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露
(四川傳媒學院,四川成都 611745)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觀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在5G網絡已經到來的時候,移動互聯網進一步得到的發展,對以往的生活方式不斷進行著顛覆性改變,一部智能手機幾乎可以安排好人們所有的生活,信息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對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學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決不能放棄先進科技成果對教學工作的支持,因此,有效利用好手機媒體開展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不僅是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現代工作、生活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教育實效性的重要策略。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9年2月份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有8.17億人,達到了全球互聯網用戶的20%,而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是習慣于通過網絡搜索或查閱,其中大學生群體大約有62%左右的信息都是來自新媒體,因此,手機媒體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可見一斑,所以,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員,應深刻認識到手機媒體陣地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也要積極轉變觀念,努力適應新時代下思政教育改革之路,引導和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一門改變人的思想認識的課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往往以理論性教學為主,而對理論的應用情況闡述較少,而理論性的東西往往趣味性較差,所以教學效率就會偏低,學生掌握和認可理論的程度將大打折扣,到最終影響和塑造學生價值觀方面起到的作用將更低,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后對理論性的東西學習和鉆研的精神更加淡化,傳統教學方式就更加被動,而新型媒體的出現,碎片化、標題化的知識和信息更容易走進人們的視線,因此,在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利用手機媒體,可以對社會最新實事和熱點話題進行講解和分析,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理論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學生對思政教育學習的興趣,進而引起學生對關聯話題的思考,激發學生自學能力,拓展學生視野和知識面,并且,手機媒體也能作為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新平臺,方便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觀念轉變。
其次,手機媒體還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有效補充和擴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網絡的力量,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進一步消化和理解,進而促進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的學習效率。另外,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現代生活中,高校大學生在沒有了中學時代老師和家長的監管后,很容易沉迷到虛擬的網絡世界,荒廢學業,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造成消極影響,長期沉迷網絡還會造成與其他同學交流的缺失而使自己思想觀念發生改變,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問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適時利用手機媒體平臺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流,教師對同學們關心的話題和社會事件適時進行分析指導,使得思想觀念在潛移默化中被塑造,從而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
互聯網上信息非常豐富,資源超過了世界最大圖書館的信息量,所以互聯網上的信息有真有假,有正面的有負面的,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以發布信息,而主觀性信息也非常多,很容易出現錯誤信息或錯誤的思想引導,而且很多信息追求短平快,所以碎片化信息更多,這樣容易發布一些斷章取義的內容,在價值觀不是很健全的高校大學生群里中,缺乏對信息真偽辨別,更容易產生誤解或獲得錯誤的引導。
消極信息首當其沖的應該是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沖擊。尤其是一些暴力、低俗、拜金、享樂主義方面的信息非常普遍,大學生在接觸到這些腐朽思想及落后思潮后很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慣性,對正規教育提出的價值觀系統產生質疑和抵觸,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整治教育。
其次,移動互聯網對學生的生活實踐產生的不良影響。傳統的大學生活除了學習,往往會被一些社會化團體組織的體育運動、社會實踐、文學藝術活動等積極健康的業余生活占據,而目前大學生往往會大量的時間在手機聊天、手機游戲和娛樂等方面,而且對手機產生有著極大的依賴性。
另外,手機媒體的盛行還會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造成挑戰。移動互聯網時期,信息傳播的隨意性更大,規則意識淡薄,利己自由主義盛行,信息傳播更加迅速,特別是一些自媒體和不負責任的運營商,為了利益無視道德和法制,不管發布信息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其危害至深。
智能化移動終端作為這個時代的產物,在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應主動將手機媒體的優點利用到教育教學中。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高校老師,可能缺乏對新事物的接觸和認可,這就錯過了對最新科技成果的應用掌握,因此,建議高等院校也可以對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適時組織對高校教師開展一些手機媒體應用的培訓,以促進教師在正常教學中輔助使用手機媒體功能和作用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氛圍。同時增加手機媒體的教學宣傳,推動手機媒體在教學實踐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手機媒體輔助教學理念也是對傳統思政教育的創新和輔助,因此,各高等院校應結合思政教學目標和本校實際情況,探索和建立適合的新媒體教學平臺,鼓勵學生參與話題討論和學習互動,以典型的事件和案例引導話題討論,將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線上討論,用思政理論去分析、評價和解釋熱點事件,彰顯出思政理論的意義和價值,吸引學生關注思政教育理論的魅力所在,嘗試吸收和掌握健康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且在討論互動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思想認識情況,積極引導化解學生思想困惑,同時,在手機媒體教學應用方面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進行探討和交流,這樣也能讓老師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解惑,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高校大學生雖然已是成年人,但仍然是處在接受知識和教育的重要階段,分析判斷復雜事物的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社會生存經驗,遇到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時往往會帶入主觀情感或以偏概全,對事物的本質認識不足,容易被表面現象做誤導。而且,手機媒體信息傳播復雜多樣,充斥著玩世不恭和消極厭世信息,事物真實性分化不全,學生在分析判斷時很容易被媒體輿論帶著走,最終影響學生心理成長。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通過思想引領和行為教育幫助學生明辨是非,防止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狀況造成影響。
教師的引導和教育總歸是外部因素,要建立良好思想意識還必須通過學生的自律性去踐行,所以高等院校在思政教育方式上可以利用手機媒體建立平臺,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一對一教學引導,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及時使用事物發展規律理論知識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幫助學生抵制不良信息,養成自我約束自我檢討的良好思想習慣,確保學生明辨是非、知行合一,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
在高等教育過程中,專業文化課和思想品德培養教育同等重要,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體系時往往是以現階段社會發展趨勢為導向,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生活,在此期間,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手機媒體的優勢,對積極健康的思想政治信息進行引導傳播,結合主流信息和熱點話題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引導教學,以年輕人接受和喜歡的方式進行教育,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而且,高校在組織有關活動和宣傳時也要將手機媒體跟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從信息發布到互動交流,教學于日常生活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同時也推動了高等院校校園文化系統邁向新高度。
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也要重視和利用好手機新媒體的作用,在分析了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情況的基礎上,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對新時代手機媒體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結合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不斷補齊手機媒體應用的短板,創新手機媒體應用的手段和領域,提升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時效性,有效保障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