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軼群


“老樹兜”是金寨玉玉雕家王建國的藝名,流露出質樸、寧靜的秉性,傳遞出歲月年輪所特有的老練感,正如他對技藝、對事業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執著。
老樹兜是一位資歷深厚的玉雕長者,曾先后跟隨顧國鈞、張敬國等行業前輩學習,悉心鉆研玉雕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并將各位老師的風格、特點、雕刻手法融會貫通,巧妙運用到金寨玉的雕刻中。經過了數十年的積累,得以厚積薄發。
他的玉雕,造型古樸、風格別致、雕刻技法老練成熟,這一切都離不開他深厚的積累與無盡的求索。
金寨玉是徽玉的一種,產自大別山深處,其特征是顏色豐富、色彩飽和度高,因此特別適合俏色巧雕。老樹兜在雕刻技能靈活運用的基礎上,利用其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充分展現了金寨玉石的魅力,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達到了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
《寶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件具有濃濃文化氣息的玉雕擺件。這件作品色澤金黃,流露出中國傳統的富麗氣息;樸實無華的磚墻造型,象征充滿財寶的倉庫,一只瑞獸徘徊其上,回首張望,雕工精美,活靈活現。曲與直、繁與簡、動與靜,在這方寸之間巧妙融合,形成了完美的對立統一關系,體現出老樹兜玉雕設計、工藝的嫻熟。
老樹兜的老練,還在于因材施藝,巧妙構思,將材料的天然美質最大限度地發掘,并呈現給觀者。他最擅長利用金寨玉石特殊的形態特征,深入解讀,進行創意設計,在巧雕的基礎上另辟蹊徑獨創了一種“另類”的雕刻手法。這種雕刻手法更注重玉石天然皮色、石紋、水晶等要素,以此為框架,填入自己的創意思路,創作出天人合一作品。這為他打開了更加寬闊的藝術視野,成為他作品最大的特色。
老樹開繁花,老樹兜技藝之“繁”,就在于他能巧妙利用玉石的天然要素,輔之以數十年的技法沉淀,創作出精美、華麗的玉雕作品。
這種繁盛氣象,可以從《喜上眉梢》等作品中窺出幾分玄機。《喜上眉梢》根據玉石的天然形狀、材質巧雕而成,將表皮粗糙的部分塑造成巖土形象,茂密的梅樹生長其中,扇形的構圖呈現出勃勃生機。這一樹的梅花,清幽、茂密,每一片花瓣都有獨特的形狀,足見用功之深,兩只喜鵲嬉戲在花叢中,身形輕盈,宛若精靈,營造出自然之趣、春日之美。
“喜上眉梢”是中國傳統的吉祥主題,在老樹兜的作品中,這樣的題材還有很多,龍鳳、玉蘭、牡丹……都是他擅長塑造的玉雕形象。老樹兜非常注重吸收傳統民間文化的精髓,喜歡和金寨民間老藝人交朋友,切磋技藝,汲取營養,博覽眾長的姿態使他駕馭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成果豐碩。業余時間,他還訪遍家鄉的古剎民居、歷史遺跡,發現先人留下的獨特藝術價值,并將其借鑒到金寨玉雕刻技藝上,傳統與現代在他的手中相融合,古老的民間藝術借助他手中的金寨玉,再次發揚光大。
老樹兜常說,自己只是一介匠人,為金寨玉雕的傳承盡自己的一份力氣。傳承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從前輩的手中接過玉雕技藝,豐富發展,是“承”,如何將自己的事業傳下去,增添更多的創新元素,這也是老樹兜經常考慮的問題。
老樹兜雕刻手法以創新為特色,銳意進取、不落俗套,在傳承8000年玉雕技藝的基礎上緊跟時代步伐,講求出奇制勝,另辟蹊徑,得到眾多業內人士、專家的好評,他把金寨玉的美發揮到了極致。除此之外,老樹兜還非常注重玉雕文化的傳承,他說,當今玉雕行業正處于傳統復興的關鍵時期,而人的一生光陰有限,傳承的火炬需要代代接力。迄今為止,他已授徒20余人,立志將自己在玉雕行業創下的累累碩果代代傳承。
王建國
王建國,網名老樹兜,安徽省金寨縣人。20世紀80年代師從國家級玉雕大師、上海市玉石雕刻廠廠辦學校專業教師、創作組組長顧國鈞先生。
90年代初又師從玉石考古專家、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會會長、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主持凌家灘遺址發掘的張敬國教授。
由于癡迷于金寨玉的雕刻,其作品深得玉石界專家學者、藏家喜愛,多次獲得省、國家級大獎。中國玉雕界最高獎項“天工獎”還專門為老樹兜的作品出了專輯。2015年被評為首屆安徽省玉雕大師。
本人非常注重文化和雕刻技藝的傳承,自玉石雕刻傳統制作工藝復興以來,已授徒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