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生偉
摘 要 當前,我國農業正在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而實現農業的機械化有助于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也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標志。而且,實現農業機械化有助于農村建設,有助于科學發展觀在農村的普及和貫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基于此,分析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現狀,找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促進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
關鍵詞 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現狀;措施探究
中圖分類號:S232.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74
農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能夠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非常重視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農業機械化能夠促使農村的勞動力得到解放,同時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而且,現代農業機械技術還能夠有效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在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上,使我國的農業生產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 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現狀
1.1 我國農業機械的擁有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農業機械的總動力不斷增加,且增長幅度還在逐年攀升,而且各種類型的農業機械數量也在呈倍數增長,農具的擁有量逐步減少,說明我國自從實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農戶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增強,更多的農民已經擁有了購買農業機械的實力。除了農業機械的擁有量增加外,農業運輸機械的數量也逐步增加,農用載具每一年的增長比例已經達到了50%,機動運輸船每一年的增長比例大約為20%[1]。此外,一些小型拖車、農用運輸車以及電動三輪車等農業機械的增長幅度也較大。農業運輸機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國農產品的流通更加方便,農村的商品經濟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農戶獲得經濟來源的途徑不再只是通過傳統的種植業,而是開始向其他領域拓展。
1.2 農業機械化的實際水平
截止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利用農業機械進行耕種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所有耕地面積的55%。2003—2019年,我國農業機械的耕地面積不斷增長,但每一年平均的增長幅度相對較小。根據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情況來看,耕作的機械化程度較高,但由于種種原因,其發展速度比較緩慢;播種的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但是其發展速度相比耕作較快;收獲的機械化發展程度和播種的機械化發展程度相似,發展程度較低,但發展較快[2]。
1.3 農業機械產品產量
從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工業化的發展速度就越來越快,尤其是農業機械的工業發展勢頭良好。當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農業機械工業體系,可以根據農業生產中的各種需求,生產出成套的設備或者是單臺產品,基本上可以滿足我國農業生產以及發展的各項需求。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及施肥機械等的建設過程已經逐漸趨于成熟,整體產量有所提高,但其他的農業機械產品產量均處于下降的趨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為農業機械產品的價格上漲,因此很多企業開始轉向生產非農業機械產品,除此之外,很多農業機械產品處于滯銷狀況,這也是企業減少生產農業機械產品的一個主要原因。
2 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機械分配不合理
雖然我國占地面積廣闊,但是由于人口基數較大,導致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小,農業機械分配不合理。在豐收季節,主要是一些小型的農業機械在農田中工作,中型和大型機械幾乎沒有用武之地。而且,由于我國種植的農作物種類較多,導致農業機械在工作過程當中經常出現農作物和機械不配套的情況,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效率。除了種植業以外,農業中還包括畜牧業和養殖業,但是由于畜牧業、養殖業發展比較分散,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影響,機械化程度較低,機械技術水平不合格,導致農業機械技術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需求[3]。
2.2 不同地區的農業機械技術發展情況不平衡
由于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導致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不同,再加上地區經濟的發展情況和生產水平不同,導致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情況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國東北地區農田面積較大,而且生產水平相對較高,因此該地區的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程度較高,而我國西南地區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勞動人口過剩,經濟發展速度也較慢,因此西南地區的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程度就相對較低。
2.3 農業機械化的生產規模比較小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正逐步向城鎮化方向發展,導致農田的實際耕種面積不斷減少,而且當前我國農民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為了能夠使家庭的經濟條件得到改善,很多農民都選擇進城打工,農村地區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不具備勞動能力,同時對于農業機械技術也不太了解,導致農業機械產品的銷售量降低。盡管國家一直在發展農業機械技術,但是大多數農業機械一般只針對單一的農作物生產,目前為止,國家并沒有研發出適用于多種農作物生產的農業機械,嚴重阻礙了農業的生產發展,同時還會導致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規模縮小。
2.4 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能力較低
每一個行業都必須保持一定的創新性,但是目前我國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能力比較低,導致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速度較慢。當前,我國生產出來的農業機械實用性較差,而且農業機械的外觀也沒有什么特點。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缺乏專業的農業機械研發人員,現有研發人員的工作經驗較少,創新能力相對較低。而我國之所以在農業機械方面的創新能力較低,主要還是受到了社會現實的影響。由于對農業行業存在偏見,很多學生在報考大學專業的時候,一般都不會選擇農業專業,而且農業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也比較懈怠,導致我國缺乏專業性較強的農業人才,農業機械始終沒有得到更進一步創新。
3 促進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的具體措施
3.1 建立健全農業機械技術發展機制
要想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業機械技術發展機制,就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國家在推行農業機械化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農戶的實際經濟狀況,對農戶進行適當扶持,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讓更多的農戶有能力使用農業機械產品進行農業生產。目前,我國大型、中型、小型農業機械使用情況不平衡,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針對這一情況實施補貼政策,鼓勵農戶進行包地生產,促使種植戶擴大生產范圍,方便管理,增加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頻率,使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如果某個地區的土地受到了地形以及水源等因素的影響,那么相關企業以及研發部門可以根據農業土地的實際情況研發出全新的小型農業機械,幫助農戶進行農業生產。國家還可以加大對農業機械技術的資金投入,使農業機械能夠在我國得到更好發展。
3.2 促進農業產業的區域化發展
在我國地形以及地勢特點的影響下,不同地區的種植業對于農業機械技術的要求完全不同。因此,國家在發展農業機械技術時必須要充分注意到區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農業生產,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充分發揮各個區域的土地優勢,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農業生產方式。在發展農業機械技術的同時,還要具體分析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史,針對不同地區的差異,發展具有該地區特色的農產品,并針對這些農業特色產品進行農業產業布局,有效利用農業機械[4]。
3.3 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的服務體系
伴隨著農村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國家必須創新農業生產服務體系,以保證農業機械化能夠在我國農村得到可持續發展。當前,國家大力促進農村服務組織發展,鼓勵農戶和服務組織進行溝通和交流,促使農戶積極向服務組織尋求幫助。通過鼓勵和支持農村服務組織的發展,可以有效解決農民在使用農機過程中的問題,同時規范農業生產。
3.4 提高企業對于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能力
為了促使企業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國家和企業在制造農業機械的時候必須考慮區域的自然環境和實際情況。國家要加大政策扶持,鼓勵農戶使用新型的農業機械產品;農機研發部門必須要重視農業機械的質量,可通過培養更多的高新技術人才,在技術研發上投入更多資金,來保證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雖然在農業機械技術發展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國家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進步。目前,為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必須明確農業機械技術在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具體的解決措施,保證農業機械化能夠在我國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國成.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與發展[J/OL].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11):111[2019-09-10].https://doi.org/10.14031/j.cnki.njwx.2019.11.097.
[2] 翟勇.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6):58,60.
[3] 周陽.液壓技術在現代農業機械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山東工業技術,2018(14):67.
[4] 趙大勇,李向軍,劉宏梅.液壓技術在現代農業機械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時代農機,2017,44(7):4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