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
摘? ? 要: 如何有效抓住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需要應對的挑戰,成為當下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要現實問題。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系統分析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有利于九年一貫制學校最大限度地發揮獨特優勢,同時抓住時代賦予的大好機會,從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更為合理和更具可行性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SWOT分析法? ? 九年一貫制學校? ? 劣勢? ? 機制
九年一貫制是指將小學和初中合二為一,使九年義務教育成為一個連續、系統、整體的學制模式[1]。這種學制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不斷發展,九年一貫制的地位不斷提升,已經成為重要的學制類型。在提高學校辦學效益,共享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等方面體現出不可取代的優勢性[2]。然而,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學校管理、教師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面臨一些問題,一旦不能很好地應對這些困境和挑戰,就很難實現辦學初衷——達到“6+3>9”的辦學目的。
目前,如何有效抓住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所需要應對的挑戰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首先分析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外部環境,包括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其次對組織內部環境,包括組織的內部優勢和內部劣勢進行分析;最后綜合分析四個方面的情況,根據組織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策略[3]。對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系統分析,充分發揮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獨特優勢,同時抓住時代賦予的大好機會,有的放矢地制定更合理和更具可行性的發展策略。
一、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面臨的優勢(S)
1.有利于整合各項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資源效益。
九年一貫制學校最主要的優勢在于對教育資源的整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整合課程資源:它的整合不僅可以使中小學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而且可以充分使用課程資源,進而減少經費支出,實現課程資源的最佳配置,更可以加快資源更新速度,讓資源快速升級。二是整合師資力量:九年一貫制學校內部具有較大的調劑空間,通過合理搭配師資彌補教師隊伍的不足,從而合理調整教師隊伍結構,使之得到優化,確保教師成長空間得到擴大[2]。三是合理利用和統籌教育經費:九年一貫制學校可以統籌安排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經費項目,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改善,確保學校的各項軟件設施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還可以解決同一區域教師的付出與收入不平衡的矛盾。四是育人目標的整合: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最大優勢是整合育人目標。學校內部可以將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打通,發揮“直通車”效應,在促進學生成長的同時保障在素質教育開展過程中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學校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最終要融入育人目標、育人方式和育人方法之中[4]。
2.有利于整體聯合培養義務教育學段的學生,提高學校辦學效益。
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存在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可以有機銜接中小學教育,在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過程中實現漸進式培養,這一點符合《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的既要強調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又要循序漸進地不斷完善德育工作,努力實現長效機制目標[5]。學校可以采用“三段一體”的育人模式,系統制定從小學到初中整體式的學生培養目標,同時可以充分結合本校優質的教育教師資源開展一系列針對中小學課程貫通的教研活動,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過渡銜接進行深入研究,進而整合課程教學方法,全面融合中小學教育。
3.有利于緩解小升初的壓力,遏制小升初“擇校熱”,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
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擇校熱”成為近年來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相關教育部門解決“擇校難題”,堅持“就近入學”義務教育配置原則。如何有效解決“擇校熱”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推行九年一貫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為學生入學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九年一貫制是對口直升的新模式,小學畢業后可以直接升本校,原則上不流動,教育有連貫性,在一定程度上緩減小學升初中的壓力,學生不需要再花大量時間應付升學考試,節省大量為應付升學考試而進行的專業訓練時間,不僅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省去家長們“小升初”選校的麻煩,解除一些家長的后顧之憂。同時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較好地詮釋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原則。
二、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面臨的不足(W)
1.教師管理方面存在難度。
首先是學校規模,九年一貫制學校相比獨立的小學和初中,學校規模擴大了,學校年級跨度大,教師中、小學融合,管理難度增大,很少有既懂小學又懂初中教育的教師及管理人員,這是教師管理面臨的一大考驗。其次是經濟待遇,中小學教師工資是有差距的,但是一貫制以后,績效如何考核、獎金如何發放、待遇如何調整都是教師關心的。跨學段上課的教師工資如何發放,參照標準是什么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再次是考核標準,同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和初中存在一定的差異,因為初中受升學率的影響,會偏重學科成績,素質教育在小學推進有很廣闊的空間,所以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以剛性、統一的標準衡量,而應該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特點進行評判。但是如果過于注重評判標準多樣化,也不科學,不僅評判結果有失公允,而且會加大教師管理工作的難度。最后是人事編制,目前我國缺乏針對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編制管理的核算標準。就目前看,九年一貫制學校缺乏提升跨學段教學能力的培訓,以至于九年一貫制學校并沒有因為學制存在優越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不利于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小學段的學生容易被忽視。
與獨立的小學和初中不同的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在一所學校接受教育。學生學習的環境穩定,同時封閉,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并且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擴大,學生眾多,年級跨度大,管理難度增大。因為九年制學校的學生小學畢業后可以直接升本校初中,相較于獨立小學來說沒有升學壓力,教學和管理要輕松一些。初中畢竟存在一定的升學壓力,學校會把更多的管理精力和教育資源集中在初中部,導致小學與初中階段的發展失衡。
三、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面臨的機遇(O)
1.國家政策鼓勵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發展。
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之后各地積極探索既能匹配素質教育又能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開始進行九年一貫制學制的辦學試驗。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希望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2001年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國家將整體設置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九年一貫制。”2012年《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指出:“支持初中與高中分設辦學,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為了緩解“擇校熱”,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這兩項決定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在這個“五年規劃”中,教育發展邁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促進公平”的新階段。九年一貫制學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并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上做出貢獻。因此,當前政府非常認同九年一貫制學校,并鼓勵建設此種學制的學校[6]。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九年一貫制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2.社會經濟發展引發的問題推動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發展。
我國城鎮化的推進導致一些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城鎮區域存在人口不斷增加但是學校未相應增加、城鄉教育資源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受到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和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捧,“擇校熱”一度成為城市和教育的一種病態現象。在這一現象中,小升初顯得尤為突出。“擇校熱”衍生出的“占坑班”,甚至一人多“坑”、各種補習班、瘋狂考證、特長生讓孩子和家長們疲憊不堪,孩子們失去無憂無慮的童年,過早地背上沉重負擔。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是教育深綜改的重要舉措之一,初衷是擴大學生家長的選擇面,給“擇校熱”降溫。九年一貫制學校能夠有效整合農村教育資源,集中優勢力量辦學,提高教育質量,在降低農村輟學率的同時保證學生一以貫之地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對于城市學校而言,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破解擇校難題及“小升初”亂象的問題[6]。
四、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面臨的挑戰(T)
1.缺乏一體化的課程管理。
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最關鍵也最難以實現的就是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中小學不論是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實施評價上,還是在學生特點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要銜接順暢、有效貫通遠非易事。目前我國有專門針對獨立的中小學編寫的課程與教材,但是還沒有一套專門針對九年一貫制學校使用的課程體系,雖然教育管理部門鼓勵九年一貫制學校根據自身學校的特點開發校本教材,但部分學校只是對課程進行細微調整,課程內容難以做到無縫對接。最突出的問題在于,雖然采取的是九年一貫制,但是從實際教學看,小學和初中教師對彼此的教學內容互不了解,更不清楚對方對學校提出的要求,九年一貫的銜接貫通優勢得不到體現。
2.缺乏相應的考核評估政策,缺少明確導向。
目前我國有專門針對獨立的小學和初中進行考核評估的行政機構,但是缺乏針對九年一貫制學校進行評估的考核標準,教育主管部門在評價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質量的時候仍然沿用評價獨立中小學的標準,這對九年一貫制學校顯得不公平。由于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教學和管理上一直處在探索發展的階段,這方面政府部門對其指導和支持不到位,沒有給予更多的自主權。之所以創建一貫制學校,是為了統籌教育資源,使之優化,提高辦學效益,實施均衡化的義務教育。但是在對九年一貫制學校規劃的過程中并沒有站在足夠高的立場,對區域協調發展沒有深入考慮,以至于同樣采取九年一貫制,不同學校之間的兩極分化情況明顯,優質的學校越來越好,而有些學校則面臨招生困難的局面。
五、促進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的措施
1.有效確保九年一貫制學校課程體系的連貫銜接。
九年一貫制學校最主要的特征是課程的銜接和教學的貫通。九年一貫制學校要從自身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進行教育改革,打破原有的中小學界限。有效銜接中小教育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從整體上進行設計,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課程、教學方法和管理等。在對課程進行設置的過程中,九年一貫制學校主要利用專家資源,實現頂層設計,形成全方位課程體系,并提供有力的支持,從而有效促進中小學課程銜接。
2.創新管理模式,科學制定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規劃。
首先,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學校專項督導工作,根據九年一貫制實現科學評估。統籌并整合學校內部各個組織機構,加強對其研究及業務指導,形成針對內部考評的全方位體系,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行政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進行監測。其次,九年一貫制學校要因地制宜地走精細化發展之路,創新管理,科學發展。學校要充分協調中小學,使之無縫對接,形成整體,在學校管理上統籌安排。內部各部之間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形成“目標明確、職責分明、制度清晰、關系和諧”的領導體制。在充分借鑒之前辦學經驗的基礎上,了解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社會心理需求,根據辦學特點形成一體化辦學體系,循序漸進地進行品德教育。并且學校要著眼當下,放遠未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明確辦學目標和宗旨,堅持辦學特色。
3.加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和貫通融合。
教師對于學校來說至關重要,不僅是教學工作的組織者,而且親身參與教學實踐,對課程建設具有引領作用。只有整體教師隊伍融合才能促使九年一貫制整體貫通融合,培育一批高復型的教師,需要學校內部積極搭建中小學教師之間良性互動的平臺,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研究。在職稱評定和崗位聘用相結合的基礎上,學校逐步構建中小學能夠貫通使用的機制,在原有統一的教師考核評價標準的基礎上統籌本校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有關教師管理和考評的機制方案,完善相應的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上針對不同的學段要求安排教師的工作任務,給予相應的評價方式,以此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教育行政部門要對九年一貫制進行深入研究,形成面向學校的績效考核標準,采用職稱聘任制選拔教師,在評優評先方面對九年一貫制學校給予適當的傾斜。
參考文獻:
[1]張平平,胡詠梅,周達.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的發展狀況優于普通學校嗎?[J].教育科學研究,2017(01):60-69.
[2]高瑜,楊霖.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優勢、困境與出路[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6).
[3]楊錫懷,王江.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4]廖柏靈.優勢整合: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模式思考[J].校長論壇,2009(6).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Z].2017.
[6]鄧璐.提高質量、促進公平: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的時代需求[J].教育科學論壇,201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