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不同水平學業韌性大學生在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嚴重程度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F=2.92,P>0.05),在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影響持久程度(F"/>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摘? ? 要: 為了探討不同學業韌性大學生的學業困境認知特點及這些特點對學業韌性的意蘊,本研究利用E-Prime2.0自編程序和故事測驗法,分別從學業困境的敏感程度、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嚴重程度、影響持久程度、可應對程度四個方面對學業韌性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大學生進行測量,結果高學業韌性組大學生的學業困境敏感程度高于低學業韌性組,但差異不顯著(F=3.50,P>0.05);不同水平學業韌性大學生在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嚴重程度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F=2.92,P>0.05),在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影響持久程度(F=4.41,P<0.05)和可應對程度(F=32.24,P<0.01)上的得分差異顯著。由此可知相較于低學業韌性大學生,高學業韌性大學生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影響遠沒有那么持久,是可以應對的。
關鍵詞: 學業韌性? ? 學業困境敏感程度? ? 學業困境認知
學業韌性是指學生面對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困境時,能有效發揮自身心理特質的優勢和充分利用周圍環境資源應對,并取得良好學業適應的過程[1][2]。面對學習過程中相同的學業困境,為何有的學生向困難屈服,而有的學生愈挫愈勇呢?這是學業韌性研究的核心命題。該領域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研究多集中在影響因素(保護因素和危險因素)上,包括個人特質(如堅持性)、家庭環境(如家庭交流模式)、社會環境(如同伴支持)、學校特征(如教師期待),并嘗試探測這些影響因素在學業韌性發展中的作用與機制[3]。根據生態系統發展理論,蘊藏于個體身上的保護因素與作用過程,對于當事人韌性發展具有根本性整合作用,這些保護因素是個體用以有效應對逆境的內部資源[4]。
在個體的內部資源中,對學業困境的認知被認為與良好的學業韌性聯系甚密。有學者在研究中提出,個體對風險因素的認識會影響個體對自己學業能力的評價,學業韌性水平高的個體比學業韌性水平低的個體,更能認識到這一認知系統[5]。因此,解讀身處困境之下,當事人如何看待學業困境(即學業困境認知)頗具揭示性。參考席居哲等人關于壓力/逆境認知的研究范式[6],本研究擬聚焦于學業困境認知,從學業困境敏感程度、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嚴重程度、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影響持久程度、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可應對程度四個方面比較學業韌性高分組和低分組,考察大學生學業韌性發展過程中的認知特點。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江蘇省南京市某所高校220名大學生作為初選研究對象。通過《大學生日常性學業韌性問卷》對被試的學業韌性水平予以測查,將大學生按照學業韌性總分進行高低分組(以總分的平均數加或減一個標準差為分組標準[7],甄別出學業韌性高分組的被試40人(其中文科22人,理科18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大一6人,大二20人,大三13人,大四1人),低分組的被試30人(其中文科17人,理科13人;男生14人,女生16人;大一1人,大二11人,大三17人,大四1人)。兩類被試在專業和性別上的差異均不顯著(專業χ2=0.91,P>0.05;性別(χ2=0.06,P>0.05);年級上的人數差異顯著(χ2=39.37,P<0.01)。
1.2方法
大學生學業韌性水平測查。采用施春華等人[8]自編的《大學生日常性學業韌性問卷》予以測查,該問卷共24個項目,包括5個維度:困境應對效能、困境積極認知、困境應對策略、老師支持、朋友支持。采用5點計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分數越高表示學業韌性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問卷總的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90,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75~0.87。驗證性因素分析的問卷整體擬合指數良好:(χ2/df =1.41,CFI=0.95,IFI=0.95,GFI=0.90,RMSEA=0.04,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學業困境認知敏感度測查。采用再認量指標測查學業困境敏感程度。所用材料為自編的“我的故事”和“小明的故事”,每個故事中含有6個學業困境指標(如學習沒有積極性),其中“我的故事”用作練習。再認量通過計算機測試,以E-Prime2.0自編程序呈現故事文本,材料呈現完畢后,被試對混有6個噪音選項(故事中沒有出現的學業困境)進行按鍵反應,(“J”鍵[是],“F”鍵[否])。正確記1分,錯誤記0分,計算機自動記錄得分和反應時。
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嚴重程度、影響持久程度和可應對程度的測查。利用“小明的故事”,緊接著再認任務后進行,計算機給出故事中小明面臨的學業困境,呈現10s后,針對每一個學業困境指標,從嚴重程度、影響持久程度和可應對程度三個維度對被試進行測查。每次呈現一個問題,例如:“如果你像故事中的小明一樣,在學習中遇到激烈的競爭,無論怎么努力,成績始終平平,你覺得這對你學習的影響?搖? ? ? ? ?搖”,讓被試從“根本不嚴重”到“非常嚴重”的選項(1-5計分)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真實情況的,此為對“嚴重程度認知”的測查;“如果你像小明一樣,在學習中遇到激烈的競爭,無論怎么努力,成績始終平平,你覺得這對你學習的影響?搖? ? ? ? ?搖”,要求被試從“極其短暫”到“很長時間”的選項(1-5計分)中選擇一個合適或接近自己的,即為對“影響持久程度認知”的測查;“如果你在學習中遇到激烈的競爭,你能應對過去嗎”?讓被試從“完全不能”到“完全可能”的選項(1-5計分)中選擇符合自己情況的,此為對“可應對程度認知”的測查。在嚴重程度上得分越高,認為學業困境程度越嚴重;在影響持久程度上得分越低,認為學業困境改變的可能性越大;在可應對程度上得分越低,認為自己無法處理面臨的學業困境的可能性越大。
1.3統計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描述統計和協方差分析。
2.結果
2.1不同學業韌性水平大學生的學業困境敏感度比較
參考范寧等人[9]的研究,剔除極端數據,具體標準為:首先刪除“正確率”低于隨機猜測水平(50%)的數據,然后剔除再認反應時在平均數加或減三個標準差之外的極端數據。有效數據66名(學業韌性高分組37人,學業韌性低分組29人)。
就被試對主人公學業困境再認量,本研究根據信號檢測論進行統計檢驗,使用感覺敏感性指標(d)和似然比值(β),前者反映被試辨別力的高低(d值越大,敏感性越高),后者用來度量被試的反應偏向(β>1,標準較嚴;β<1,標準較松)[10]。兩組被試在感覺敏感性指標(d)和似然比值(β)上的統計結果見表1。可見,學業韌性高分組大學生對學業困境的敏感度高于學業韌性低分組(F=3.50,P>0.05),對學業困境的判斷標準比低分組松(F=0.10,P>0.05),但兩組差異并不顯著。同時,學業韌性高分組大學生的正確判斷平均反應時(以秒計,計算時精確到毫秒)比低分組短(F=0.20,P>0.05),但兩組差異不顯著。
2.2不同學業韌性水平大學生在覺知到的學業困境嚴重程度、影響持久程度和可應對程度上的比較
該部分任務體現在嚴重程度、影響持久程度、可應對程度三個維度上,這三個維度在不同學業韌性水平上的得分的統計結果見表2。在控制了年級因素的影響后,兩組被試在學業困境嚴重程度上差異不顯著(F=2.92,P>0.05),在學業困境影響持久度(F=4.41,P<0.05,η2=0.082)和可應對度(F=32.24,P<0.01,η2=0.364)上差異顯著。相較于低學業韌性大學生,高學業韌性大學生更傾向于認為自己面臨的學業困境影響遠沒有那么持久,更傾向于認為自己可以應對這些學業困境。
3.討論
本研究采用學業困境再認任務(信號檢測論的鑒別指標d)測查了不同水平學業韌性大學生的困境敏感度,結果發現,高學業韌性大學生對學業困境的敏感度高于低學業韌性大學生,與很多研究結果相一致[6][11])。這一認知特點被認為是高韌性個體適應挫折環境必需的,因為在逆境中對困難保持較高的敏感度有助于爭取到應對的先機[12]。但在本研究中兩組被試在敏感度上的差異不顯著,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的對象是大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歸納能力較強,且再認內容是學習中經常遇到的困境,這些困境對于大學生來說非常熟悉,再認結果很好,沒有明顯差異。
本研究還從嚴重程度、影響持久穩定程度、可應對程度三個維度測查不同水平學業韌性大學生的學業困境認知,結果顯示兩組被試在嚴重程度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可能是因為本研究考察的是學習中常遇到的困境(如同學間競爭激烈,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等),學生遇到的頻率高,嚴重程度相對較小,因此對大學生來說均沒有那么嚴重。
在影響持久穩定程度上,高水平學業韌性大學生得分顯著低于低水平,說明高學業韌性大學生更傾向于認為學業困境的影響是短暫的、可以改變的。與心理韌性的逆境認知研究結果相一致[6]。這種積極的認知傾向,通過改變對情緒事件的理解,改變對情緒事件個人意義的認知降低情緒,增加個人的積極情緒體驗[13]。積極情緒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正向預測作用[14],良好的結果會進一步增加這種積極的認知。所以,將學業困境視為可變的(而非恒定的)人更有可能對未來充滿希望,學生有了這種認知,可促進嘗試積極應對學業困境的啟動,從而在學業困境中健康發展。
在可應對程度上,結果顯示高水平學業韌性大學生得分顯著低于低水平,說明高學業韌性大學生更認為自己能夠很好地應對和處理學業困境。與一些研究結果相一致,例如國外學者對2971名高中生學業韌性、控制感和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中發現,對目前困境和未來學習的控制感可以顯著預測學業韌性和學業成績[15]。也就是說對現有學業困境的控制感越強,個體越傾向于采取積極行動處理困境,從而獲得好的結果。這種積極的經驗會讓個體產生更強的應對感,這是個體內在的力量,是個體在學業困境中堅持不懈的法寶,是提高學業韌性的有效技能。
綜上所述,對學業困境沒有那么持久影響的認知,覺知到學業困境是可以應對和處理的,可能是高學業韌性大學生在學業困境中得以良好適應和發展的重要認知動力因素。
參考文獻:
[1]Martin A. J., Marsh H. W.. Academic buoyancy: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everyday academic resilience[J].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8, 46(1): 53-83.
[2]Erik E. M.. The resilience mind: The psychology of academic resilience[J]. The Education Forum, 2008,72(2):152-167.
[3]殷銘澤,郭成. 學業韌性研究綜述[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4(1):53-59.
[4]席居哲,左志宏. 高抗逆力兒童青少年的人際關系性質認知[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5,4:121-128.
[5]Adela D. L.. Academic resilience and perception of risk[J].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5,65(11): 4137-4105.
[6]席居哲.心理彈性兒童的壓力/逆境認知[J].心理科學,2011,34(1):102-107.
[7]陳秀珠,李懷玉,陳俊等.初中生心理資本與學業成就的關系:自我控制的中介效應與感恩的調節效應[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9(1):76-84.
[8]施春華,丁月萍.大學生日常性學業韌性與學習成績、逃課行為[J].中國健康心理雜志,2013,21(6):933-935.
[9]范寧,宋耀武,彭聃齡.任務與字頻對漢字閱讀中情緒價效應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2,35(5):1026-1030.
[10]郭秀艷,楊治良.實驗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1]王玉龍,姚明,鄒森.不同心理彈性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的認知特點[J].心理研究,2013,6(6):40-44.
[12]王玉龍,姚明,易明.不同心理彈性個人在挫折情境下的注意偏向——積極音樂的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6):470-475.
[13]朱蓉蓉,甘怡群,李艷等.大學新生積極情緒在認知重評與生命意義感關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7,6:490-494.
[14]朱殿慶,張建新.學業情緒對數學成績的影響:智力的調節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2):355-358.
[15]Collie, R. J., Martin, A. J. Malmberg, L.E., et al. Academic Buoyancy,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the Linking Role of Control: A Cross-Lagged Analysi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5,85: 113-130.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立項課題(2018SJ A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