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偉斌
平壩產茶歷史悠久,在全國有相當的知名度。近年來,平壩區大力發展茶產業,通過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把茶產業打造成為主導產業、放心產業、長效產業。以茶為先,不僅鞏固了脫貧成果,也推動了鄉村振興。
近日,記者來到平壩區十字鄉上壩種植場采訪,剛好遇到平壩區委區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相關鄉鎮負責人前來調研,一同前來的,還有平壩區各茶企負責人。政府調研企業建議,共同分析發展瓶頸,探討發展對策,平壩逐漸探索出一條有特色的茶產業發展之路。

制作中的屯堡驛茶
近年來,平壩區茶產業發展迅速,涌現出不少種植面積大、加工產量多、管護范圍廣的茶葉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在茶葉采摘、生產加工、茶園管護等方面用工需求巨大,由此也帶動了周邊很多的農戶脫貧致富。
近日,記者來到平壩區十字鄉上壩種植場,雖是深秋時節,這里仍是翠綠無邊,一派生機景象。十字鄉,是平壩區主要的產茶區之一,土地肥沃,生態環境良好,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生產出來的茶有著特殊的“地域香”。上壩種植場占地400余畝,以種植茶樹為主,同時還套種了紅豆杉及多種名貴樹種和多種果樹,形成了茶、林、旅為一體的多元化經營。談到為何創辦這個種植場時,吳貴平說:“早期是開辦一個砂石廠,想著可以滿足修建平引公路及標磚廠的需求,對十字鄉的村民用砂來說也是一大好處。但這個是開采性項目,對生態保護來說沒有益處。所以在2010年的時候又開辦了種植場,這個是長期產業,用工量大,不僅能有效地保護本地生態環境,還能讓周邊農戶有一個創收的途徑。”

春滿茶園 李永忠攝
吳貴平的父親曾是村里的一名管電員,少年時期,吳貴平會把在學校學到的一點電學知識,來幫助父親整理村里的電路,或是幫助村民安燈接電等等。初中畢業后,18歲的他想從父親手里接過管電任務,為村民做點實事。某天村里斷電,打米機打不了米,父親沒在家,吳貴平就想去檢查一下變壓器出了什么情況,不幸觸了高壓電,因此落下了一身殘疾。在吳貴平最困難的時候,家人的關愛,政府的扶持,鄉親們的互助,讓吳貴平又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正因為如此,在他富裕起來以后,首先想到的是,回報家鄉,回報這些幫助過他的善良的人們。
正在記者采訪吳貴平時,剛好遇到平壩區委區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相關鄉鎮負責人前來調研,一同前來的,還有平壩區各茶企負責人。在調研會上,企業負責人紛紛就茶產業現狀發言,結合自身對市場現狀的觀察,從品牌建設、標準制定、技改扶持、品種改良、綠色防控、茶園流轉等方面對茶產業提質增效提出建議,希望全區茶產業取長補短、發揮自身優勢、學習本省茶產業強縣的先進做法,使全區茶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區領導要求各茶企要一如既往的狠抓質量關,走品質品牌發展道路,與科技單位加強合作,帶頭做好科技示范作用,同時學習市場先進經驗,建立多種有效營銷載體,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讓平壩茶葉走的更遠更廣。同時要求平壩茶葉協會完善質量標準,在包裝上不僅要突出“平壩茗茶”,而且要加入更多平壩特色文化內涵和各茶企自身生產信息,有力于茶文化品牌推廣及各廠自身產品推廣,同時要采取有力措施,使協會各項制度真正落地,充分發揮質量監管作用。
會后,平壩區副區長李隆告訴記者:“為充分了解茶產業發展態勢,分析發展瓶頸,探討發展對策,市委市政府專題調研平壩區茶產業發展情況。平壩區位優勢明顯,且種茶歷史悠久。茶產業是長效產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能夠促進群眾持續增收。近年來,平壩區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將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鞏固提升、鄉村振興重點產業來推。2018年10月,成立了平壩區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整合農業、水利等多項涉農資金,預計用3年時間,投資1.5億元,發展茶園5-6萬畝,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用于支持基地建設、品牌打造、企業扶持等方面,把茶產業打造成為平壩區的主導產業、放心產業、長效產業。”
據了解,平壩種茶史已逾千年,其制茶歷史同樣悠久,其中自明朝以來延續至今的屯堡驛茶仍受廣大群眾所喜愛。初步調查現存的古茶樹有千余株,現存最古老的已近700年。平壩區現有茶葉面積4.13萬畝,其中無公害茶園認定10810畝,綠色食品認定面積900畝,有機茶園認定1100畝,歐標認定茶園1250畝。平壩所生產的一芯茶、毛峰、紅茶等系列產品供不應求,行銷省內外市場,在參加國家、省市級地區的各類名茶評比中,先后獲得50多個名茶獎項。
如今,在省、市、區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推動下,平壩區茶產業發展迅猛。政府部門強化組織保障,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指導茶企科學規劃種植,要求發揮好龍頭企業帶動引領作用。并制定政策,跟蹤扶持,推動茶產業發展。同時整合資源,設立茶產業專項發展資金,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多方聯動,逐漸探索出一條有特色的、適合平壩茶產業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