初中教材(一至六冊)中出現的成語和《漢字等級大綱》《漢語水平考試1-6級水平詞匯表》中的成語進行對比,總結《中文》教材成語安排的優缺點。
(二)初中部一至三年級學生掌握《中文》和課外成語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三、考察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是民生學校,該學校是柬埔寨著名的華校之一,規模較大,調查對象為學校初中部,共有148位學生,共四個班。其中,70%以上的學生有華裔背景,家中長輩是華人華裔,或者父母其中一位是中國人,或者父母雙方搬家至柬做生意,子孫后裔代代就讀于民生華校。
四、考察方法和結果
(一)《中文》教材和大綱統計。
1.數量統計及結果
該校使用的《中文》教材是由中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編訂的,初中版共有六冊,分三年學完,初一學一冊和二冊,初二學三冊和四冊,初三學五冊和六冊。每冊共12單元,每單元各含主要和次要兩篇課文,且附生詞。對六冊教材中的成語考查結果如下:
成語在每冊占有率較多,平均在10%左右,且有梯度性。六冊中成語比率從第一冊到第三冊逐步上升,到第三冊時達到頂峰,之后比率逐步遞減,但平均比重均高于10%。
《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1992簡稱《大綱》)中含有的成語數量,以及在每等級詞匯總數中的比率如下:
可以看出,甲、乙、丙級詞匯中出現的成語數量較少,比率都在5%以下。從丙級到丁級可以說上升到一個很高的臺階,大部分成語都集中在丁級詞匯中,數量從17個驟增到130個,所占比率最高。就總體來看,成語在整個詞匯表中的比率是1.69%,比率數值少,但130個還是比較多的。
《漢語水平考試HSK一到六級詞匯表》中的成語比重如下:
2.三者比較分析
從數量和變化角度看,筆者認為,《中文》成語數量較多,編排有一定的梯度性。相比較,《中文》成語數量比重比《漢字大綱》和《HSK詞匯大綱》高,例如,《HSK詞匯大綱》從五級2個成語,增長到六級111個成語,數量遞增之快可能導致學生無法接受,《中文》成語數量安排,符合青少年習得順序,初級量少,隨著水平上升,成語量增加,中期達到頂峰,后期逐步遞減,有增有減,較合理。
另外,《中文》中成語平均占10%的比重,雖遠高于《漢字大綱》和《HSK詞匯大綱》,但因為該教材對象主要是華人或華裔背景的青少年,類似國內初中語文課,一般學生接受和學習新知識的速度較快,數量多是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通過比較《中文》教材和《漢字大綱》《HSK詞匯大綱》,筆者發現三者出現的成語是有部分重合的,數量加起來有9至15個。雖然量少,但重合的這些成語簡單易懂,具有實用性。比如,能歌善舞、無可奈何、家喻戶曉、精益求精、莫名其妙、一干二凈、引人注目、有聲有色等,這些成語不論在口語還是書面語中,都比較適合中級階段學生使用。
3.《中文》中成語的優缺點
優點:第一,教材側重詞匯和課文,注重培養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穿插成語學習,有利于擴大學生詞匯和閱讀量,幫助學生加深了解成語中蘊含的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知識點。比如,佛教道教(故弄玄虛,幡然悔悟),家庭倫理觀(望子成龍,遵從父命),古代名人(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等,通過成語知曉中國傳統文化。第二,單列“成語故事”,以故事形式講成語。出現了三次故事課,包括“負荊請罪”“名落孫山”“熟能生巧”①。通過講故事解釋意思,幫助學生了解成語。第三,非四字格的成語。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吹胡子瞪眼”“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反映了形式的多樣化,突破成語“四字格”形式。
缺點:第一,加重教師任務。調查中有學生表示因為成語難度較大,書中成語數量多,部分老師不重視,對成語學習失去興趣。第二,針對華人華裔學生的《中文》教材可能不適合無漢語成語文化背景的學生,華校招收的柬埔寨當地學生打破了華人華裔專校學漢語局面,教材缺少成語文化導入,學生難以適應《中文》教材;第三,《中文》教材針對華人華裔的“語文教學”模式面臨問題。民生華校處于中柬雙語環境,有漢語背景的華人華裔孩子和無漢語背景的學生混在同一班級,如何安排成語教學成為一個難點。
(二)問卷調查。
1.問卷設計
為了設計中學部問卷調查,通過整理教材《中文》第一冊至六冊中的成語,再結合《漢語水平考試詞匯等級大綱》篩選后制作出一份問卷,包括四部分,共38道題。
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調查對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學生年齡,學漢語的時間及老師教成語的方法,這部分主要對初中部學生成語學習能否達到要求的預估,排除學成語學習背景的學生。
第二部分,選擇題,要求被調查者從14個句子中找出是否有成語,如果沒有,選①,如果有選②,且在橫線處寫出該成語。例如,第一題:愛并不是捉摸不透的,它是真實的。①沒有? ? ②有。該題目,被調查者應該選擇②有,橫線處寫下成語“捉摸不透”。
第三部分,連線題,要求被調查者把10個成語與其正確的意思解釋相連線,例如,哭笑不得,解釋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不知怎么辦”。其中,部分成語可根據字面意思猜測,如;將信將疑,食不果腹;部分需要了解背后隱藏的故事,如,負荊請罪;部分成語除知道字面義外,還要了解引申義,如窺豹一斑。其中蘊含故事和引申義的成語較難分辨。
第四部分,選擇題,要求被調查者選擇與句子畫線意思相近的成語,選項中的成語都是四字,比如,第一題:他是一個說話算數,守信用的人,答應了你的事情,一定會做到。A一成不變? B一舉兩得? C一諾千金? D一無所長,選擇C。大部分成語都來自第一冊和第二冊,14道題共有56個成語,數量多,且選項中的部分成語課本中沒出現,漢字相似,易混淆,此題難度較大。
2.訪談
通過問卷調查能了解學生的成語習得情況,結束后,針對問卷回訪學生,深入了解成語偏誤原因。通過訪談初中部三年級30位學生及4位當地和中國外派教師,一方面詢問學生問卷出錯的原因,了解學生成語習得途徑、使用情況及困惑。另一方面商討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提高成語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3.調查信度和效度
本次調查目的是考查學生成語習得情況,為保證調查信度效度,采取問卷對柬埔寨民生華校初中部三年級學生進行調查,選擇三年級是因為學生漢語綜合能力(包括漢字認讀和書寫)較高,問卷中正確選項的成語都來自他們學過的《中文》教材,幾乎都認識。另外,對民生華校的漢語教師采取訪談法,表示問卷中的成語在課堂中都詳細或粗略講過,通過回訪師生確保調查可信度。
4.問卷結果
a.成語中難度大的漢字會影響學生對成語含義的理解。大多數成語出自名言古書,文言色彩濃厚,甚至有些字的古義已消失,學生需明白每個字義后,再理解整個成語表義,倘若不認識兩到三個漢字,幾乎不能理解,以后也會回避成語。
b.學生容易混淆漢字表面義、引申義和比喻義,因文化差異易出錯。當學生能夠理解成語每個字的含義時,可以把每個漢字的意思連在一起,因為文化差異、思維方式不等同,常出現個人理解義和真實義有偏差。
c.成語蘊含的典故多,欠缺歷史文化知識。大多數成語都是歷史的產物,或出自古書記載,這些成語隨著社會變遷,意義或多或少有所增減,即使學生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但不追根溯源,也不能明白其真正含義。如負荊請罪、狐假虎威、名落孫山等。
5.問卷結果分析
第一部分,選擇題,錯誤率前三:第2題“溫文爾雅”,55.8%;第12題“名落孫山”,45%;第8題“原形畢露”,38%。
成語“溫文爾雅”的錯誤率是最高的,大部分學生能猜到大部分漢字的意思,但是加一起則想不到“溫文爾雅”表示的是一個人舉止端莊、令人舒服的意思。通過回訪,一方面因為該成語出自單元中的次要課文,老師略講導致學生不懂。另外,部分學生表示自己雖猜到“溫柔”“優雅”,但因文化差異,沒想到“溫文爾雅”蘊含著懂禮貌的待人接物的儒家“禮”學思想。
成語“名落孫山”錯誤率高的原因是欠缺歷史知識導致不懂其義。講述的是孫山和同鄉一起去考試的故事,結果孫山考中,但同鄉沒中,為了不失同鄉面子,孫山說:“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表達的意思是考中的名單上我孫山是最后一個,同鄉還在我之后,委婉地表達同鄉沒考上,考試失敗。
第二部分,連線題,錯誤率前三:第3題“氣喘吁吁”,第8題“負荊請罪”,第9題“窺豹一斑。通過回訪,學生表示成語中如“喘”“荊”“窺”“豹”“斑”漢字語素義都不理解,導致不懂成語意思。
第三部分,選擇題,錯誤率前三:第10題“恍然大悟”,72%;第2題“聲嘶力竭”,69%;第12題“喜出望外”,65%。首先題型難度大,學生自信心下降。對于11題,很多學生混淆“喜出望外”和“心滿意足”,題目“結果令我出乎意料,我特別高興”,大部分學生只關注“成績和想的不一樣,所以我很高興”,選了“心滿意足”;但強調的卻是“自己的觀點和結果有差別”,是“出乎意料”地高興,因文化邏輯思維差異導致錯誤。
五、可行性的建議
(一)強化跨文化交際意識,轉變教學模式。
民生學校的漢語教學主要是“語文”或“華文”模式,隨著柬埔寨當地學生的加入,漢語教學模式需切換至“海外華人”或“對外漢語教學”,即在另一個語境中,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教學。這樣便營造了漢語交際環境,發揮了華裔學生的雙語優勢,縮小了中柬文化差異,營造了活潑的課堂氛圍。
(二)總結成語中的“漢字”語素義的規律。
成語內容雖豐富,但也能找到語素規律,比如,“若有所思”“旁若無人”“欣喜若狂”“美若天仙”中都有“若”,如果學生明白“若”的意思是“好像”,就能快速理解成語意思,如“美麗得好像天上的仙人”,表達漂亮美麗的意思;AA疊字也表示“……的樣子”,形容某種狀態,如“炯炯”有神、氣喘“吁吁”,“栩栩”如生,“泱泱”大國等。
(三)改善教材,成語分類。
目前大多數漢語教材中的成語散落在單元課后知識點,首先,教師可根據成語進行分類,循序漸進地教學,比如,先教簡單的交際成語,如,新年快樂,馬到成功,健康吉祥等祝福語;其次,了解含有引申義和比喻義的成語,如,喜出望外,家喻戶曉;最后,深入鉆研含歷史文化典故的成語,如,高山流水,名落孫山等。
(四)正確定位成語教學,不忽略其重要性。
教師可利用學校雙語優勢和當地柬語老師進行中柬成語互譯,挖掘中柬成語的文化差異,通過改寫、簡化和對比翻譯等方法,研發本校成語教材,幫助柬埔寨學生有效理解和使用成語。
(五)啟發式教學,趣味教成語。
通過視頻趣味講故事,運用畫圖猜成語游戲,拒絕枯燥,使用上下文情景法,讓學生理解、操練,再交際,理解意思,正確使用成語,提高文化修養。
六、調查局限
問卷中的成語量沒能完全覆蓋六冊書,不能囊括現代漢語中所有成語。
七、附錄(調查問卷模版)
柬埔寨民生中學(初中部)成語調查問卷
本調查結果只作為本人的論文資料使用。
希望大家認真地回答,謝謝!
1)年齡: (? ? )? 2)性別:男(? ?) 女(? ?)3)年級:(? ? )①中一? ②中二? ③中三
4)你學了多長時間的漢語?(? ?)
①兩年以下? ?②兩年~兩年半? ③兩年半~三年? ?④三年~三年半? ?⑤三年半以上
5)有在中國留學的經歷嗎?沒有(? ? ?) 有(? ? ?)多長時間(? ? ? ? ? )
1.平時你會注意學習漢語成語嗎?(? ? ?) ①會? ?②不會
2.如果平時學成語,你對學習成語有興趣嗎?(? ? )
①沒有? ? ②有
3.你跟說漢語的人交流時,會因成語遇到過問題嗎?(? ? )
①沒有? ? ②有一些? ? ③經常
4.為了提高漢語溝通能力,你覺得學習成語重要嗎?(? ?)
①不重要? ? ②重要? ? ③非常重要
5.你用哪些方法學習成語?(? ? ? ? ?) 可多選
①背成語? ? ②看意思和用法? ? ③了解成語的來源? ? ④通過口語練習
⑤造句? ? ⑥其他(? ? ? ? ? ? ? ? ? )
6.你在課堂上能用成語來跟朋友交流嗎?(? ? ?)
①不能? ? ②能
7.對于重要的課文中出現的成語,老師常常(? ? ?)
①不講? ? ②粗略地講解? ? ③詳細講解
8.對于不重要的課文中出現的成語,老師(? ? ?)
①不講? ? ②粗略地講解? ? ③詳細講解
一、下面句子中有成語么?沒有成語選①,有成語,選②并寫出成語。
例:愛并不是捉摸不透的,它是真實的。①沒有? ? ?②有 捉摸不透
二、成語意思連線題
哭笑不得? ? ? ? ?形容目光明亮有神采
食不果腹? ? ? ? ?有點相信,又有點不相信
氣喘吁吁? ? ? ? ?心思不在這里,思想不集中
將信將疑? ? ? ? ?食物不夠填飽肚子
萬紫千紅? ? ? ? ?認錯賠禮
心不在焉? ? ? ? ?上氣不接下氣
炯炯有神? ? ? ? ?好像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
負荊請罪? ? ? ? ?形容百花齊放,顏色鮮艷美麗
窺豹一斑? ? ? ?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不知怎么辦
旁若無人? ? ? ? ?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個斑點,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不全面
三、選擇與畫線意思相近的成語
1.他是一個說話算數,守信用的人,答應了你的事情,一定會做到。(? ? )
A.一成不變? ? B.一舉兩得? ? C.一諾千金? ? D.一無所長
2. 他一直拼命地一邊跑著,一邊叫著,嗓子都喊啞了,力氣也快用盡了。(? ?)
A.聲嘶力竭? ? B. 聲淚俱下? ? C. 奔走相告? ? D. 身體力行
3.這件事情是不能和那一件事情放在一起討論的。(? ?)
A. 捉摸不透? ? B.眾所周知? ? C.事事如意? ? D.相提并論
4. 他這個人常常把小的事情當作大事情來做,我覺得不值得這樣做。(? )
A. 海枯石爛? ? B.小題大做? ? C.小心翼翼? ? D.心不在焉
5.王英聽了老師對成語的解釋后,覺得有些奇怪,難以明白。(? ?)
A.莫明其妙? ? B.無可奈何? ? C.決不罷休? ? D.愛不釋手
6.中國人做菜放很多油的現象是很正常的,你不要過分驚訝。(? ?)
A.大吃一驚? ? B.大驚失色? ? C.大開眼界? ? D.大驚小怪
7.他每天把ipad拿在手上玩,十分喜愛,都不愿意放開。(? ?)
A.愛莫能助? ? B.美不勝收? ? C.愛不釋手? ? D.欣喜若狂
8.他這個人表面上好像很笨,但是其實是很有智慧的人。(? ?)
A.大智若愚? ? B.狐假虎威? ? C.大惑不解? ? D.笨手笨腳
9.一鈞在古代指三十斤,千鈞即三萬斤,你若用一根頭發懸起千鈞重物,這種情景可謂極為緊急。(? ?)
A.千鈞一發? ? B.化險為夷? ? C. 刻骨銘心? ? D. 興風作浪
10.這個生詞我想了半天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老師給我一講,我才一下子明白了過來。(? ? )
A.若有所思? ? B.恍然大悟? ? C.家喻戶曉? ? D.恍如夢境
11.我以為這次段考漢語成績不好,可是最后出來的結果令我出乎意料,我特別高興!(? ? )
A.喜出望外? ? B.心滿意足? ? C.大惑不解? ? D.一干二凈
12.每次這位老師提問時,班里很多同學都紛紛舉手,好似大家不經事先商量,可是行動卻一致。(? ?)
A.針鋒相對? ? B.狐假虎威? ? C.大惑不解? ? D.不約而同
13.我還記得拿到大學通知書的那天,我太高興了以至于哭了,不是傷心,而是開心得哭了。(? ? )
A.欣喜若狂? ? B.狐假虎威? ? C.喜極而泣? ? D.自吹自擂
14.很多人多知道中國功夫之星——李小龍,他曾經沒拿任何武器,空著手制服了四個搶錢的強盜。(? ? )
A.赤手空拳? ? B.威武不屈? ? C.束手就擒? ? ?D.炯炯有神
注釋:
①暨南大學.《中文》初中第二冊教材[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90.
參考文獻:
[1]王偉.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方法簡析[J].現代語言學,2016(7).
[2]高光烈.分類實用成語詞典[K].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3]孔子學院總部.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9.
[4]中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中文》初中版[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
[5]沈娟.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J].安徽文學,2010(10).
[6]黃曼.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分析[J].文教資料,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