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玲
摘? ? 要: 廣州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本文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結合廣州“創新拼搏、團隊協作、文化審美”的廣州城市精神,探討如何踐行廣州特有的城市精神。
關鍵詞: 廣州? ? 城市精神? ? 歷史文化資源
經濟全球化,各城市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大城市除了以特色的建筑作為標志外,其他例如空間布局、地理環境、交通設施等有同質性的趨向。這使廣州本身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資源逐漸在國人眼中淡化,一些來廣州旅游的游客甚至本土市民對廣州的歷史文化特色一知半解。因此,廣州要發展創新城市,突出特有的城市精神,這是現階段乃至未來城市規劃的重中之重。
廣州城的建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以后的“任囂城”,這就是廣州城的雛形。宋代曾挖出過一些舊城磚,當時推斷任囂城址的范圍大約是北到豪賢路,南至古時江邊(今中山路),西到舊倉巷,東到芳草街。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更有鮮明特色和豐富內涵的嶺南歷史文化資源,這些無形中孕育著屬于廣州特色的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在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的指導下,廣州城的其中一個戰略目標是統籌利用各類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具有“多元、包容、創新精神的文化創意之都”,“從實力到魅力,建設文化名城”[1]。本研究從廣州深厚的歷史和特色文化資源入手,挖掘、提煉廣州城市精神。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為踐行廣州城市精神提出有效策略,更好地利用廣州歷史文化的本土資源,增強學生對廣州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廣州城市精神薪火相傳,提升廣州的形象。
一、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廣州城市精神的定位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凝聚著這個城市的歷史,引領著這個城市的未來,文化是這座城市的“血脈”,城市精神扎根于其獨特的地域歷史文化[2]。廣州的城市精神應該反映廣州厚重的歷史感、鮮明的城市個性、高度概括的社會氛圍,體現出一種更高的境界[3]。本研究將廣州城市精神定位為基于歷史資源、廣府文化、優越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獨特、有廣州特色的精神概括,反映廣州人民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下表現出來的群體精神風貌和價值觀。
二、挖掘嶺南歷史文化資源,構建廣州城市精神
1.以厚重的歷史為城市記憶,培養新形勢下的嶺南精神。
城市精神依托城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廣州兩千年的歷史,輝煌的文化遺產,不是在歷史博物館才能感悟到的。廣州又稱“羊城”和“穗城”,傳說有五位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五只仙羊,仙羊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楚庭”(如今的廣州)。仙人們把稻穗贈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廣州永無饑荒,然后騰空而去。后來荒蕪的田野長出了金黃的谷穗。南粵大地從此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五羊成為旅游景點,這是一個廣州城市精神的支撐,象征廣州人民不畏艱難困苦、沖出困境、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根據《史記》等史書記載,在秦統一嶺南之前,廣州已經是象牙、犀牛角、珍珠、翡翠等珍貴物品的集散地。《漢書》詳細記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具體航線、航程。漢武帝時期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時期,那時造船技術大大提高,而且羅馬帝國對絲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使中國對外貿易和商品交換不斷擴大,成為海上貿易的中心。隋唐五代時期,廣州是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港。清代國門沒有被打破以前,廣州幾乎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在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廣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廣州的商業風格造就了廣州進取、挑戰和勇敢的城市精神。
2.以廣府文化為線索,培養和諧廣州的城市精神。
歷史造就文化,廣州歷史造就了有鮮明特色的廣府文化。廣府文化是廣府民系的文化,是以廣州為核心的粵語文化[3]。以廣州傳統民族文化為例,除夕全家守歲外,清明祭祖掃墓,端午節系五色絲、涂雄黃、把出嫁的女兒接回家,七夕看牛郎織女相會,中秋團圓,重陽節全家登高等[3]。這些民俗傳統節日家人團聚一堂,使廣州市民有強烈的歸屬感,形成一定的民族信仰。從教育意義上說,家人團圓產生的團隊凝聚力與精神是值得在教育新一代灌輸和發展的。
廣府文化重視民間節日風情,春節期間的迎春花市和元宵節,農歷二月的波羅廟誕會,端午節龍舟賽,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有許多習俗文化,例如重陽節登高、掃墓、放風箏等習俗,關于廣州過重陽的詩詞歌賦,《廣東新語》載:九月九日載花糕萸酒,登五層樓雙塔放響弓鷂。后又改為登白云山、花塔等,這兩處皆是廣州附近至高點[4]。重陽節正值深秋時節,是萬物枯萎從衰敗走向新生的時節,從教育意義看,生命觀、生死觀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例如“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的冬至的餃子故事。又如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廣府文化中有元宵節賞花燈,青年男女一起約會。廣府人的滿園花燈鬧元宵活動將花會、廟會、燈會結合在一起,使春節、情人節和元宵節三個中西傳統節日巧妙糅合。
廣府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普天同慶,這與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其背后蘊藏的是深厚的廣府文化。近年來廣府傳統節日漸漸淡出廣州人的視線。傳統節日是保持廣府文化在人們心目中認同感的最后的壁壘,要提升廣府民族文化成為廣州民眾心中重要地位必須從教育和宣傳做起。
3.以“云山珠水”為美,建設生態花城。
廣州位于廣東省的中部,瀕臨南海,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北回歸線從北郊太平場通過,東江、西江、北江在這里匯流入南海和太平洋。廣州是一個港口,還是華南和國際民用航空交通的中心。廣州背靠白云山,面臨珠江。它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一片平坦富饒的平原,河流交織,稻田廣闊,魚塘密布,桑蔗繁茂,果樹成林,是有名的魚米之鄉[5]。“云山珠水”是廣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云山”是指白云山,“珠水”指的是珠江水,有山有水,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指出未來將為將廣州建設成為一個宜居宜業的城市而努力。優越的沿海地理位置和廣州“山水城”彰顯著生態花城的名片,這是廣州崇尚美的城市精神的顯現。
三、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踐行廣州城市精神
“創新拼搏、團隊協作、文化審美”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需要付諸踐行的廣州城市精神的核心。
1.創新拼搏。
廣州作為一個對外貿易重要的港口,創新拼搏是其活躍在商業文化的重要品質,體現廣州敢闖敢拼搏的品質,化危轉安的創新拼搏的精神與智慧。在古代,受到重農抑商思想的影響,廣州在封閉的情形下進行有自我風格的獨立貿易,是廣州城市精神的表現。從教育角度看,固定的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如何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如何解決這個矛盾體,是我們需要從廣州的創新拼搏精神得到啟發的。創新是新時代教育必須具備的智慧,是民族生命源源不斷的持續;有創新精神還要實干,把智慧火花付諸行動。廣州城市精神就是這樣,在逆境中創新,在困境中拼搏自強。
2.團隊協作。
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人與人之間需要加強合作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具備團隊協作精神。小學到高中教育注重應試教育,忽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90后”“00后”的獨生子女較多,以個人為中心的現象較為普遍,呈現崇尚自我、忽略團隊協作是教育普遍現象。廣府文化孕育的內在凝聚力正是我們需要踐行的。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團隊的實踐能力和動手參與能力,加強拓展活動的開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有更多以團隊為核心、以同伴的立場換位思考表現。
3.文化審美。
當代的審美文化注重物質性的消費,單純追求感官刺激的享受,享樂主義風靡,這些是屬于個人價值觀審美意識趨向世俗化。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注重審美非常重要,美感可以帶來精神愉悅、提高個人品位。廣府文化不僅給我們描繪一幅嶺南民俗文化的畫卷,更體現嶺南人對美的追求,顯示嶺南生機勃勃的精神風貌。這充分體現了廣州歷史沉淀下美的精神,也是在教育領域需要培育的價值觀。它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在生活和工作學習中發現真善美。有正確的美的價值觀,就會更加珍惜生命,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困苦與磨難,坦然看待喜樂,寵辱不驚。
參考文獻:
[1]吳家強.石家莊文化資源與城市精神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21):134-135.
[2]劉介民.廣府民俗藝術審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3]屈大均.廣東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張蘋,張磊.廣州史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校級課題,課題名稱: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廣州鏈家實踐教學基地。編號:2017zlgc-xj-xwj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