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興起后發展成熟的一種新型課程。慕課具有全面跟蹤學生學習情況,利用大數據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實時統計分析的優勢。此外,慕課還可以部分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全面提升教學效率[1]。近些年來,國內各大中醫藥類高等院校相繼開展各相關專業慕課的建設工作[2]。我院在2016年也啟動校本慕課的建設工作,并立項資助了《中醫藥膳學》慕課建設。課程建設完成后,本學期已對我院學生開放選修。現就本學期本門慕課建設運行過程的體會總結如下。
《中醫藥膳學》慕課建設主要包括教學視頻、作業、測驗、討論、期末考試五項內容。慕課教學視頻是課程建設的重點內容,主要由上、中、下三篇組成。上篇主要講授中醫藥膳理論基礎,包括藥膳的概念、特點,藥膳原料的選用原則,常用藥膳的類型及藥膳應用的注意事項等內容。中篇主要講授藥膳應用三因制宜的原則,分為合理選擇應季藥膳、各具地方特色的藥膳和依據個人體質選擇藥膳三章。合理選擇應季藥膳是根據中醫因時制宜的原則,講授四季藥膳應用原則及常用藥膳;各具地方特色的藥膳一章,根據不同地方風味菜系,分別講授川菜風味、魯菜風味、粵菜風味、黔菜風味及西式風味藥膳理論及應用;依據個人體質選擇藥膳,依據中醫九種體質分類,分別選擇適宜的藥膳,體現了中醫因人制宜的原則。下篇主要講授常見病證和亞健康的中醫藥膳應用,主要包括失眠、消化不良、肥胖、痛經、產后、美容、電腦族、小兒厭食、老年體虛、便秘、慢性咽炎、痤瘡等日常生活中常見且適用于藥膳調理的病證。為加深學生對藥膳教學內容知識的理解,增強教學效果,課程除藥膳理論部分外,另加入藥膳加工制作的示范。藥膳加工聘請專業廚師錄制20個具有代表性藥膳的視頻,讓同學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習到藥膳加工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按照進度安排設計好作業、測驗、討論、期末考試試卷等相關內容并上傳至平臺。課程內容建設完成后進行約2個月的調試,并在2017年3月份新學期開學時正式對本校學生開放。
課程制作完成后,首期向本院學生以選修課的形式開放。開放時間限定在2017年3月6日2017年6月19日。選課人數限定500人,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客戶端訪問占總訪問量的66.91%,而通過電腦網頁版訪問占33.09%。課程主講老師在工作日輪流上線,及時為學生解答藥膳專業知識相關問題,同時積極參與到學生討論交流互動中。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共有454人參與到本課程的學習,但有46人雖選修本課但從未參與學習活動,學生脫課率占9.2%。從后臺數據看,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本課的時間多集中在16~20點,因此主講教師調整上線時間,在工作日的19點教師準時上線指導學生學習本課,并在線上與選修本課的學生開展互動交流。
學生最終成績包括學生學習課程視頻占10%(課程視頻全部看完得滿分,單個視頻分值平均分配,滿分10分);課程測驗占20%(學生接收到的所有測驗任務點平均分配,未做測驗按“零”分計算);訪問次數占10%(訪問數達50次為滿分,最多不超過上限分數);期末考試成績占60%(期末考試分數按比例折算后計入最終成績)。共有413名學生參加了期末考試。最終370名學生通過《藥膳學》慕課的考核,獲得最終學分。
在當前發展大健康產業的背景下,中醫藥膳呈現出全面發展的蓬勃態勢,因此藥膳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中國藥膳事業發展的需要。但是現階段從事藥膳相關行業人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來自于中醫界,他們可以組方配膳,但實際制作藥膳能力不足;另一類來自于餐飲界,盡管烹制水平較好,但在中醫藥膳理論方面有所欠缺,辨證施膳能力不夠。如何培養出具有較高的藥膳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好的藥膳制作技術的人才是當務之急。藥膳養生教學團隊在《中醫養生學》、《中醫藥膳學》等相關課程授課以及課程的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3],先期制作了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中醫藥茶與養生》,并在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平臺上線[4]。這些前期課程資源既能作為老師上課時的課程資源,又能在網絡上共享給學生自主學習。這些工作為開展《中醫藥膳學》慕課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當前中醫高等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與之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較大差異。而慕課順應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發展趨勢,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重構的網上教學課程,可以提供給學習者更多的選擇,符合當今中醫高等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利用慕課等在線課程開展《中醫藥膳學》課程教學的同時,教學團隊組織開展的“黔膳杯”首屆藥膳大賽以及學生社團開展的“美食藥膳制作大賽”相互配合,激發廣大師生對于中醫藥膳知識的實踐應用的熱情,在師生中取得了較好的反響。
針對本學期學生脫課率較高的情況,筆者將在下學期課程運行期間,加強學生學習情況監控。一旦發現有學生選課后不能及時完成課程任務情況,一方面在系統中通知學生及時學習課程,督促同學趕上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增加與選課學生的線下交流的環節,根據實際情況預計舉辦2~4學時的面授課程。下一步準備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將本門慕課內容充實完善,逐漸向公眾開放,為培養出高層次的中醫藥膳專業人才,普及中醫藥膳養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