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敬
(貴州大學管理學院,貴州貴陽 550003)
Sheldon于1924年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概念[1]。迄今為止,中國學術界對企業社會責任有多種解釋,但大體上都指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對社會應承擔責任,對社會應盡義務,并在這過程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卻也出現很多問題難題,比如近幾年來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環境污染事件等被頻頻曝光,中國老百姓每天的吃穿住行都處在一種不安全不確定的狀態里。很顯然,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感缺乏已經非常嚴重了。回顧這幾年發生的大事件,企業責任感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員工需求缺乏責任感。員工是企業利潤的原創力,企業理應最大程度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包括較低層次的物質需求和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但是有的企業工作環境差、工人勞動時間長、工資待遇低、社會保障不完善、隨意拖欠克扣工資等;有的企業雖然環境好、福利好,但是對員工的心理和精神滿足重視不夠,社會化程度較低,存在著較大隱患和嚴重問題,比如富士康的頻頻跳樓事件,就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良后果。
2.2 對消費者利益缺乏責任感。沒有消費者就沒有企業,消費者是上帝。因此,給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健康安全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責任。但有的企業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完全漠視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利益,最終給消費者造成終生痛苦,結果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比如毒奶粉、蘇丹紅、三聚氰胺、激素門、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比如利用虛假廣告、明星效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SKII等等。
2.3 對生態環保缺乏責任感。有的企業建廠早,設備陳舊,管理落后,治污設施不健全,并且嚴重缺乏環境保護責任意識,不按要求處理三廢。比如,一些用水量或排污量大的工業企業規劃建設在沿江、沿河地帶,污染物被直接排入水中,結果導致水質嚴重下降。雖然這幾年國家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但這還遠遠不夠,某些城鄉結合部地下水源受污染的程度并沒有減輕多少[2]。還有的企業肆意掠取、開采自然資源,導致資源短缺、地面沉陷等,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2.4 對公益事業缺乏責任感。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慈善公益理念尚未形成,企業捐贈積極性不高。大多數企業缺乏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提供社會公共產品的意識。當然,也有一些企業開始重視公益活動,如捐助希望工程、養護山林綠地、設立獎學金、參加賑災、向社會公益組織提供資金援助等。然而,其中不乏出于宣傳目的或是將其當作展示形象的一種工具,真正出于責任的并不多。
2.5 對法律法規缺乏敬畏感。有的企業缺乏法律意識,有的企業知法犯法,有的企業打擦邊球鉆空子,目的就是滿足一己私利。
毋庸置疑,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缺乏,必然造成許多不良后果。如何應對企業社會責任缺乏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不容忽視。
企業首先必須明確“我是誰?”、“我的處事原則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這樣一些問題,對應的即是使命、核心價值觀和愿景的確定問題。遠景和使命描述了組織未來期望達到的圖景和組織為之奮斗的任務,會對組織成員產生極大的激勵、鼓舞作用。核心價值觀描述的是企業的處事原則是什么?讓員工有所為有所不為。
縱觀世界著名企業,不難發現,沒有一家企業是以贏利為自己的最高使命,而是大多以服務社會、造福人類、改變生活之類的崇高使命作為自己企業文化的核心。因此,任何制作的管理行為都在文化深層上體現它所秉承的道德觀,形成獨特的管理道德,管理道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現代管理道德的發展,使社會責任成為管理界和企業界最緊迫、最重要的課題。
產品和服務是企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一個經營要素,企業要通過它們去滿足消費者和用戶的需要和欲望,占領市場,進而實現目標。現在的消費者日趨理性和更具判斷力,產品和服務是否為市場所接受,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1)提供適銷對路,貨真價實的產品。任何產品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因此企業要未雨綢繆,不斷開發和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以迎合市場環境和需求的變化。同時堅守誠信經營、質量至上、信譽第一”等等服務宗旨,把保證質量和滿足顧客要求放在第一位,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2)進行真誠友好,完善周到的服務。要建立相應的營銷服務系統,及時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反應,向公眾提供各種優質服務,實現以客戶滿意為理念的全方位服務體系,真正做到“售前服務做得早、售中服務做得巧、售后服務做得好”,以實際行動獲取公眾的理解和好評,建立企業良好形象。
(3)面對問題,勇于承擔、積極處理。
由于主客觀的原因,企業總會面對大大小小的問題。企業一定秉承勇于承擔責任、公眾至上、真誠溝通,實事求是、快速反應、速度第一等等原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臨危不亂,力求轉危為機,重塑形象。
員工是企業的主體,是企業中最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生產力。能否調動員工的工作能動性和創造性,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因此,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必然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內容。
(1)科學藝術的管理,實現企業的經濟目標,使員工和股東利益最大化。企業有義務和責任為員工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打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給與公平公正的薪酬管理和職業管理,以及科學的心理輔導。
(2)善于激勵和溝通,提高滿意度。加強雙向溝通,了解員工需求,構建和諧關系,增強歸屬感。
(1)遵紀守法,合格公民。現代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企業社會責任最基本的是企業的法律責任,包括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不違背商業道德。因此,企業行為必須符合法制化的社會和市場制度框架,依法經營,講究誠信,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2)關愛社區,關心社會。企業應該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的理念,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維系社區良好關系,成為社區好鄰居;隨時關注社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社會有難及時輸出援助之手,盡力而為。
(3)重視環保,持續發展。某些自然資源短缺或即將短缺,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因此,企業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承擔對人類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把環保意識貫穿在供產銷全過程中,盡量開發和生產節省能源的產品、環境污染少的產品、有利于消費者健康的產品等等,盡量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建設生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