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的來臨使得基層文物博物館發(fā)展遭遇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能夠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保持博物館的良好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職能,值得相關單位和部門予以深思。本文將對基層文物博物館發(fā)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加以探討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對策,以期能夠全面推動基層文物博物館的發(fā)展步伐,順利實現(xiàn)為基層文物博物館可持續(xù)發(fā)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基層文物博物館;問題;對策;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26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質生活的愈發(fā)豐富,人們迫切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糧來填充空虛的精神生活。基層文物博物館作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傳播者,必須要勇于肩負起自身的職責和使命,加大博物館建設力度,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和現(xiàn)代化管理模式,做好文物展覽、文化傳承、知識傳遞和愛國教育等各項工作,致力于滿足不同公眾的基本需求,給其提供專業(yè)化、個性化的服務,從而不斷擴大博物館受眾群體,為基層文物博物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加強基層文物博物館建設的重要意義
在基層文物博物館中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具有史料、借鑒、教育等多重作用。然而,我國文物的數量是比較匱乏的,從博物館及文物資源現(xiàn)狀來看,我國約有4000余座博物館和近千萬件的文物,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座博物館中文物數量只有千余件,與我國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數量相比,這一形勢可謂不容樂觀。長期以來,我國基層文物博物館都負責對文物資源加以保護和利用,但是博物館的管理服務模式相對落后,人才流失現(xiàn)象比較嚴重,導致博物館功能無法有效發(fā)揮出來。通過加強基層文物博物館建設,將博物館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妥善解決,使之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公眾,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確保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穩(wěn)步提高,在此情況下我國國民素質建設目標也能順利實現(xiàn)。可以說,基層文物博物館建設已經迫在眉睫,這是增強我國綜合實力、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有效舉措,有利于達成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基層文物博物館發(fā)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體制落后
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完善是制約基層文物博物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博物館管理和服務工作開展中缺少詳細的規(guī)章制度,難以對工作人員形成有力約束,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就容易出現(xiàn)違規(guī)行為,不能保證基層文物博物館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與此同時,博物館工作人員對自身職責不夠明確,在為社會公眾服務時也不夠耐心、細心和熱情,因而無法得到公眾的好感,公眾對博物館的了解程度不高,不愿意到博物館中參觀,使基層文物博物館失去了群眾基礎,博物館的發(fā)展之路也會更加坎坷。
(二)經費匱乏
各個地區(qū)的財政部門每年給基層文物博物館劃撥的款項少之又少,基本上只能夠維持人員日常開支和文物的簡單修復,致使基層文物博物館基礎設施因缺乏資金而無法得到更新,現(xiàn)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使用年限過長,與信息時代格格不入。公眾走進博物館后享受不到現(xiàn)代化的便利服務,隨處可見陳舊的設施和物品,他們很難對博物館產生親近感,失去了觀賞文物的欲望,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愿意走進博物館的人越來越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基層文物博物館的發(fā)展腳步。
(三)專業(yè)人才不足
文物的收藏、開發(fā)和利用都要由專業(yè)人才來完成,然而基層文物博物館不能夠支付給員工較高的薪酬,難以對專業(yè)人才產生吸引力,不少優(yōu)秀人才都紛紛離職和跳槽,博物館在職員工專業(yè)素養(yǎng)普遍較低。除此之外,基層文物博物館沒有經常性地開展員工培訓活動,員工素質能力得不到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不能運用先進技術和系統(tǒng)平臺實施管理和服務工作,與社會公眾的交流互動比較匱乏,不了解公眾的真實需求,博物館管理服務模式遲遲得不到改進,導致基層文物博物館發(fā)展速度非常遲緩。
(四)缺乏交流合作
我國基層文物博物館在合作中普遍存在著更多顧慮,擔心利益分配不均,使得博物館相互之間很少溝通合作,不能夠將館藏資源予以共享,可以說博物館之間的壁壘是非常堅實的,短期內很難打破。這一現(xiàn)象導致基層文物博物館管理和服務能力較為低下,不注重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各個地區(qū)博物館展品毫無新意,觀眾每次走進博物館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展品,因而產生了厭倦感,同一觀眾很難再次走進博物館進行參觀,如果基層文物博物館的受眾流失情況得不到遏制,其發(fā)展也會陷入困境。
三、基層文物博物館發(fā)展的有效路徑
基層文物博物館管理服務模式的改革是一項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工作,博物館應根據大眾需求不斷優(yōu)化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以此來增強博物館對受眾的吸引力,將其打造成為文化標桿和教育陣地,為社會公眾提供專業(yè)化的服務。
(一)加強館間交流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將變得非常便利,基層文物博物館要想保持長遠的發(fā)展,當務之急就是要打破館間壁壘,以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與其他博物館進行合作,讓其他博物館看到自己的誠意,進而將優(yōu)勢資源予以共享,致力于給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觀賞體驗。對于我國基層文物博物館收藏文物數量較少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予以解決:一是深入到群眾中,增加群眾對基層文物博物館的認知,給主動捐獻文物的群眾適當的物質獎勵,調動群眾的捐贈積極性;二是通過加強館間合作,將其他博物館中的展品制作成圖片展覽板,豐富展覽內容和展覽形式,以便于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吸引他們主動走進博物館參觀。
(二)提高員工素質
員工在基層文物博物館中占據主體地位,只有員工充分認識到基層文物博物館的使命以及自身的崗位職責,他們才能踴躍參與到基層文物博物館建設中,并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基層文物博物館需要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和教育活動,一方面要將先進技術手段和管理思想傳授給員工,提高他們的信息素質和計算機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喚醒他們的主人翁精神,這樣員工就會產生對博物館的歸屬感,不會輕易離職或跳槽,基層文物博物館將會擁有一支有著良好服務意識和較高專業(yè)素質的員工隊伍,博物館的發(fā)展前景也將一片光明。
(三)創(chuàng)新展覽方式
利用物聯(lián)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構建博物館信息化平臺,讓觀眾可以從多種渠道瀏覽到博物館基本信息,為觀眾自主制定觀覽路線和觀覽方案創(chuàng)造條件。基層文物博物館還需加強數字博物館建設,將館藏文物進行數字化、信息化處理,觀眾只需要通過智能設備就可以登錄博物館信息化平臺,近距離地觀看各種各樣的文物。在信息化平臺上博物館工作人員將會與觀眾保持良好的互動,觀眾可以將自己的觀賞體驗加以詳述,工作人員會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和分析,了解不同群體的偏好,對基層文物博物館管理服務模式加以革新,使之能夠最大程度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從而贏得廣大社會公眾的滿意和支持。
(四)更新服務理念
實際上,基層文物博物館可以看作是一個文化傳播和教育機構,主要起到了知識文化傳播的作用,是豐富國民精神生活的重要陣地。博物館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必須充分認識到服務是博物館工作的宗旨,用微笑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用親切自然的態(tài)度贏得觀眾的好感,將文物展出和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要想將基層文物博物館建設成群眾滿意的文化圣地,需要博物館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制定博物館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指導博物館朝著科學、健康的方向蓬勃發(fā)展,基層文物博物館將會起到服務群眾、教化群眾的作用,國民的愛國情懷將會被有效激發(fā)出來,還會自覺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五)加強新媒體的運用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基層文物博物館的宣傳帶來了福音。博物館要乘著新媒體時代的東風,轉變觀念,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市場宣傳,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全網覆蓋。在幾十年以前,博物館是民眾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社會民眾對它的認可程度不高。但是,新媒體的出現(xiàn)讓民眾對博物館有了新的了解,博物館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冰冷的建筑。同時,博物館藏品也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巡回展覽,掀開藏品神秘的面紗,使其成為社會民眾熟知的物件,讓其徹底走入大眾的生活中,讓基層博物館更加有溫度。以上的做法還能為基層文物博物館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為博物館的發(fā)展提供動力。任何發(fā)展都離不開相匹配的經濟基礎,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博物館的發(fā)展腳步才能走得更加穩(wěn)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文物博物館的發(fā)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如管理體制落后、資金和專業(yè)人才匱乏、館間缺乏交流合作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基層文物博物館應打破傳統(tǒng)管理思維,加強館間交流,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和展覽方式,打造一支專業(yè)素質較高的員工隊伍,致力于為基層文物博物館的發(fā)展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和保障,從而為我國博物館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玉.探討文物博物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民族博覽,2018(1).
[2]鐘燕麗.淺議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及人才隊伍建設[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
[3]張勝林.文物博物館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3).
作者簡介:李莉莉(1981-),籍貫:河北省承德市,單位: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熱河文廟管理處,學歷:歷史專業(yè)本科學士學位,職稱 :文博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