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賀
摘 要 近年來,東北地區玉米栽培面積逐漸擴大,玉米產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仍然無法滿足日漸增長的玉米需求。東北地區作為我國最大玉米生產區域,應當充分發揮地區優勢,促進玉米高產栽培。基于此,分析東北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東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23
在我國,除了水稻之外,玉米是擁有最大種植面積的農作物,人們對于玉米的需求量也非常高。因此,提升玉米產量和質量已經成為目前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的主要目標。科學正確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有助于玉米產量、質量的提升,能有效加快玉米生長速度、提高玉米適應性,使其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茁壯成長。
1 東北地區玉米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1.1 選種問題
當前東北地區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影響玉米種植的質量,不能顯著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玉米品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玉米的優劣,是玉米高質量、高產量的前提。然而在實際的玉米選種中,玉米種植戶選種方式單一,大多選用往年的舊品種進行種植。但是,種植地長期種植同一品種的玉米,會導致土壤營養成分的流失,所種植的玉米不能得到大量的營養,進而導致玉米產量隨之降低。另外,在長期選用舊品種進行種植時,舊品種玉米對于農藥的抵抗力會逐步上升,無法有效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難以保證玉米的質量,影響東北地區玉米的栽培[1]。
1.2 水土肥問題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適當的水土肥控制能夠滿足玉米種植的營養需求。但在東北地區實際玉米種植過程中,玉米種植戶沒有對水土肥進行嚴格的管控,很少在種植工作開始前深耕種植地,導致玉米種植地土壤蓄水能力和活力降低,難以對土肥進行調節平衡,影響玉米對養分的攝取。另外,種植戶對土壤酸堿平衡、營養元素平衡認識不足,在種植過程中會忽略對土壤酸堿和營養元素的調節,因此影響了玉米的生長速度和產量,無法實現高產栽培目標。大部分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戶還在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進行玉米種植,玉米生長所需水量、肥料均未得到科學的論證,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水量灌溉過多或過少、施肥量過多或不足等問題,嚴重時還會導致玉米出現爛根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東北地區玉米的生長[2]。
1.3 田間管理問題
在玉米播種灌溉后,還要定期對玉米進行田間管理工作,有效預防病蟲害。然而在東北地區實際的玉米種植工作中,田間管理力度過低,管理工作缺乏科學性,當玉米遭受到病害蟲為害時,大多數玉米種植戶在未明確病害蟲種類和災害類型的情況下,就濫用化學藥劑,不僅無法達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還會對種植地生態環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長期以往,不僅會降低土地活性,不利于玉米種植,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3]。
2 東北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選擇合適的播種時期
東北地區在采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種植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種植準備工作。播種期的合理選擇會對后續玉米種植栽培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在種植工作開始前,種植戶需要先根據玉米種植要求選擇合適的播種時期。一般玉米播種時期選擇需要考慮到玉米萌發所需的最低溫度、玉米在生長季節是否能夠成熟以及種植土壤的情況,保證玉米能在合適的時間萌芽、發育。根據多年種植經驗了解,玉米苗的最低萌發溫度為6~7 ℃,玉米幼苗合適生長溫度為10~12 ℃,種植地水量要控制在60%以下,在這些條件下種植出來的玉米質量更好、發芽率更高、出苗也更加整齊。
2.2 選擇播種方式和播種量
選擇合適的播種時期后,種植戶還需要根據玉米的收獲方式確定播種方式和播種量。目前東北地區玉米收獲方式和播種方式以機械為主,所以玉米播種主要以60 cm+40 cm的寬窄行播種和60 cm的等行距播種方式為主。玉米播種基本上使用氣吸式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每667 m2田地的玉米播種量為8 000~10 000粒。玉米播種量還要根據不同的播種方式和種植密度改變,其目的都是為了提升玉米產量[4]。
2.3 確定播種玉米的品種
在播種工作開始前,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戶還要科學多樣地選擇播種玉米的品種,避免單一品種種植而對土壤帶來不利影響。玉米種植品種的選擇不僅要滿足東北地區相關部門的審定要求,還要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氣候變化以及玉米種植的要求等進行品種選擇,保證所選擇的玉米品種是最適合該地區種植的品種。同時,為了能提高玉米出苗率和存活率,避免種植過程中出現玉米苗大小不一和三類苗的情況,種植戶在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后還要對種子進行分級篩選、晾曬包衣,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和質量[5]。
2.4 確保播種質量,進行種植灌溉
玉米播種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玉米的生產質量和生產產量,所以要想實現高產量的玉米種植,就要先從播種質量出發,以播種質量提升為目的進行玉米種植灌溉。在玉米種子播種前,玉米種植戶可以通過對種植地的精細化深翻,盡量保持土壤的細碎度,提升土壤活力,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的種床環境,確定合理的壟形標準,為后續播種工作打好基礎。為了后期盡可能少地出現雜草問題,玉米種植戶可以選用一定濃度的乙草胺,均勻地噴灑在土壤表面,并對玉米種植地實行土壤封閉,為優質高產玉米的種植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玉米種子播種后,要根據播種前后一段時期的天氣、降水量、泥土含水量等因素對種子進行首次灌溉,后續結合種子生長實際情況進行灌溉,保證玉米種子生長水分需求得到滿足。
2.5 合理確定玉米密植度
玉米種植密植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玉米產量和生長質量造成影響,所以要想保證東北地區玉米高產量種植,玉米種植戶還要合理確定玉米密植度。玉米密植度的確定取決于降水量和土壤土質,因此在確定播種密度時,種植戶要了解近期降水量和土壤土質。當降水量較低時,可適當降低玉米種植密度,稀疏排列玉米種子,保證玉米種子可以汲取到充足的水分萌發幼苗;當降水量較高時,玉米種植密度應適當調大一些,玉米種子排列密集,防止玉米根系吸汲水分過多而出現爛根現象。此外,玉米種植密度還同種子品種、種植地區有著很大的影響,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才能保證玉米栽培種植的合理性[6]。
2.6 科學進行玉米施肥工作
玉米生長需要養分,所以在栽培種植過程中,還需要適當進行養料施肥工作,滿足玉米生長需求。處于不同生長時期的玉米苗對于肥料需求有所不同,所以在進行施肥工作時,玉米種植戶要了解玉米苗的生長時期及養料需求,而后再根據地區種植特點和玉米種類進行肥料選擇,必要時可以輔助一些基肥,并逐步進行孕穗肥、葉面肥、花粒肥和提苗肥的追施工作,始終保持充足的營養供應,從而促進玉米幼苗健康快速生長、抽穗、結果,保證玉米苗茁壯、整齊,根系正常發育,嚴格管控玉米種植生長工作,大大提升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的產量,為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2.7 加強田間管理力度
加強田間工作管理力度,可以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玉米種植過程中要經常觀察玉米苗的出苗情況,根據出苗情況進行移苗補栽工作,在玉米首次出苗后必須進行灌溉,保證玉米有充足水分維持生長。移苗補栽的玉米苗栽種深度一定要到達25 cm,這樣玉米苗根系才能良好發育,在生長前期有較好的長勢。如果在3葉期后發現玉米種植地長出雜草,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在保證玉米健康生長的基礎下進行除草工作。如果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必須要注意噴劑不能對玉米植株造成損害,嚴格保證玉米的生長質量。在玉米植株生長過程中還要密切注意植株的水量需求,給玉米植株提供充足的生長水分,有效提升東北地區玉米產量。
2.8 及時防治病蟲害
玉米種植戶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還要注意預防病蟲害帶來的為害,及時觀察玉米長勢,一旦發現病蟲害,要立即明確病蟲害的類型,并針對性地進行防治工作。玉米常見的病蟲害高達30多類,病蟲害對于玉米生長質量和產量也有著極大的影響。據研究觀測發現,大斑病是玉米病蟲害中的高發問題,特別是在中溫、高濕條件,都為大斑病為害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發現大斑病為害時,種植戶要根據玉米的長勢及大斑病情況合理使用藥品。實行輪作栽培技術,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玉米抗病性,降低大斑病帶來的影響。
3 結語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對我國東北地區玉米種植來說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玉米栽培的產量,滿足日益增長的玉米需求量。因此,東北地區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學會應用高產栽培技術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進行播種灌溉,加強玉米田間管理,有效防治病蟲害,促進玉米更好地生長。
參考文獻:
[1] 王冰雪.東北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析[J].科普園地,2016(3):156.
[2] 袁紅光,閆忠,姜力.淺析東北地區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科技經濟導刊,2017(17):151.
[3] 齊明.淺談東北地區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家科技,2017(6):57.
[4] 吳曉煥.淺析東北地區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科技經濟導刊,2016(9):110.
[5] 李文濤.玉米高產栽培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7(17):221-223.
[6] 周精華,田祖慶,揭雨成,等.東北地區夏玉米機械化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北方農業,2016(10):43-4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