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洋 徐金花 陸路 嚴成俊


摘 要 調查了白葉1號茶樹在鎮江地區栽培所表現的生理生化特征,尤其是開花量的統計,并分析了近年來鎮江地區常栽茶樹品種以及白葉1號不同樹齡、不同采摘、修剪方法和不同施肥方法形成多花的因素。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合理采摘修剪、合理施肥、噴灑生長調節劑以及茶樹花摘除綜合利用等抑制茶花生長的手段及方法,以形成應對的措施。
關鍵詞 白葉1號;茶樹;多花因素;分析措施;鎮江地區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19
1 白葉1號茶樹在鎮江地區生理生化特征表現
白葉1號,又名安吉白茶,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原產浙江省安吉縣山河鄉大溪村,自然突變形成,其春茶一芽二葉氨基酸含量達6.3%[1]。白葉1號因高氨基酸含量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葉質薄而脆,葉色淡,老葉呈現黃綠色,新梢鵝黃帶綠,或玉白色帶綠,制成的干茶色澤黃綠。因其白化的特異性,近十余年來在鎮江地區得到了大量的引種栽培,其發芽時間較遲,屬于中晚品種,一般在清明后萌芽,芽葉較纖細,生長較快,采摘期短,在鎮江地區主要采摘一芽一葉標準規格鮮葉制作名優茶,不采大宗茶,因此會保留大量的當年生新梢。
2 鎮江地區白葉1號開花量統計及多花因素分析
2.1 常栽品種茶樹開花量統計及分析
茶樹花產量受品種、樹齡、種植方式、栽培管理措施、氣象因子等多因素的影響[2]。近年來,許多茶農反映茶樹花量過多,茶葉產量下降,據對鎮江地區常栽品種田間調查發現,無論大中小葉種,各種茶樹花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別白葉1號的花果產量是明顯增加,見表1。
根據表1可知,2016—2018年,茶樹無論品種開花量都是逐年增加,根據分析應為氣候變暖所致。開花量以白葉1號最多,其次為大葉種,再次為中小葉種。
2.2 不同樹齡白葉1號茶樹開花量統計及分析
在針對白葉1號品種的進一步調查中,筆者在江蘇茗苑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茶園基地內選取不同樹齡的白葉1號進行單樹開花量的調查統計,見表2。
通過表2可知,白葉1號茶樹品種隨著樹齡的增長,開花量也在逐漸增加,4~9年樹齡開花量增長量比較平穩,超過15年樹齡后開花量大幅增加。
2.3 不同采摘和修剪方法白葉1號開花量統計及分析
根據白葉1號在鎮江地區采摘和修剪方法不同,筆者又開展了對茶花增多的影響調查,見表3。
由表3可得,春、夏、秋三季均進行采摘并且采后進行適度的重修剪,可有利于抑制茶花量,而如果只是采摘不采取一定的修剪措施,則茶花量大幅增加。
2.4 不同施肥方法白葉1號開花量統計及分析
針對施肥量對白葉1號開花量的影響上,筆者選取兩款有機肥,主要為菜餅和雞糞進行了不同施肥方法的對比試驗,具體見表4。
根據表4可知,施入一定量的雞糞有機肥和菜餅有機肥都會降低白葉1號茶樹開花量,尤其每667 m2施入400 kg的菜餅有機肥后,開花量明顯減少。
開花結果是植物的生理習性,也是茶樹生長發育必然結果。當茶樹的營養生長增強,就會枝葉繁茂,當生殖生長增強就會表現為開花結果,花果量增加。造成花果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如天氣變暖,據研究茶樹開花的溫度為16~25 ℃,最適溫度為18~20 ℃,由于近年來工業不斷發展,大量余熱和廢氣排放,地球氣溫變暖,茶樹著花著果率提高,促使茶樹著花率增加[3]。如采收和修剪不得法,目前由于在名優茶效應的支配下,很多茶園只采名優茶,不采大宗茶,有的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采后又不采取修剪措施,留下的春、夏梢上的花芽逐步形成茶花,所以茶花量大增[3]。當施肥營養素量的比例不當以及茶園缺肥都會造成茶花的增多。
3 白葉1號抑花措施
3.1 合理采收及修剪
對白葉1號進行合理采收,春季以采收綠茶原料(一芽一葉)為主,夏秋季可采收紅條茶原料(一芽一二葉)。每輪采收后都進行一次重修剪(配合施肥),并進行修邊,減少著花數。
3.2 合理施肥
根據筆者對鎮江地區白葉1號茶園土壤肥力的調查可知,均存在缺肥現象。對白葉1號茶園進行增施有機肥是勢在必行,尤其是達到10年樹齡以上茶園要加大施肥量,施肥品種以菜餅有機肥為主,也可施入一定的雞糞有機肥,每667 m2地達到400 kg以上為宜。如欲促進鮮葉產量還可配施以氮素為主的復合肥料。
3.3 噴灑生長調節劑
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白葉1號茶花含苞待放時,可噴施40%乙烯利水劑1∶1 000倍液(每1 mL藥兌水1 kg),噴藥時盡量均勻地噴在花蕾、花朵及幼果上。
3.4 摘除后綜合利用
當花蕾形成較多時,可采用人工摘除的方法。此時可將摘除的花蕾進行綜合利用。如可利用茶樹花制茶,凌彩金等[4]提出采用萎凋、蒸汽蒸花、干燥工藝制作茶樹花茶,此法制作的花茶,不但色澤鮮艷明亮,香氣優雅高長,而且滋味清醇。也可用茶樹花和鮮葉以不同的配比制作紅碎茶,可提高紅碎茶香氣、湯色和滋味的品質。
茶樹花中所含的功能性成分主要有茶多酚、蛋白質、氨基酸、茶皂素、茶多糖、SOD及黃酮類物質等,刁夢瑤等[5]提出了茶樹花中的功能性成分的分離與提取,闡述了綜合利用的方法和應用前景。
4 結論
通過對鎮江地區白葉1號茶樹品種近年來多花因素的調查和分析,可知主要因素為氣候變暖、采摘和修剪方式及施肥方式影響。可采取一年多季采摘,以及采后及時修剪和施入足量有機肥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楊亞軍,梁月榮.中國無性系茶樹品種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葉乃興,劉金英,饒耿慧.茶樹的開花習性與茶樹花產量[J].福建茶葉,2008(4):16-18.
[3] 吳洵,鄭岳云.茶樹多花多果原因及防治方法[J].福建茶葉,2003(3):15.
[4] 凌彩金,龐式.茶花制茶工藝技術研究報告[J].廣東茶葉,2003(1):12-15,32.
[5] 刁夢瑤,申琳,生吉萍.茶樹花資源研究利用現狀與展望[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7,23(12):24-2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