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提升,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為了進一步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建設,完善我國文化體系十分重要,文化館作為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式,可有效促進各地區文化工作的發展,所以說積極免費開放對文化館,有助于文化基層建設,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對于當前文化館管理工作的有所創新。
關鍵詞:文化館;必要性;創新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254-01
一、引言
當今經濟發展迅速,文化建設也應緊跟發展,做好免費開放形勢下的文化工作勢在必行,文化館工作影響著文化傳播,做得好壞直接影響著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館作為公共活動場所,也是人民大眾相互學習的環境,所以說免費開放文化館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大繁榮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做好文化館管理創新對文化館工作的持續發展有重大影響。
二、文化館建設的必要性
1.社會文化發展必要。文化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世代傳承的精神領域,是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全面建設中國優秀文化體系,讓中國的文化走向富強之路,提升文化軟實力,從而發揮文化的反作用經濟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發展。即是說在面臨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以及實現優秀文化教化人民,服務社會,加強建設文化基礎設施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文化館的建設發展,實施免費開放政策,是培養人們民族文化素養、陶冶情操、提升對民族文化認同,增強對社會的關注度,讓社會文化發展之路越走越長遠。
2.文化館重要的地位。文化既是軟實力,又是硬實力。作為軟實力,它是國家凝聚力,精神動力,成為一種核心價值觀:當它成為硬實力時,是一種實質的生產力,可推動經濟建設發展。作為公益性事業之一的文化館,使人們有了一定的文化追求,彰顯文化聚集力。文化館承載著合時代與地域賦予的特點,與人民群眾現實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可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創新,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與實際生活加強融合,注入活力、服務群眾,同時彰顯文化館在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3.大眾文化發展的需要。基層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是以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作為載體進行發展的。在其發展過程中科學、社會知識無形滲透在人民大眾的生活中,并且拓寬了大眾知識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發展潛能。文化館的免費開放,能夠積極應道人民大眾在空閑時間投入到有益的文化活動中,并且文化館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資源,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群眾們發揮自我的潛能,搞原創,做導演,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教育,在娛樂活動中有所收獲,進一步提升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對思想道德的建設。以此看來,免費開放文化館不僅滿足人們自身文化需求,同時也充實了群眾文化,為完善社會主義優秀文化體系做出了重大貢獻①。
三、優化下的文化館的創新
1.加大經費投入,提供物質保障。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館的長遠發展需要經費的支持,如果物質基礎不穩固,難免會阻礙文化館的正常運行。尤其在沒有收入來源的條件下開放,更需要財政部門的資助,對文化館的文化建設提供發展動力,并且應確保合理撥款,讓文化館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同時可以向社會力量尋求幫助,使文化館的發展可以長遠進行,優化發展。
2.以大眾為核心,提升滿意度。文化館的開設本身就是為大眾服務的,所以要以大眾需求為本,要善于傾聽群眾的心聲,理解明白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活動,進而建設完善好文化服務設施,提升群眾滿意度。對于人民群眾需求的把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員的參與建設同等重要,在獲取老百姓的真正需要后,要明確人員分工,緊密合作,促進高效管理,優化服務體系,完善用人機制使文化館的開放建設更加優良化,具體化。
3.優化文化館內部機制。文化館的發展應是與時俱進的,對于文化館管理人員而言,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提升自我素質十分必要。現有員工可根據崗位不同劃分權責,建立獎懲機制,有針對性的強化崗位職能,使各個員工高效投入工作。同時也可根據崗位需求招聘新員工,注入新血液,產生新思想,使員工分工更加明確,讓文化建設更加有活力②。
4.更新豐富文化載體。文化館從過去的盈利的定位,轉變為現有的非營利發展狀態。從本質上說,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即是說群眾會對文化館會有更高層次的要求。這就需要文化館精心策劃相關主題的藝術活動,最好是符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讓人民大眾樂于參與學習的文化活動,以達到讓老百姓精神世界的更加豐富的目的。
總體而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文化館的免費開放管理創新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政府應利用這個平臺不斷完善相關運行機制,使文化建設落到實處。還有就是文化館的免費開放需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與時俱進,不斷優化,為國家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注釋:
①石海清.免費開放條件下的文化館管理創新[J].攀登,2012 (04):144-147.
②呂格珍.免費開放環境下如何做好文化館管理探討[J].大眾文藝,20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