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



人有“五感”,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通過這五種感覺來認知世界。因為有“五感”,我們的世界得以豐富多彩。藝術也需要多維度的感知,如何讓陶瓷藝術帶給人更加豐富的感知體驗,是陶瓷雕刻大師汪長勝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景德鎮被譽為“瓷都”,陶瓷藝術在這里傳承千載。千百年來,瓷器在傳承中形式不斷豐富,技藝不斷提升,但質感的缺失,一直是隱藏于陶瓷發展史“土壤”之下的“短板”。精巧的紋飾造型是視覺之美,叩擊之時的清脆聲響是聽覺之美,觸覺、味覺和嗅覺的缺席,在汪長勝看來,是陶瓷藝術有待被打通的“命脈”,只有“五感”俱全,方能成就陶瓷藝術不滅的光輝,為此,他潛心研習技藝,厚積薄發,一干就是二十年。
汪長勝,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陶瓷雕刻)代表性傳承人,1999年師從景德鎮民間老藝人、陶瓷雕刻界元老、被稱為“號牛師傅”的汪雨生學習陶瓷雕刻工藝,至今已有二十個年頭。
二十年的深入學習,讓汪長勝更熱愛瓷雕行業,尤其對陶瓷雕刻技藝情有獨鐘,在刻苦鉆研及名師藝人的指導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創作靈感日新月異,推出一系列佳作,鋪平了自己的藝術道路。
汪長勝為瓷器藝術注入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的元素,讓陶瓷作品“五感”俱全,賦予了陶瓷更加鮮活的表現力、感染力、影響力。
首先,是觸覺。在汪長勝的手中,瓷瓶不再是尋常的瓷瓶,瓷畫也不是普通的瓷畫,他嫻熟地將陶瓷藝術與浮雕技藝融會貫通,使瓷器擺脫了平面的束縛,向空間延展自身的魅力。《和諧盛世》是他的代表作,這件瓷瓶渾厚、華美,用繁盛的蓮花、蓮葉表現盛世的蓬勃之美。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花、葉、苞、莖全部立體可感,用手觸摸,指尖仿佛流淌著花的華美、葉的冰柔,朵朵漣漪,亦可觸可感,十分精彩。
汪長勝瓷雕的“味覺”,是意蘊悠長的境界之“味”。他的藝術不以繁復精巧的裝飾取勝,而是氣勢磅礴,大氣果斷,用有限的空間塑造無限的意境,讓觀者感嘆于其中的別樣滋味。例如,在瓷板畫《岳陽樓》中,他用長達兩米的畫幅,渲染出氣壯山河的豪放品味。通篇的紅、黃暖色系熱情奔放,好似火辣的激情,閃耀著、跳動著、灼燒著,意味無窮。
瓷本無味,何來“嗅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是藝術的靈魂,汪長勝的瓷雕作品,釉色明艷、大膽、奔放,這樣豐富的畫面,可以充分調動起人們的通感,設計有了形象、溫度、氣息,新鮮而生動。透過《和諧盛世》的朵朵荷花,我們不難嗅到夏日特有的那份幽香;遠觀《岳陽樓》,“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的清新氣息,也似乎撲面而來。
通感來自匠心,匠心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積累、思考、摸索。熟悉汪長勝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頭腦靈活的聰明人,思維廣闊,奇思妙想源源不斷,這為他的瓷雕藝術開辟出廣闊的空間。
汪長勝謙虛地說,自己不是什么藝術“天才”,靈感與創新,其實源于生活感悟,是生活之美賦予了他創作的動力,也正是熱愛生活的心,使他在創作時明快、自然、平靜,他將這些精神融入自己作品中,創作出一件又一件感知立體、引人入勝的瓷雕佳作,成為景德鎮陶瓷行業的“常勝將軍”。
汪長勝
出生于江西鄱陽,畢業于景德鎮技術學校。現為江西省工藝美術師,中國技能資格二級技師,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陶瓷雕刻)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南昌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客座教授。2018年成立景德鎮市汪長勝陶瓷藝術館,現為景德鎮市新生代企業商會常務理事單位。
2013年,陶藝瓶《九宮圖》獲得江西省首屆“唐英杯”高技能獎。2014年,瓷板《人間山水》獲得江西省工藝美術館藏二等獎。2017年,梅瓶《幸福》榮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18年,作品《牡丹紋斗笠碗》榮獲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19年,作品《和諧盛世》榮獲中國(溫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創新設計大賽金獎。2019年,一尺八方瓷板畫作品《榴枝黃鳥》榮獲第九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