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東陽有“中國木雕之都”的雅稱,東陽木雕始于唐、盛于宋、繁榮于當今。
東陽木雕是以平面浮雕為主的雕刻藝術,其多層次浮雕、散點透視構圖,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因保留了原木天然紋理色澤,所以色澤格調高雅,又稱“白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2006年5月20日,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故宮及蘇、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留世。東陽木雕與青田石雕、黃楊木雕都源于浙江,稱為“浙江三雕”,覆蓋全國,享譽世界各地。
東陽木雕多以人文歷史和戲文故事、花鳥草蟲為題材,廣泛應用于建筑和家具、器皿。
東陽木雕以師徒單一傳承為主,在東陽雕刻比賽中第一名被尊稱為“木雕皇帝”,至今傳到第六代。
中國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福州是根藝的故鄉,根雕是福州聞名遐邇的特藝之一,堪與木雕、壽山石雕、脫胎漆媲美。
福建地處亞熱帶,山高林密,木材、根材資源豐富,所以根雕與自古以來興旺發達的木雕、竹雕伴隨而生。福州有此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上人才濟濟,創作實力雄厚,因此成為八閩根藝的龍頭。早在20世紀30年代,徐炳欽等人就嘗試以根造型,到20世紀60年代,屠一道、林祥吾等人更潛心此藝,集其大成,成為本地根雕藝術的“開山祖”。屠老的作品早就擺進了人民大會堂,成了國寶級的名作。土生土產的“根疙瘩”登上大雅之堂,增強了福州根藝者們的精品意識。老一代不僅留下了寶貴的作品,還熱心傳經帶徒,讓后輩“青出于藍勝于藍”。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的根雕藝術空前繁榮,并成立了“逸仙藝苑”,組織指導根雕、盆景創作與交流,新人脫穎而出,佳作爭奇斗艷,涌現出屠剛、屠羽、屠亮(“屠氏根雕世家三兄弟”)以及鄭大木、李成榮、黃榕國、林興坦、林學善、陳琰、潘發清等一大批根藝家。其中不少人近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還有廣大業余根藝愛好者活躍在基層,以根雕創作開展各種形式的展銷活動,豐富了城鄉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福州根雕巧借天然,并貫穿于創作的始終。具有自然形態美和創作價值的根材,有的一目了然,可以確定創作主題,但這種情況極少,大多數是第一印象覺得其形態美,可以用來創作點什么,但究竟創作什么并不清楚。一個七枝八杈、形態復雜的根體,經過作者推敲確定主題后,下一步就是制作階段。在制作時要貫徹“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則,圍繞主題思想,巧用心計,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對局部做少量的修飾和必要的雕琢外,重點應放在巧妙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上,如枝、須、洞、節、疤、紋理、色澤、態勢等,盡量使這些天然特點和神韻,在已確定的藝術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體現。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因材施藝,進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結合起來,實現原定的創作設想,雖經施藝但不留明顯痕跡,從而使整個作品的藝術風格渾然一體。
筆者作為東陽“木雕皇帝”傳承人,受前輩的影響,對東陽木雕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小就拜張英鐘先生為師學習東陽木雕技藝,特別是對裝飾性木雕有了很深的領悟。1994年懷揣著木雕夢想和創業的渴望跑到福建福州木雕店打工,從客戶的交往中,找到了制作牌匾、板雕的商機,于是就從一家板雕小作坊起步,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創辦了福州鼎銘工藝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各種木雕藝術品和傳統家具。
在福州創業期間,堅持誠信經營,以藝取長,以藝交友,博采眾長。所創作品逐漸被福建藝術界名家所賞識,如中國著名書法家陳奮武先生、福建文化名家陳章漢先生、著名畫家陳初良先生、福建省文史館老館長盧美松先生等,對筆者所創作品贊譽有加。在堅持生產發展的同時,也不忘遍訪名師,并與東南亞大師進行廣泛的交流,造就了特色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產品魅力。結合東西方藝術創作特點在藝術手法上,從虛實關系、透視關系、明暗關系充分展示畫面主題和內容,打造出鼎銘工藝品牌。
“天地以生氣渾成,木雕以刀筆取之。”筆者深得其中妙理,福建豐富的樹根資源為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作為離鄉多年的游子,把對樹根的敬仰當作對家鄉的思念,近年來隨著交流的廣泛和學習的深入,特別是作品《清明上河圖》獲得全國獎項后,筆者更堅定地把目光投向了鄉愁、農耕和土地,經過研究,把東陽的傳統木雕技藝和福建的根雕手法與傳統易經文化結合起來,取兩家之長,用易經理論指導去創作土地系列的農村題材成為藝術自信和藝術自覺,特別是尋常的表現對象,一經其刀筆的加工,總能化蛹成蝶,化腐朽為神奇,具有盎然的生趣與味之不盡的生活哲理。
在筆者的作品中,有對“人”這一母題的獨特詮釋,有對故土眷戀的纏綿,也有對鄉土流風、歷史文化余韻和家風家訓的敬畏。根須之間,生動多維地顯現了其個人藝術審美特征和藝術風貌。這些凝聚著甘苦的心血之作,不難窺見探索發展中傳承了刀刻藝人的功力、智慧和哲思。在沉靜中欣賞,在心靈中感悟、創作成為筆者一生的追求。
[作者簡介]
張丁華,生于建筑、木雕之鄉浙江東陽。家里父輩均從事木雕工藝事業,從小耳濡目染。初中畢業后,就開始從事傳統東陽木雕工藝。1988年拜師于雕花皇帝傳人門下,后入東陽木雕總廠學習深造。學藝成后,南下福建,邊打工邊學習福建龍眼木雕和閩侯上街根雕。從2010年后自立門戶,于閩侯上街創立福州鼎銘工藝品有限公司。帶領團隊五十人將東陽木雕與閩侯上街根雕造型相結合,也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雕刻師和木雕愛好者。2016年通過操作技能綜合考試,評為一級技師。同年參加福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組織的專業培訓學習。2017年在福州閩侯根雕產業創意園成立3000平方米的根雕木雕創作基地。作品受到同行前輩的一致好評。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