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文
摘 要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綠色農產品的營銷特點悄然改變,對于江西綠色農產品的營銷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基于此,在分析大數據時代農產品營銷的特點的基礎上,分析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大數據時代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的營銷策略,促進江西省綠色農產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推進江西省綠色興農戰略的穩步實施。
關鍵詞 綠色農產品;營銷策略;大數據;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86
綠色農產品指的是安全、優質、營養的無污染農產品。發展綠色農產品不僅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也有利于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江西省是我國唯一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試點省,綠色生態是江西現代農業的標志。近些年,江西省深入實施綠色興農戰略,綠色農產品比重顯著提升,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打造了一批以綠色、生態、安全、健康為特色的農產品品牌,保證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江西省在綠色農產品營銷上仍存在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營銷意識薄弱、缺乏專業營銷人才、銷售渠道不暢通等問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于江西綠色農產品的營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機遇,因而在分析大數據時代農產品營銷特點的基礎上,分析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大數據時代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的營銷策略,在提升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的營銷質量、促進江西綠色農產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推進江西綠色興農戰略的穩步實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大數據時代農綠色產品營銷的特征
綠色農產品不僅具有鮮活性和多樣性,而且其生產還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區域性和分散性,因而綠色農產品對銷售渠道具有很高的要求,傳統的綠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并不能滿足現有綠色農產品的銷售,導致綠色農產品滯銷現象頻繁發生。大數據時代,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運用網絡營銷渠道進行綠色農產品的銷售,不僅能夠減少綠色農產品的銷售環節,縮短農產品銷售鏈,同時也能夠實時把握市場信息,實現綠色農產品銷售的精準化和個性化。具體而言,大數據時代綠色農產品營銷具有以下特征。
1.1 打破綠色農產品特點的限制
綠色農產品具有鮮活性、區域性、分散性等特點,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的綠色農產品電商平臺,能夠收集不同區域的綠色農產品信息,并向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進行售賣,解決了由于綠色農產品特點而產生的銷售難問題[1]。
1.2 降低綠色農產品的營銷成本
大數據時代綠色農產品的銷售可以直接從生產者到終端供應商或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的流通環節,直接降低了綠色農產品的營銷成本。
1.3 實現綠色農產品營銷的精準化
大數據時代綠色農產品電商平臺、企業能夠收集大量的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瀏覽、購買數據,深入挖掘不同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并進行個性化的精準營銷。
1.4 全面監控綠色農產品的市場動態
大數據時代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者和供應商都能夠全面地了解市場信息,并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避免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營銷損失。
2 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營銷現狀
2.1 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發展概況
江西省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綠色生態是江西現代農業的標志。近些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江西省大力發展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農業,并利用大數據技術,重點發展特色水果、優質水稻、特種水產等高效種養業,逐步形成了贛南柑橘、贛北早熟梨、贛中生豬、贛中北大米、鄱陽湖蝦蟹以及放鄱陽湖水禽六大綠色農產品主產區,培育了廬山云霧、鄱陽湖水產、江西地方雞以及贛南臍橙、南豐蜜橘等全國知名品牌,綠色農產品供給更加契合消費者需求,綠色農產品的省外市場、國際市場逐漸得到開拓。
2.2 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營銷現狀
江西省在綠色農產品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綠色農產品營銷上依舊處于劣勢,綠色農產品主要在省內銷售,省外市場和國際市場開拓不足,每年綠色農產品的外銷額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綠色農產品的營銷存在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營銷意識薄弱、缺乏專業營銷人才、銷售渠道不暢通等問題。
2.2.1 綠色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綠色”口碑受到質疑
綠色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具有嚴格的標準,然而,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的生產主要由個體農戶完成后,再通過“農戶+企業”或“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流向消費者,綠色農產品銷售企業難以監控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品質,部分農戶不能嚴格按照綠色農產品生產標準進行生產,以至于綠色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此外,網絡上充斥著很多“假綠”農產品,消費者無法辨別這些農產品的真假,消費者網絡購買綠色農產品的意愿下降,再加上部分綠色農產品質量不達標,在網絡上,消費者容易對綠色農產品的口碑產生質疑。
2.2.2 信息傳遞滯后,市場營銷意識薄弱
相比東部省份,江西省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部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發展依舊相對落后,例如贛南革命老區屬于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區,互聯網的普及率偏低,綠色農產品網絡信息平臺構建不完善,農民獲取的市場信息滯后,難以把握市場供求關系。另一方面,農村貧困地區農戶文化水平偏低,市場營銷意識薄弱,不僅難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有效的市場信息,也不會利用互聯網銷售綠色農產品,年齡較大的農戶甚至無法接納綠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策略。
2.2.3 缺少專業營銷人才,缺乏個性化、精準化營銷方案
綠色農產品具有鮮活性,銷售周期往往相對較短,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制定專業的營銷策略,并完成銷售。江西省一部分綠色農產品銷售企業缺乏大數據時代專業的營銷人才,綠色農產品的銷售缺乏個性化和精準化的營銷方案,以至于大量綠色農產品的銷售只能通過傳統的渠道進行銷售,銷售周期長成本高,綠色農產品滯銷現象時有發生。
2.2.4 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單一,網絡銷售受阻
雖然江西省綠色農產品已經通過網絡營銷逐步開拓了省外市場和國際市場,但大多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網絡營銷對象以消費者為主,缺少可供綠色農產品二次加工等企業進行大宗交易的綠色農產品交易平臺,綠色農產品的分銷能力較差,此外,江西綠色農產品主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網絡營銷模式較為單一。實際上,網絡銷售模式除了電子商務外,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信息流等方式進行精準營銷。目前在網絡營銷模式的選擇上,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的營銷相對保守,利用大數據技術的網絡銷售方式,并沒有被充分地運用[2]。
3 大數據時代江西綠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3.1 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強監管、樹立口碑
江西省綠色農產品存在質量不一、消費者口碑下降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農戶沒有嚴格按照綠色農產品生產標準進行生產,農民合作社和綠色農產品銷售企業難以監管綠色農產品的質量,消費者無法辨別綠色農產品的品質,最終消費者口碑下降。因此,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綠色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實現綠色農產品生產到銷售的全程監督,保證綠色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滿足消費者對于綠色農產品“綠色”和品質的要求,提升綠色農產品的口碑。
運用大數據技術保證綠色農產品的品質,是綠色農產品營銷產品策略的基本要求,此外,想要長期持續的提升綠色農產品的口碑和市場份額,還需要加強綠色農產品的包裝形象設計,提升綠色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并運用大數據分析,了解消費者綠色農產品的購買行為,制定合理的產品組合策略。
3.2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農戶的市場意識
江西省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落后,尤其是部分貧困地區,就連基礎的網絡平臺、物流體系都不夠完善,農民不僅市場信息滯后,而且綠色農產品的銷售同樣相當困難,綠色農產品產“增產不增收”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政府通過資金補貼的方式,加強網絡平臺、物流體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綠色農產品銷售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完成綠色農產品營銷的基礎。
除此之外,農民合作社或綠色農產品銷售企業應定期組織網絡營銷技能培訓,加強農戶或綠色農產品銷售人員的市場意識,指導農戶或綠色農產品銷售人員整合綠色農產品市場相關信息,制定有效的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3]。
3.3 培養專業營銷人才,制定個性化、精準化的營銷方案
缺乏專業的大數據營銷人才是目前江西綠色農產品銷售最大的問題,一方面缺少專業的大數據營銷人才,綠色農產品銷售企業無法充分發揮大數據營銷的優勢;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消費的升級,消費者對于綠色農產品個性化需求快速增加,同時,在大數據時代消費者擁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對于綠色農產品的消費擁有更加豐富的選擇。
大數據時代綠色農產品的營銷,首要任務是引進和培養專業的大數據營銷人才,制定個性化的營銷方案,針對不同的消費個人或企業,要推出私人定制服務,培養可持續消費的高質量客戶,還需要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綠色農產品消費者進行細分,挖掘各類綠色農產品消費群體的購買行為,制定精準化的營銷方案,降低綠色農產品銷售周期和銷售成本。
3.4 發揮大數據營銷優勢,開發多元化網絡營銷模式
江西省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主要為電子商務平臺,網絡營銷渠道單一,沒有充分發揮網絡大數據營銷的優勢。實際上,除了電子商務平臺推廣外,搜索引擎廣告、信息流廣告等都是綠色農產品的大數據網絡營銷模式。近些年,隨著江西省大數據技術、V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綠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多元化探索初具成效,開發出了網絡直播營銷、網絡體驗營銷、網絡口碑營銷等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新模式,但在江西推動“綠色興農戰略”實施的進程中,基于大數據的網絡營銷模式探索還要繼續。
參考文獻:
[1] 佟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農產品營銷模式與創新策略[J].農業經濟,2019(6):138-140.
[2] 邱媛媛,馬瑩.大數據時代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平臺發展策略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9):17-20.
[3] 楚榮珍,張宇.大數據時代山區綠色農產品的營銷策略研究——以邯鄲涉縣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34):63-6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