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瑛
瀑布毛峰茶,原名黃果樹毛峰茶,屬安順新創名茶。是原安順市農業局農場科朱恩悌科長帶領市農業局直屬三個農場的干部、技術人員依托黃果樹瀑布周圍獨特的天然氣候及原生態土壤環境,以安順竹葉青、細葉苔茶等地方中小葉群體品種茶樹幼嫩芽葉為原料,在殺青、揉捻、烘焙、做形等環節上進行創新研制的綠茶。產品外形銀綠隱翠、條索緊結卷曲、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甘醇、栗香馥郁持久、葉底勻齊鮮活,是安順市知名品牌產品。
瀑布毛峰茶的研制與生產,有其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淵源。

瀑布毛峰茶
一是優越的自然環境。安順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間,立體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明顯,森林覆蓋率達36%。雖然地處云貴高原,但由于云多雨多,有效阻擋了太陽輻射及紫外線輻射。安順的夏季,常有山谷風和夏季風,云多雨多。如同兩套巨大的天然空調設備,時刻調節著氣溫和空氣,使安順的夏天始終保持著涼爽、舒適和清新。安順夏季的降水多發生在夜間(占總降水量的70%),雨后的早晨空氣格外清新,負氧離子含量豐富,使這里成為天然的“氧吧”,特別有利于茶鮮葉的物質積累。整個區域屬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態茶區,也是茶葉品質優越的唯一因素之一。天然的地理、氣候等優勢條件造成了茶樹生長緩慢,新梢持嫩性強,茶葉有效成份相對含量較高,形成茶產品礦物質含量多、氨酚比適宜的茶葉內在品質。
二是悠久的產茶歷史及厚重的文化底蘊。安順早在明朝時期,就有“朵貝”“白沙”“永寧”貢茶生產的記載,在明代漢族調北鎮南、大量入黔期間,先進的茶葉生產、加工技術逐漸傳入,如安順縣志所述:“俗名叢茶,谷雨前采拮名毛尖;色味俱佳,多產大水橋(現西秀區大西橋鎮)”。五、六十年代,就通過天津、上海、廣州口岸遠銷日本、東南亞和西歐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八十年代取得了外貿出口的輝煌。現在,安順茶葉已出口非洲、日本等地。根據日本對與本地定單的夏秋蒸青茶進行分析,安順市夏秋生產的蒸青綠片茶,目食子兒茶素相當于日本春季茶的含量,說明安順茶葉的高貴品質離不開獨特的氣候環境。
瀑布毛峰雖然屬于新創名茶,但它的生產、加工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時期。現安順市平壩、西秀一帶至今還有很多明朝時期朱元璋調北征南屯軍后裔。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令30萬大軍在平壩、西秀一帶就地屯軍,通過屯軍,帶來了茶樹品種、茶葉加工技術,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歷史活化石”。平壩天龍、西秀區七眼橋、大西橋一帶今天還有原生態的茶園遺址、明朝服飾、茶俗、茶禮、茶歌等茶文化故事傳說,現在的區域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知青文化等都保留有內涵豐富的茶事茶道。安順文廟、“石頭寨子”、天龍屯堡、鮑屯明代水利工程等都是安順茶產業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
解放后,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安順茶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成立了一批專門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國營農場,形成了一支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賣茶隊伍,一時間安順茶葉成為各地茶商的暢銷產品。改革開放后,安順茶產業逐漸復蘇,特別是在全省大力發展茶產業的號召下,安順茶產業發展提出了“依托資源優勢,加快茶園建設,打造名優產品,恢復‘安順茶葉’本義”產業發展之路。安順市委、市人民政府為了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切實推動茶產業加快發展,結合安順實際,出臺了《關于加快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在基地建設方面,以縣為發展主體,整合林業、土地復墾、水利、交通扶貧等項目資金,建立高標準示范景觀茶園,全市茶產業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自安順瀑布毛峰茶1997年注冊為“瀑布”品牌以來,瀑布毛峰茶多次獲全國各類大獎和榮譽稱號。通過多年來各級各有關部門及茶葉企業的共同努力,瀑布毛峰茶的品牌效應優勢越來越凸顯,特別是2010年,安順“瀑布毛峰”成功入選“貴州五大名茶”后,市場占有率大大提高。但在瀑布毛峰茶的品牌管理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茶品牌管理體制不順、品牌雜亂無序、品牌茶葉質量標準不一、知識產權受到不同形式的侵犯等等。

瀑布毛峰茶原料來自小葉種茶樹的嫩芽
為切實改進和加強對安順市瀑布毛峰茶品牌的管理,維護獲獎品牌的公共形象,不斷改善和增強以安順瀑布茶為代表茶品牌的整體實力,鞏固、提高現有品牌茶葉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和質量管理水平,引導全市茶葉生產者、經營者自覺提高自有品牌茶產品的加工質量,規范品牌包裝物管理,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盡量避免因品牌多、管理混亂而摻雜使假,以及因質量標準混亂等帶來的危害,安順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明確由市農委(茶辦)牽頭,與市知識產權局、市質監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宣傳保護和鞏固發展獲獎茶品牌整治工作聯席會議長效制度,在市茶辦設立聯席會議辦公室,在全市開展茶葉品牌專項整治和抽樣檢測,由安順茶葉界專家、生產一級負責人、群眾組成瀑布系系茶質量評審委員會,對瀑布茶嚴格把關,通過品牌整治和整合共同打造“瀑布”茶品牌。借助“瀑布毛峰”“瀑布翠芽”“朵貝御峰”“明英翠龍”等 “貴州十大名茶”殊榮稱號的優勢,以及茶葉品茗、斗茶等多形式、多渠道的茶事宣傳推介活動。對組織發展茶品牌的企業或個人采取獎勵性的政策措施;對通過鞏固發展茶品牌,帶動茶產業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經營者,在政策扶持、項目及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扶優扶強。
為適應安順茶產業發展戰略,發揮“瀑布”茶的品牌效應,安順市茶辦出臺《安順市茶葉地方標準》,嚴格加盟企業市場準入門檻,積極開展企業聯合,組建企業聯盟,以合力打造統一品牌為核心,以提升整體產品質量為主線,以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為基礎,以市場宣傳開拓為目標,以實行加盟、連鎖、專賣等為抓手,擴大“瀑布”品牌知名度、信譽度和市場占有率。同時,積極開展品牌管理與維護,協助相關部門嚴查假冒偽劣產品,維護消費者利益。把“瀑布”品牌逐步建成行業知名品牌,指導瀑布集團成為引領安順茶產業發展的重點龍頭企業。
企業聯盟將按照“抓基地,拓市場;抓機制,壯企業;抓科技,強品牌;抓整合,創效益”的發展思路,立足生態和品質優勢,重點抓好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開發系列化建設,采取“公司+農戶”等主要方式,依靠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加大茶葉精、深加工力度,并結合旅游資源優勢,大力挖掘茶文化,將安順茶產業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科技型和觀光型現代化農業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