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光 張宏海 和順軍
摘 要 豬疾病預防是豬場的重要工作之一,隨著國際貿易的加快,非洲豬瘟在我國一些地區時有發生,給養豬場帶來一定的風險或易造成損失,本文基于此,主要探討了發過非洲豬瘟后,豬場如何復養的問題,僅供交流。
關鍵詞 非洲豬瘟;豬場;復養
1 問題的提出
當前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生豬存欄急劇減少,豬肉價格不斷飆升,國務院,農業農村部和各級地方政府為了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密集出臺了各項相關政策,部分遭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的中小規模養豬場廣大農村散養戶,有些準備投資建場的有識之士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打算恢復養豬生產。那么,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的豬場、農村散養戶,能不能繼續養豬?安不安全?復養成功的概率大不大?
2 發過非洲豬瘟后豬場的復養
本人認為養豬的朋友,應先認真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
2.1 進行四個方面的分析評估
2.1.1要對自己的經濟和精神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建廠和恢復生產肯定要投入比較大的資金,對原有養殖場進行升級改造,添置生物安全設備設施。同時要引進種豬(母豬)或仔豬,投入的資金、人力、物力都比較大,而現在疫情尚未平穩,養殖要量力而行,不要有賭徒心理。
2.2 對新建、原有養殖場的選址,布局和生物安全進行全面評估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對養殖場的選址、布局、設備設施和制度建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第五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選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a.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10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之間距離不少于500米;b.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c.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米以上。
第六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布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a.場區周圍建有圍墻;b.場區出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長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c.生產區與生活辦公區分開,并有隔離設施;d.生產區入口處設置更衣消毒室,各養殖棟舍出入口設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墊;e.生產區內清潔道、污染道分設;f.生產區內各養殖棟舍之間距離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離設施。
禽類飼養場、養殖小區內的孵化間與養殖區之間應當設置隔離設施,并配備種蛋熏蒸消毒設施,孵化間的流程應當單向,不得交叉或者回流。
第七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具有下列設施設備:
a.場區入口處配置消毒設備;b.生產區有良好的采光、通風設施設備;
圈舍地面和墻壁選用適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配備疫苗冷凍(冷藏)設備、消毒和診療等防疫設備的獸醫室,或者有獸醫機構為其提供相應服務;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有相對獨立的引入動物隔離舍和患病動物隔離舍。
第八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有與其養殖規模相適應的執業獸醫或者鄉村獸醫?;加邢嚓P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從事動物飼養工作。
第九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按規定建立免疫、用藥、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無害化處理、畜禽標識等制度及養殖檔案。
2.3 對養殖場周邊的疫情風險進行評估
如果養殖場周邊三公里的范圍內還有非洲豬瘟疫情存在就不要輕易進行復養。一般中小規模場的生物安全很難達到大型規模場那樣高的水準,所以在周邊疫情風險比較大的情況下,中小規模養殖場最好還是要等到周邊疫情平穩后再進行復養。
2.4 對環保問題和排污處理能力進行評估
以往有些養殖場養殖環境很差,極不重視,人畜不分離,糞污到處排放等等,同時也不利于疫病的防控,所以在把污染防治工作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和非洲豬瘟流行時代的今天,這些養殖場除了升級攻造之外,就只有被淘汰這條路了。
3 豬場復養要注意的六個方面
主要是:(1)如果壞境差,周邊有疫情,病毒污染面廣,不適合復養;(2)豬場選址存在重大缺陷,如豬場離水源地,交通干道,屠宰場排污處理廠,動物交易市場,城市社區等過近,不利于復養。(3)不愿意養殖場的升級,不愿意投入必要的設施設備,比如豬只轉運專用車輛,消毒通道,人員隔離中心等,難以阻斷疾病的傳播,不適合復養。(4)決策者及執行者盲目樂觀,使得復養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不細致,導致復養不成功。(5)樣品采集和檢測不全面,不到位,(包括:生產區、生活區、辦公室、環境都要全面采樣,要建立專業的實驗室,采用敏感、特異的檢測方法)(6)復養工作不系統、不扎實,抓不住重點,導致復養中的很多環節出現漏洞。如硬件設施不符合非洲豬瘟防控的生物安全要求。配套操作流程不合理或執行不到位等。
4 豬場復養關鍵準備環節
(1)大環境評估,例如場址是否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查方法的規定,近期周圍有無疫情等;(2)復養前要深刻反思與全面復盤(分析發生疫情的原因,評估場內外主要風險點);(3)查缺補漏(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完善);(4)全面洗消(消毒+消洗+消毒+熏蒸+干燥);(5)洗消后的評估(全面取樣和專業檢測);(6)哨兵豬的飼養連續動態監測;(7)人員上崗前系統培訓考核,完善的應急預案和模擬演練;(8)待引入豬只的健康檢查及病原檢測;(9)豬只轉運前的周密準備(制定詳細的轉運方案以及運豬過程的全程監控);(10)制定應急預案并演練。
以上每個環節都很關鍵,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存在漏洞復養就有可能失敗,其中硬件是基礎,軟件(嚴格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操作流程及駐場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保障。
5 小結
綜上所述,只要豬場管理人員、養殖戶,逐一認真對照、執行,就一定能打贏非洲豬瘟這場“戰爭”,促進自己的養殖效益,使我們的養豬業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2]《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