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艷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贛州)
我國最新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強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類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但二者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之后,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源源不斷的動力,當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基本建成,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社會吸引力也進一步增強。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轉型與經濟結構調整步伐顯著加快,社會各大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發迫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職業教育還存在著體系建設不健全、不夠重視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制度標準有待完善、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偏低、缺乏相關配套政策等問題,到了必須下功夫做好的時候。
中高職銜接是我國提出的實施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的一大重要戰略。“職教20條”提出了“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和“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現了我國推行職業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舉措,構成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方略,也是新形勢下加快推進中高職銜接在制度方針上的一項頂層設計。
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發現,我國中職學校的園林技術專業主要面向的是升學,而非就業,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以基礎專業課程占主體。園林中高職銜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有園林美術、園林制圖、園林設計初步、園林測量、植物生理、植物學、園林樹木和園林花卉。專業核心課程是園林植物病蟲害、園林藝術、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園林植物生長環境、計算機輔助設計(CAD、Photoshop、3D、草圖大師)、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組織培養與無土栽培、園林工程招投標與預決算。從園林技術專業的教學模式來看,一般包括產教融合式、現代學徒制以及工學交替項目推進模式等。具體到教學方法上,主要可分為案例教學、信息化教學、現場教學等。
在專業招生方面,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絕大部分職業院校所開設的園林技術專業都是面向本市或者本省進行招生。其中,面向本省招生的職業院校大約占70%,面向本市招生的職業院校大約占29%,而面向全國招生的職業院校只有27%。從生源情況來看,有應屆初中畢業生的院校大約占14%,有對口職校生的院校大約占13%,有高中畢業生的院校占73%左右。從學生分布區域上來看,只有15%的院校中存在一些來自于縣城的學生,其余85%的院校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地區。從園林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來看,整體就業質量較好,就業滿意度大于80%,找到專業對口崗位的占到70%左右,且大約有85%的職業院校園林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都超過90%。另外,還有一些職業院校園林技術專業的學生成功實現了自主創業。
中高職銜接工作的基礎和關鍵是課程的有效銜接。從以往單一的學制銜接到課程內容的銜接是我國中高職銜接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課程內容作為基本抓手,開展課程建設與配套教材開發工作,可為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有效的參考標準和依據。中高職銜接課程內容應重點關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拓展、遞進以及無縫銜接,避免在課程設置上出現大面積交叉或重復的現象。但是從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在中高職銜接園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校本教材開發上還存在明顯滯后的問題。此外,由于中高職銜接項目本身實踐并不長,屬于一個新事物,當前市場上很難找到真正與其配套的教材,這就導致學校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面臨重重困難,顯然,如果不能盡快解決這一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園林技術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培養。
我國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前者主要側重于培養初級技能型人員與綜合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其面向的是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通常較為關注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鍛煉,整個課程體系中也以專業技能課程占主體,文化基礎課相對來說較少,再加上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文化基礎都十分薄弱,這就進一步加重了中職教育在人才培養上重實踐、輕理論的發展傾向。高職院校則主要側重于打造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其面向的是崗位群,在專業教學上強調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并重,整個課程體系中,職業素養課和公共基礎課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當前,我國雖然出臺了統一的國家職業標準作為中高職學校人才培養的參考依據,但顯然這一標準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筆者通過調查還發現,一些園林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項目在課程體系設計理念上完全沒有考慮到課程內容與當今時代產業發展所需崗位的契合度,與各等級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對應關系也十分模糊,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課程重疊傾向較為嚴重,根本沒有真正做到整體性設計,顯然,這對中高職銜接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我國的中高職銜接項目還處在起步、試驗的階段,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教學管理等方面都還沒有實現順利銜接,同時,中高職銜接質量管理體系也還不夠完善。例如,在招生上,一般是由中職學校主導,高職院校基本沒有參與或很少參與,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以下兩個問題:第一是家長和學生盲目樂觀,認為只要參與了中高職銜接項目就必然能拿到高職文憑,而不了解這一過程所涉及到的考核、測試等環節。第二是導致家長很難清楚地了解到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的實施細節,不知道這一培養模式的優點,積極性也比較低。另外,在教學管理方面,由于高職院校參與時間較晚,無法及時指導中職階段學生的專業教學與技能培訓,而中職學校由于受到自身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的限制,往往無法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更別說崗位技能考核了,這就很難確保中職階段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
當代職業教育要實現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使中高職階段的教育有效銜接起來,就必須構建以職業能力與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結構體系。學校應當根據園林技術專業生源的實際特點,在技能課程、文化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設置上體現出差異化和個性化。首先,結合自主招生考試的特點,一般來說,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都不會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應試的學生大部分屬于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因此,對于中職階段所開設的專業課,應重點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鞏固。其次,考慮到招生人數不多,且女生占大部分,從以往園林技術專業女生的就業方向來看,大多為設計、預算造價等方面,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當重點加強對其上述能力的培養。在培養方向上,由于自主招生的生源絕大多數為本地居民,所以,應以培養服務于本地區的園林技術人才作為主要方向,在課程設置上也應當多增加一些鄉土樹種的運用內容,從而使學生形成符合當地城市建設規劃特點的、具有明顯針對性的知識與技能體系。
站在人才培養的層面來看,涉農職業教育當前還不具備體制機制上的切實保障,企業、政府等主體參與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廣度與深度都還明顯不足。站在社會服務的層面來看,園林技術專業的教育培訓資源還比較分散,同時,由于本身在發展實力上就比較薄弱,還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要從根本上改變上述現狀,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為園林技術專業人才成長開辟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道,實現中職教育、高職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協調聯動發展。其次,應和區域三農發展實現同步,為三農發展提供重要的資源平臺。在上述基礎之上,可把中高職銜接園林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界定為:具備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能熟練運用園林植物栽培、園林工程設計等專業技能,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素養,且能有效適應相關行業工作需要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才。
現階段,我國職業院校園林技術專業的教師大都來自于高等學校,這些教師雖然具備比較全面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教學能力相對較低。要改善上述現狀,職業院校就必須強化師資培訓,積極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與此同時,還應當進一步提高教師準入門檻,要求專職教師必須在園林企業有兩年及其以上的工作實踐,且必須具備園林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專業負責人應當具備三年及其以上的專業教學經驗,且學歷在本科以上、職稱在副高以上,此外,還必須獲得和本專業相關的技師職業資格。
綜上所述,中高職銜接作為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對我國園林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我國在實施中高職銜接項目的時候還存在課程內容滯后等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結合生源特點不斷完善課程體系,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并強化師資建設,這樣才能實現中高職銜接背景下園林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