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玥婷,錢林霞,林法財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210023)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其概念由LEO KANNER在1943年首次提出,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以男性較為多見。根據《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報告,0~14歲自閉癥人數或超過200萬[1],發病率逐年升高。自閉癥常在嬰幼兒時期發病,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等[2]。研究發現,自閉癥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心理學因素等多種因素導致。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該綜合考量自閉癥患者的病證,并進行綜合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但現階段主要采用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自閉癥,如利培酮、氟西汀等,因其不良反應較大、起效慢等,不能被較好的應用。筆者采用針灸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治療小兒自閉癥,探究其原理和臨床機制,為小兒自閉癥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小兒自閉癥屬于中醫“胎弱”“視無情”“目無情”“童昏”“清狂”“無慧”“癲病”等范疇,以及“五遲”中的“語遲”“立遲”“行遲”。中醫認為自閉癥的病機為先天不足,腎精虧虛,或痰濕內阻,上蒙心竅,神失所養,或肝失條達,升發不利。其病位在腦,同心、肝、腎有密切關系。治宜行五臟六腑之經氣,疏通經絡,協調機體陰陽平衡,并配以醒腦開竅、利咽開音、除痰開竅、補腎填精、益髓健腦、養心安神、調理肝腎、益智聰明之法[3]。目前,針灸治療小兒自閉癥主要分為單純針刺、電針、頭皮針等,其中以頭針最為常見。頭為諸陽之會,任督二脈又總領陰陽,頭部穴位既可以調整五臟六腑之經氣,又可以協調機體的陰陽平衡,因此頭針善治腦源性疾病[4]。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以“自閉癥”“針灸”“針刺”為檢索詞,查閱了近10年來有關小兒自閉癥的文獻,共45篇,其中學位論文5篇,期刊論文40篇,總結了其中頭針相關穴位的使用頻率。分析結果如下:四神針30次,智三針19次,顳三針14次,腦三針12次,語言三區9次,定神針7次,語言二區6次,顳上三針5次,風池4次,額五針3次,語言一區3次。其中四神針、智三針、顳三針的使用頻率最高。
分析頭針治療小兒自閉癥的作用機制:語言功能在頭皮有相應的功能投影區,頭部針刺通過直接刺激頭部的相應穴位,加快腦部血液循環,緩解腦部血管痙攣,使腦血管擴張,有利于促進腦部功能的完善和發育,改善腦部病變及提高周圍神經組織的興奮性,使腦血流量增加,提高腦內神經營養因子的供應。一方面,腦神經細胞再生,促使部分休眠或休克的神經細胞恢復功能,達到預防和治療腦源性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補充局部所消耗的介質,修補和激活腦的神經細胞,使神經細胞間建立新的聯系,從而完善大腦皮層的神經網絡通道,同時刺激相應的功能區,促進神經纖維的生長發育,有利于改善自閉癥兒童的語言障礙[5]。
音樂治療是在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上,通過特別設計各種音樂行為,利用音樂帶給患者生理和心理效應,讓患者在音樂治療師的陪同和參與下,經歷各種音樂體驗,達到消除心理障礙和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6]。音樂療法不僅能有效改善患兒的自閉情緒,還能提高其社交能力。五行音樂作為音樂療法的一種,對自閉癥的治療也頗有效果。古語有云“百病生于氣而止于音”,所謂五行音樂療法,就是將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和五音對應,即用角、徵、宮、商、羽5種不同音調的音樂來治療疾病的方法[7]。《黃帝內經》中記載:“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徵,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可以根據五臟的生理節律及特性選擇相應的音樂,并以此調節患兒的氣血津液和臟腑功能,促進患兒腦部發育。同時幫助患兒集中注意力,促進言語能力、想象能力及記憶力的發展,提高其對音樂的敏感性,在潛意識中增強其參與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增強自信心。
目前,針灸和五行音樂治療小兒自閉癥的相關研究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未來有廣闊的研究和發展前景。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分析針灸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治療小兒自閉癥的可行性。
3.1 理論可行性 由于小兒自閉癥發病因素較多,醫者更重視綜合治療,針灸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正是從中醫角度出發,從生理、心理方面著手,對小兒自閉癥進行綜合治療。針灸治療偏向于生理治療,主要是刺激小兒腦部相應的功能區,加快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相關功能的恢復。頭為諸陽之會,與五臟六腑息息相關,針灸治療小兒自閉癥時,主要采用頭針,從頭部穴位出發,調整五臟六腑之經氣,還可間接治療由自閉癥引起的與五臟相關的病證。五行音樂療法則偏向于心理治療,主要幫助其集中注意力,促進言語能力。五行音樂與五臟相聯系,根據五臟的生理節律及特性選擇相應的音樂,是對五臟的直接治療。
3.2 實踐可行性 目前,針灸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治療小兒自閉癥的案例較少,值得進行更多的研究。劉振寰等[8]采用音樂療法配合針灸推拿治療小兒自閉癥,發現觀察組兒童的日常交流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語言能力提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音樂療法配合針灸推拿治療小兒自閉癥具有明顯療效。張潔[9]采用靳三針針刺聯合音樂療法治療兒童自閉癥,與單獨使用音樂療法治療的患兒相比,前者治療后兒童自閉癥評定量表得分明顯低于后者,語言功能得分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針灸在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等領域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關于自閉癥,中醫雖然沒有詳細的定義,但可根據癥狀予以相應的針灸治療。五行音樂作為音樂治療的一個分支,其利用中醫陰陽五行、五音理論,并根據五臟的生理節律與特性選擇音樂,調節其功能。從理論的可行性來看,針灸療法和五行音樂分別從生理和心理治療著手,對小兒自閉癥進行綜合治療,療效更佳。從實踐的可行性及已有的治療案例來看,針灸聯合五行音樂治療小兒自閉癥較單獨使用針灸或五行音樂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目前,關于針灸及五行音樂在臨床的應用還面臨許多問題。首先,專業人才稀缺,精通針灸的醫師對五行音樂療法缺乏系統了解,或精通五行音樂療法的醫師對針灸缺乏深入的研究;其次,對自閉癥的針灸治療主要是從腦的功能出發,而五行音樂治療則是從不同的五臟生理節律及特性選擇音樂,針灸選穴、五行擇音及兩者治療先后問題、治療時間等問題,均需要相應的研究。總之,針灸聯合五行音樂療法對醫師的要求較高,對治療效果評定的準確性還待探究,在小兒自閉癥中的發展仍處于萌芽階段。因此,結合兩種療法治療自閉癥的研究與應用還需要長久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