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云 王聰
摘? ? 要:隨著我國“提升消費品品質”目標的提出,旅游業要實現服務品質的提升同樣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此,通過對旅游行業工匠精神內涵的分析,從建設融合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推進融入工匠精神的課程教育、搭建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平臺、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師資隊伍等方面,提出應用型高校旅游類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以期為當前應用型高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新的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旅游類專業;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19)04-0063-05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提升消費品品質”時,強調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概念第一次出現在治國安邦的文件之中,顯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訴求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共識。[1]而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是決定我國旅游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旅游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就需要使他們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應用型高校旅游類專業教育承擔著為旅游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將工匠精神的培育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中,既是對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精神的落實,又能為新時代旅游業輸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本文從多層面來探討旅游類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1? ? 旅游業“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作為當下所積極倡導的職業精神,從本質上講,是從業者的一種行為表現和職業理念。“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體現在企業的生產與服務之中,但卻養成于教育過程。新的時代賦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內涵,隨著全球旅游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者對旅游產品、服務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旅游業發展的新要求,需要旅游從業者牢固樹立精品意識,以精益求精、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創新進取的積極面貌,使得旅游產品向著差異化、個性化、精細化,旅游服務朝著規范化、人情化、便捷化方向發展[2]。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旅游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就是旅游業賦予工匠精神的新內涵。
2? ? 旅游類專業學生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1? 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勵機制,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3]。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格外重視并加速推動工匠精神在大學生教育中的傳承與發揚。應用型高校處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產業鏈的“生產環節”[4],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學生就業與創業的重要職責。旅游類專業所培養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理應承擔社會所賦予的職責。
2.2? 旅游業職業特點的需要
旅游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多數是在服務性行業就業,如酒店、景區及旅行社等。當下旅游企業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服務方式從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轉變,必然需要從業者素質的全面提高,要有工匠精神,即要具備較強的精品、創新和服務意識,較好的創意、策劃和服務技能,較高的交流、溝通和應變能力等。如:旅游(產品)項目策劃實質是一種文化創意,需要用敬業細致的工匠精神去全面深入調研。主要調研政策、經濟環境的變化,消費者需求升級變化,同業旅游產品等情況,從而精心設計和打造出具有個性化、差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
2.3? 大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需要
旅游業因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在招聘新員工時,除了重視應聘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更注重其工作嚴謹、敬業、創新及吃苦耐勞等品質,這些要求基本上與工匠精神的本質不謀而合。因此,旅游類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深刻領會工匠精神的內涵并積極踐行,以增強自身的職業競爭力,為走上職場更好地服務社會、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打下良好基礎。
3? ? 應用型高校旅游類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個持續不斷地感知、升華及內化的過程[5],為了培養旅游類專業大學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需要將工匠精神培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多管齊下、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漸漸養成工匠精神。
3.1? 建設融合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
高校是弘揚和傳承文化的重要陣地,校園文化是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高校應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使工匠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實現工匠文化與傳統文化、地方文化、校史文化、工程文化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熏染作用,營造出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環境,使大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養成高尚的職業品行,內化為自身的工匠精神[6] 。
3.1.1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主要以思想觀念的形態表現出來,卓有成效的精神文化建設能培育出有利于工匠精神深入學生內心的肥沃土壤[6]。因此,應用型高校應當突出自身的優勢學科和專業,注重應用性的辦學特色,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新時代要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國工匠精神一致的內容,開展工匠文化教育。通過對古今中外杰出工匠事跡和歷史貢獻的宣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信念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