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賢
(山東省五蓮縣中醫醫院,山東 日照262300)
小兒推拿流派是以師承方式流傳的獨具研究旨趣、技藝、方法等小兒推拿特色及學術風格的派別[1]。李靜[2]指出小兒推拿流派三要素,即具備傳承和發展其學說能力的代表性人物,其必須具有一定學術造詣,并得到中醫小兒推拿學界及公眾認可,至少傳承3代及以上,有一定社會影響;遵循中醫小兒推拿學的特殊規律性,在小兒推拿學術理論或治學方法上獨具特色;有反映該學術流派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的代表著作[2]。筆者根據從師的親身體驗及學習,對小兒推拿柳氏廣意派進行了較為系統地研究。
小兒推拿柳氏廣意派以清·熊應雄《小兒推拿廣意》為根源,歷代傳承,不斷發展完善,經過柳少逸系統總結提高,從理論到實踐,手法及治方更加完備,逐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學術流派。
1.1 歷史淵源 廣意派小兒推拿創始人是清·熊應雄,代表作有《小兒推拿廣意》,具有推拿療法與藥物療法相結合的特點,實用性強,應用范圍廣。清代道光年間刊本較多,后因戰亂瀕臨失傳,晚清儒醫李蘭遜得《小兒推拿廣意》乃浙江陳作三校正之本,其傳術于柳吉忱,柳吉忱后傳術于其子柳少逸。
1.2 代表人物 柳氏廣意派的代表人物為當代著名中醫學家柳少逸。柳少逸(1943—),乃柳吉忱哲嗣,牟永昌之高徒,山東煙臺中醫藥專修學院院長,泰山醫學院、濟寧醫學院兼職教授,萊陽復健醫院院長顧問,首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文化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促進研究會小兒推拿外治分會副主任委員。柳少逸幼承庭訓,學有師承,又經院校系統培養,鉆研了中國象數醫學理論,構建了慢性內傷性疾病的思辯綱領,即以“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形神統一的生命觀、太極思維的辯證觀”為核心理論,以“老年及退行性疾病的虛損論、功能失調性疾病的樞機論、器質性疾病的氣化論、有形痼疾的痰瘀論”為病機四論。其著有《柳少逸醫論醫話選》《柳少逸醫案選》《名老中醫之路續編》等中醫著作30余部。
柳少逸博學多聞,知識全面,其小兒推拿術盡得其父真傳。其將針灸處方學的配伍法(簡稱“針法”)和針灸處方(簡稱“針方”或“灸方”)以及按摩療法(簡稱“摩法”)、按摩處方(簡稱“摩方”)等運用到小兒推拿理論與臨床實踐中,形成了“摩方”“針方”“灸方”“藥方”四方交融施治的學術特色。柳少逸著《小兒推拿講稿——廣意派傳承錄》[3],此書集柳氏廣意派小兒推拿術之大成,從理論上提升了柳氏廣意派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自1987年以來,柳少逸先后創建了山東扁鵲國醫學校、山東煙臺中醫藥專修學院,并親自擔綱授課,傳授柳氏廣意派知識,并在全國推廣。此外,1992年柳少逸應邀赴日本講學,1994年又帶教日本研修生,推動該學派的國際交流與發展。在流派傳承中,一改傳統的一支單傳的傳承模式,通過院校教育、臨床帶教學生、師帶徒等多途徑傳業授道,實現了團隊傳承、群體傳承。
1.3 柳氏廣意派的傳承譜系 柳氏廣意派的傳承譜系:熊應雄→陳作三→李蘭遜→柳吉忱→柳少逸、蔡錫英→劉玉賢、漢敬德、王永前、王愛榮、李萍、蔣泉濤等。廣意派小兒推拿創始人為熊應雄。熊應雄,字運英,東川(今屬四川)人,創立廣意派小兒推拿,輯撰《小兒推拿廣意》。第2代傳承人為陳作三,浙江人,校正刊行熊應雄《小兒推拿廣意》。第3代傳承人為李蘭遜,山東棲霞人,精通經史,熟諳岐黃之學,藏陳氏《小兒推拿廣意》校正本,傳術于關門弟子柳吉忱。第4代傳承人為柳吉忱(柳氏派一代)。柳吉忱(1909—1995),名毓慶,號濟生,以字行,棲霞東林人,為李蘭遜晚年入室弟子。柳吉忱先后畢業于天津國醫專修學院、上海惲鐵樵函授中醫學校,歷任棲東縣立醫院、棲霞縣立醫院院長,萊陽專署中醫門診部主任、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山東中醫學會理事,煙臺市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柳吉忱受蘭遜公之影響,精于小兒推拿之術,其結合中醫臟腑、經絡理論,依據經穴的功效主治,組建相應的“摩方”“灸方”,或采用藥物外治法治療疾病,從而拓展了熊氏之學,創建了方、法俱全且獨具特點的廣意柳氏一派。第5代傳承人為柳少逸、蔡錫英(柳氏派二代)。柳少逸簡介見本文1.2內容,其創建萊陽復健醫院,設立“柳少逸名醫傳承工作室”(被評為“棲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立傳承工作小組。蔡錫英(1954—),山東文登人,其主編《齊魯名醫學術思想薈萃》《回春集錄》,與柳少逸合著《少陽之宗》《中醫非藥物療法薈萃》等。第6代傳承人為劉玉賢、漢敬德、王永前、王愛榮、李萍、蔣泉濤、李卓睿等(柳氏三代)。第6代傳承人系柳少逸在臨證或辦學期間親自教授的群體性傳承人。
1.4 柳氏廣意派的著作傳承 清·熊應雄《小兒推拿廣意》,又作《幼科推拿廣意》,約刊于1676年,共有三卷。上卷總論推拿之理及兒科疾病診斷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圖20余幅;中卷分述各種兒科常見病推拿療法;下卷附方,選錄小兒疾病的內服、外治藥方185首。此書將推拿按摩之理論與小兒生理特點相結合,按摩手法輕靈而具體,推拿療法與藥物療法密切結合,圖文并茂,論述翔實,十分實用,因而影響頗廣?!队卓仆颇妹貢贰独逭茨σg》《推拿易知》等大都仿此編撰。柳吉忱《柳吉忱診籍纂論》,系全科醫案匯編,其中不乏柳氏廣意派的應用,如“解顱(腦積水)案”中“囑其經常捏脊,以冀培補脾腎,強督脈,益腦髓”[4]。《柳吉忱中醫四部經典講稿》內容通俗易懂,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柳氏廣意派的學術水平[5]。柳少逸的著作包括小兒推拿專著和涉及柳氏廣意派的其他著作?!缎和颇弥v稿——廣意派傳承錄》為小兒推拿專著,其從小兒生理、四診概要、小兒推拿常用的部位(穴位)及手法、常用摩方、柳氏廣意派成熟摩方、小兒常見病的推拿治療等作專題研究[3],為柳氏廣意派的代表作。其中涉及柳氏廣意派內容的醫著有《經絡腧穴原始》《〈內經〉中的古中醫學——中國象數醫學概論》《五運六氣三十二講》《〈黃帝內經〉針法針方講記》《成人推拿講稿----醫經學派傳承錄》《中醫非藥物療法薈萃》《中醫康復療法薈萃》《腦癱中醫治療康復技術講記》等?!督浗j腧穴原始》講述經絡的概念、源流、組成、基本功能、臨床應用和腧穴的分類、配伍,并立針方、灸方和摩方[6],是柳氏醫派針灸學、推拿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丁磧冉洝抵械墓胖嗅t學——中國象數醫學概論》詳細闡述了中國象數醫學理論體系和慢性內傷性疾病病機四論[7],是對《黃帝內經》“法于陰陽”“和于數術”“形與神俱”的中醫學結構和臨床辨證施治理論的總結?!段暹\六氣三十二講》依據《黃帝內經》對五運六氣的記述進行全面講解,是柳氏廣意派中時辰治療學及其摩法、摩方的理論基礎[8]?!丁袋S帝內經〉針法針方講記》專論《黃帝內經》針法、針方,詳細介紹臟腑、經絡理論、辨證論治體系和針刺方法,是其變針方為灸方、摩方的原創之作?!吨嗅t非藥物療法薈萃》[9]《中醫康復療法薈萃》[10]《腦癱中醫治療康復技術講記》[11]三書均有小兒推拿療法章節,主要介紹了柳氏廣意派的特色。
柳氏廣意派是膠東柳氏醫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理、法、方、藥(術)”臨證體系的重要一環,屬于中國象數醫學“醫道-醫術-醫學”體系范疇,依據“理必《黃帝內經》,法必《傷寒雜病論》,藥必《神農本草經》”的思想,具有基礎理論詳備、手法簡便、取穴精到的特點,有法、有方、有術,療效顯著。
2.1 《黃帝內經》理論是柳氏廣意派的源頭活水 《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被譽為“醫家之宗”。首篇《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柳少逸認為“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是《黃帝內經》的核心理論,而“形與神俱”是醫學追求的終極目的,其法理貫穿于柳氏醫派從理論到實踐的各個方面。
2.2 天人合一觀是柳氏廣意派的指導思想 柳氏醫派十分重視五運六氣學說。柳少逸著有《五運六氣三十二講》《運氣學說簡編》等,詳細闡述中國象數易學的“醫道”部分,包括天人相應的病因發病觀、五臟相關的病機傳變觀、四診合參的診法互證觀、標本陰陽的整體調整觀和順應時空的預防保健觀。其認為人是“天-人-環境”系統中的小系統,人體的氣機變化與天地相應。五運交替與六氣交變相應,陰陽往來與寒暑變化相隨,真氣與邪氣相搏,使人體表里分屬,六經氣血波動,五臟之氣失于平衡,從而致病。只有順應天地四時的陰陽氣化,慎重守護正氣,才能使陰陽順和、經絡暢通、氣血充盛。醫者當掌握五運六氣原理,分辨四時之氣所在,順應時序,提前預防,避免疾病發生;或疾病已發,可預先施術,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2.3 經絡學說是柳氏廣意派的理論基礎 中醫經絡學說有較系統的生理、病理等內容,與藏象學說、氣血津液等理論相輔相成,是柳氏廣意派的理論基礎。無論是小兒疾病的診斷,還是小兒推拿的部位(穴位)、手法及常用的摩法、摩方,以及對常見病的臨床應用都與經絡學說緊密聯系?!鹅`樞·經脈》言:“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2.4 創用摩法、摩方是柳氏廣意派的突出建樹 根據臟腑經絡學說的基本原理,將針灸處方學的配伍法引入到小兒推拿學中,而立“摩方”,形成了“摩方”與“針方”“灸方”“藥方”共同施治的小兒推拿臨床特色,拓展了廣意派小兒推拿的學術體系,成為柳氏廣意派最明顯的學術特色。
2.5 用太極思維闡發小兒推拿的作用機制 根據中國象數醫學的核心理論,結合臟腑經絡學說,用太極思維探討小兒推拿的作用機制。以推五經為例,五經的臟腑定位不明確,柳氏廣意派引入先后天八卦圖,認為將八卦圖正放于手中,此為開放、展開的太極模式;握拳后,太極模式封閉,拇指端居中脾土位,中指頂居離卦心火位,食指頂居震卦肝木位,無名指頂居兌卦肺金位,小指頂居坎卦腎水位,形成了五指端配五行及五臟的作用機制[5]。
2.6 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相結合 辨證論治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也構建了柳氏廣意派理-法-方-藥(術)臨床實踐體系。同時,柳氏廣意派也不排斥辨病論治和辨證論治,而是將三者有機融合,因病制宜;凡有所需,權變施用。如小兒腦癱是臨床常見病,易造成終身殘疾,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負擔,其治療目前還是世界性難題。柳氏廣意派根據小兒腦癱的臨床表現,將其分為15種癥狀辨證施術,見是證施是術,體現了“以方證立論”的特色;又根據病理表現,分為痙攣型腦癱等7種病證,分型施術。通過辨證施術和辨病施術的有機結合,取得顯著的療效。
柳氏廣意派小兒推拿是在繼承清·熊應雄所著《小兒推拿廣意》的基礎上,經由柳吉忱、柳少逸父子兩代系統總結、傳承發展而來,其以中國象數醫學為理論指導,結合中醫臟腑經絡理論,以推拿療法、藥物療法為臨床特征,摩方、針方、灸方、藥方為防治特色。2017年被遴選為山東省棲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柳氏廣意派傳承脈絡清晰,以柳氏為代表人物,著有多部學術著作,臨床應用廣泛,社會影響較大,流派特征鮮明,學術發展較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