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寧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300350)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機制,2015年首先面向156個單位開展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工作,后在2017年確定了203家單位進行第二批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根據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現代職業教育應當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中,強化學生實習實訓,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打造出具有相關行業實踐經驗、掌握行業前沿動態、思想過硬、能力出眾、有奉獻精神的新時代“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就成了當務之急。
德國在1969年頒發《職業教育法》,同一時期英國于1964年頒發《產業培訓法》,又在2009年出臺了《學徒制、技能、兒童與學習法案》,有效推動了現代學徒制的開展。特別是德國的雙元制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獲得巨大成功,使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國家的改革迅速開展,逐步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現代學徒制有國家標準,職業教育專業教師需要承擔起相關職業新入職員工技能評估師的責任。國外現代學徒制中的“雙導師”時間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的身份進行了適度的融合,但并沒有將兩類導師的身份實現二者合一。
1.2.1 現代學徒制。如前所述,現代學徒制起源于西方職業教育,后引入我國。國內將現代學徒制定義為職業院校通過在教學環節中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以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聯合傳授知識技能的方式,對具有“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的學生進行以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1.2.2 “雙師型”教師。國內學界對于“雙師型”教師并沒有給出統一的、明確的定義。根據職業院校一線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普遍認知,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應當是指既具有教師職業資格又具有其他專業從業資格證書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
筆者在進行相關研究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實地訪談等方式,主要了解了京津冀不同城市、不同類別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配備比例、崗位設置和崗位需求。根據所掌握的高職院校符合“雙師型”教師標準的大致狀況,筆者認為在當前“雙師型”教師成為專業課教師發展主流趨勢下我國職業教育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還存在如下問題亟待解決:
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滿足于只“教書”的舒適現狀,認為只要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講清楚就完成了任務,因此自己是否具備相關專業的實踐經驗并不重要。與此同時,一線教師迫于教學與職稱晉升的壓力不得不將更多精力投入于日常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完成,認為職業技能并不能在競爭中為自己未來職業前景加分。于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自身不重視專業技能的提升,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專業實踐,更不愿自行投入考取專業資格證書。
多數高職院校重視課堂教學和對學生進行技能的培養,特別是通過各種職業技能競賽來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甚至不惜重金進行投入以求得短期競賽成績的提高。如果要求學校長期投入、花時間培養專業課教師提升職業技能,多數院校會擔心見效慢,甚至擔心培養成熟的教師會離開教師隊伍而尋求個人職業的發展,反而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穩定。因此退而求其次地選擇在緊急情況下外聘專業人士應對專業特殊需求成為最經濟的選擇。
長期以來社會對于勞動者的價值評價依然是將學歷和職務、職稱作為主要標準。無論是教育領域還是大眾普世的價值觀,依舊認為腦力勞動高于體力勞動,學歷高、職稱職務高的人獲得的收入就應當更高,技能型的體力勞動者就是不如知識型的腦力勞動者,就算有職業資格證也不如有更高的學歷。
當今中國的職業教育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向先進國家學習的基礎上,我國職業教育在很多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而現代學徒制就是經過了改良、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教育模式。筆者認為,各高職院校應當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情況進行分析,專業課教師自身如果能夠首先具備相應的職業準入資格,就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同時“雙師型”教師親自赴企業實踐或者是間斷性地從事該行業的工作,必然能夠更準確地把握該行業的人才需求。
專業課教師應當緊跟時代脈搏,所有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都應當研究現代學徒制,讓自己盡快符合“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專業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將更多精力向企業實踐進行傾斜,先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工匠”,再將自己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指導以達到讓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的目的。筆者通過研究與親身實踐總結經驗,認為只有讓更多的專業課教師通過獲得第二職業資格來提升教學水平和職業技能,能夠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能夠適應現代職業環境,才能夠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構建起行之有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因此,讓職業院校的教師盡快成為“雙師型”教師,才是將理論和實操兩類導師身份合一的可行之路,也是提高職業教育水平最可行、最快捷的方式。
職業院校應研究如何充分依托企業和現有實訓基地等資源,適時調整各學科專業課教師的配比和課程設想,為一線專業課教師創造赴相關行業的企業參觀、實踐的機會。學校應當主動與知名企業建立聯系,讓專業課教師親自接觸行業一線的工作流程、了解工作標準,初步搭建起教師赴企業實踐的平臺,培養專業課教師先成為行業翹楚,才有可能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職業人。如果條件允許,學校應當選派已經具備行業準入資格的專業課教師定期赴企業親自實踐,在半年至一年的實踐期間其通過自身在行業中的實際操作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并將相關工作經驗總結形成報告,從而進行實踐課程計劃和大綱的合理調整。
學校應當鼓勵專業課教師摸索出專業理論課教學與操作實務實踐的適當比例,有針對性的加強實務操作流程的熟練程度和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并盡快與學生實訓、學生畢業實習單位共同擬定考核評價體系,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課程的合理比例。學校應當通過資金扶持和每年定期獎勵等方式,允許專業課教師為自己量身定制出如何獲得“雙師”資格和如何真正實現實操的方案,鼓勵其多參加技能培訓,并積極倡導尚未獲得自由資格的專業課教師在三到五年內獲取資格證書,進一步督促專業課教師盡快成為相關專業的技術專家。
綜上,筆者分析了高職院校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必要性、緊缺性,從而設計出相對合理的培養方案和獎勵機制,并結合畢業生就業的職業資格需求,構建“雙師型”教師與現代學徒制的合理融合,將一線專業課教師用于研究學術、職業技能和增加實踐經驗的時間進行合理的配比,以期形成以長期培養為主、引進校外技術專家為輔的師資隊伍構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