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懷騰++闞冰
[摘 要]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調節負荷的能力與燃燒適應性非常強,并且具備非常低的污染控制成本和十分高的燃燒效率,因而被普遍地應用于實踐中。為此,本文闡述了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現狀,以及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循環流化床 鍋爐技術 發展現狀 前景
中圖分類號:TK229.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9-0175-01
引言
當前時期,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是燃燒煤炭應用的主要爐型,應用這種鍋爐技術能夠使煤炭的清潔燃燒實現。可是,針對我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現狀而言,其中還面臨著難以處理的問題和矛盾,要求實施有效的策略來完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進而確保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以后的發展。下面,筆者主要對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現狀以及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
1 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現狀
自1960年我國首次對流化床鍋爐技術進行應用開始,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之后,我國的流化床鍋爐技術日益進步和發展。其中發展過程歷經三個時期,即改造舊鍋爐、開發新鍋爐、設計制造循環流化床鍋爐。
在開始應用流化床鍋爐的時期,因為缺少充足的經濟條件,選用的燃料質量不高,在這個時期重點是改造一部分工廠應用的鏈條鍋爐和塊狀鍋爐,從而使鼓泡流化床鍋爐形成。在實際中應用鼓泡流化床鍋爐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之處,最為明顯的不足之處是燃燒煤炭的應用效率非常低,以及在燃燒的時候含碳量超標的飛灰會形成,這會嚴重地危害生態環境。
第二個時期是立足于鼓泡流化床加以完善,這能夠使鼓泡流化床的熱效率提高30%,從而對褐煤流化床鍋爐這種新型的鍋爐進行了研發,從而將其熱效率提高到至少80%。
第三個時期重點是設計和制造創新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其聯合應用了第一時期和第二時期的兩種鍋爐。如此一來,能夠使飛灰當中的碳含量大大地減少,從而實現凈化空氣的效果,在有關科技工作者持續優化的基礎上,當今在鍋爐廠當中普遍地應用一部分大規模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能夠明確的是循環流化床鍋爐具備非常理想的應用前景。
2 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前景
2.1 超臨界大型化的發展前景
循環流化床超臨界具備自身特殊的燃燒特性,其能夠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煤粉熱流一般會低于循環流化床鍋爐,鑒于此,要求的水冷壁比較高。循環流化床鍋爐在應用的時候,其形成的固體傳熱系數跟鍋爐的溫度呈現反比例。并且,固體濃度和固體傳熱系數間也是存在發比例的聯系。換言之,鍋爐的溫度愈低,那么固體的傳熱系數就愈高。如此的聯系能夠有效地控制和調節水冷壁溫度,確保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具備理想的應用效果,從而能夠促進超臨界大規模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
通常而言,超臨界鍋爐的優勢是損耗煤炭少、運行效率高、排放污染物少等。對于應用一級飛灰分離循環燃燒技術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來講,鍋爐的系統非常簡單,方便實施大型的生產技術。除此之外,不管是我國開發的水冷型分離器與下排旋風分離器,還是外國研發的方型分離器,都可以跟鍋爐本體相融合,從而能夠實現大規模的機型。
2.2 防磨損技術提升的發展前景
處于高溫運行過程中的鍋爐當中的高溫固體材料是高速運行的,為此,熱沖擊會嚴重地磨損爐內的受力面。因此,對鍋爐防磨損技術的探究有利于設備應用年限的延長。當今應用性能較高的耐火材料是最為有效的防磨措施,這樣能夠確保金屬應用年限的延長以及流化床運行的安全性。
2.3 深度脫硫的發展前景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特點是低溫燃燒與分級供給空氣燃燒,因此有助于形成氧氮化合物,相比較于相同時期的鍋爐,可以使氧氮含量降低20%,控制一氧化氮濃度在300mg/m3以下,在我國提升對其排放指標的影響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方向是鍋爐的深度脫硝。在我國公布的火電廠排放的污染物指標當中,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標為400mg/m3,相比較于傳統的濕化脫硫,將石灰石添加在循環流化床當中能夠實現理想的脫硫效果。然而,要求對灰渣進行處理。為此,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個重要發展前景就是對CFB鍋爐的深度脫硫。
2.4 能源綜合性應用的發展前景
短缺能源這個問題是世界性的。為此,綜合應用能源是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一個發展前景。綜合應用能源涵蓋非常廣的范圍,像是可以借助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這個平臺優化應用一部分低級的能源;加工整合其它的能源、原料和循環流化床鍋爐,從而高效地應用能源;綜合地應用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形成的灰渣。針對當今來講,綜合地應用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形成的灰渣是發展的難點所在。這是由于將石灰石添加在鍋爐里面來實現脫硫,可以實現理想的脫落成效,可是會使灰渣的數量增多。怎樣探究出適宜的處理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灰渣的方式是當今國內外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分析的一個重點問題,同時也是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前景。
3 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能夠進一步地發展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要求不斷地優化和完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當然,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具備非常大的應用優勢,其在未來的市場中有著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堅信在以后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會更加深入地改進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進而促進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岳光溪.循環流化床技術發展與應用(下)[J].節能與環保,2004(01).
[2]肖平,蔣敏華.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發展前景[J].熱力發電,2004(01).
[3]汪波.法國循環流化床技術大型化最新發展[J].山東電力技術, 2003(04).
[4]劉德昌,吳正舜,張世紅,陳漢平.我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發展現狀和建議[J].動力工程,2003(03).
[5]劉靜,王勤輝,駱仲泱,岑可法.600MWe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的設計研究[J].動力工程,2003(01).
[6]王文龍,施正倫,駱仲泱,岑可法. 流化床脫硫灰渣的特性與綜合利用研究[J]. 電站系統工程,2002(05).
[7]王樹榮,方夢祥,駱仲泱,李絢天,倪明江,岑可法.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型化關鍵設計問題研究[J]. 熱力發電,2000(04).
作者簡介:
渠懷騰(1986.01.03-),男,漢族,山東省滕州市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循環流化床鍋爐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