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玉雕藝術是中國眾多藝術門類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玉雕以其特有的質地展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題材,為了突出玉石材質本身的特征,需要在設計上進行不斷的飛躍以及創新,突出玉石本身的材質以及藝術的形式美感,在此探討現代玉雕藝術中的形式美,分析如何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實現玉雕設計的新發展。
[關鍵詞] 玉雕設計;現代藝術;形式美
玉雕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門集合文化和藝術的綜合審美展現方式,玉雕的題材范圍廣闊,常常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征,發展至今,玉雕的應用場景也發生了一定轉變,現代玉雕藝術和傳統玉雕相比,在題材上更加多元,而且更偏向于寫實和寫意的作品。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的融入,也讓玉雕作品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形式美與玉雕設計
玉雕藝術發展至今已經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民族特性相融合,而形式美這一概念則來自西方美學體系,然而藝術是共通的,將玉雕的美和設計形式美融合在一起,屬于同構異質,兩者的相互融合能增強玉雕材質和藝術表現形式上的聯系,讓玉雕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從概念上看,形式美指的是物質本身的自然屬性和組合。融合之后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形式美也是一種多樣統一的和諧象征,既包括外部的展現形式,也包括內在文化內涵的特征,內在和外在的統一才能讓人們在觀賞時獲得審美體驗。
形式美與玉雕設計的融合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玉雕的材質本身具有溫潤雅致的特征,在進行雕刻設計時要考慮到玉石本身的材質美感;其次,在進行玉石雕刻時要注重其圖形本身的美感;第三,設計與玉石本身的融合,要能突出玉石的韻味美,從而將材質和雕刻技法完美融合,實現和諧美感的塑造。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形式美與玉雕藝術本身并不矛盾,反而是相互印證和統一的。玉雕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內涵的象征,具有形式美感的特征,在雕刻技法的突出下,玉雕本身的文化內涵也會得到強調。形式美在玉雕設計中也表現在對傳統圖案紋樣進行抽樣提煉的藝術創作過程,將形式美和玉雕設計相融合是激發玉雕設計想象空間、拓寬玉雕藝術發展的有效手段。
二、在玉雕中運用現代抽象構成法則
從形式美的理論體系上看,可以從物體本身的線、面、質地、色彩等角度進行關于美感的構建,以上幾個方面除了可以進行單一展示之外,也可以多種形式綜合展示。可以說在形式美的塑造上,需要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注重比例關系的塑造,從而提升作品的美感價值。傳統的玉雕設計中更偏向于塑造寫實的形象,如動物、神獸以及景觀等,這種寫實和具象的表現形式更貼近生活。
玉雕藝術發展至今從原本的具象朝抽象方向轉變,這也意味著在形式美感上突破了傳統的點、線、面元素束縛,在設計的題材以及雕刻展現技法上更注重玉石本身的形狀以及形體特征,在現代藝術的構成法則中,形式美感也重在突出美學規律、實現對稱與平衡比例和尺度等相關藝術原則,所以在進行現代玉雕設計時要能關注到玉石本身的材質以及藝術題材之間的聯系,運用抽象、概括等雕刻手法,將玉石的不同面進行區分和層次處理,打造出高低錯落的變化,突出形式上的質感,在進行形式美塑造時,視覺上要有抽象和具象兩部分,通過對比突出雕刻的主題細節。整體的刻畫既要統一,也要注重運用反復和連續等雕刻技法,形成和諧變化的曲線形式美。
三、注重裝飾和題材相結合
隨著西方藝術設計理念的流入,中國本土的藝術理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發展至今,現代設計吸收了多方面的藝術理論,在吸收精華、表現的過程中,融匯了西方的形式美學以及東方傳統美學。在這方面,形式美的表現主要是西方現代設計,注重意象的表達,當代玉雕設計融合了東西方的多種樣式,并將思維和觀察融入其中,借助中國古代紋飾的雕刻技法讓當代玉雕設計不僅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也能在西方形式美學的要求下更加突出表達的力度。
玉雕設計中俏色和取巧至關重要,巧妙地運用俏色能對玉雕作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形式美的視角看,一塊玉石材料即使有瑕疵也可以表達出特有的藝術美感,只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藝術題材選擇和設計,就能實現物體和藝術之間的連通。在題材的選擇上也要融入形式美的藝術追求,例如,在現代玉雕設計過程中,在傳統領域中的取材,在傳統藝術中開展思路,也可以在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例如,侍女人物的外表和衣著上,增加現代的元素,人物線條的處理也要更偏向于簡潔和流暢,將現代的裝飾韻味突顯出來,這種玉石雕刻的技法和傳統玉雕是不同的,將俏色融入其中更能突出玉石本身的質地之美,所以題材本身的布局和材料選擇也是決定現代玉雕藝術價值所在的關鍵要素。
四、玉雕形式美的相對獨立審美價值
從西方美學體系上看,形式美本身就是一種具備獨立性的審美對象,形式美意味著拋除內容僅僅展現美的形式,這種和內容脫節的審美形式,往往具備著另一番朦朧寬泛的審美意味,作為可以被獨立審美的對象,形式美也提供了現代玉雕發展的新視角。玉雕的形式美,在一定程度上是超出其價值以及主題的限制的,所以在進行現代玉雕的塑造時可以站在形式美獨立審美的視角上,從現代設計的構成法則入手,玩味玉雕作品的雕刻技法以及其蘊含的朦朧情感觀念,這就要求現代玉雕設計師能把握人們的審美心理以及情緒取向,將其以玉雕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塑造成一種具有意味的美感形式。玉雕設計也具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審美是相對獨立存在的,最終的玉雕作品有的是以形式美取勝,有的則以內容題材取勝,毫無例外,兩者統一的玉雕藝術形式更會受大眾的追捧,所以玉雕設計師在進行玉雕設計時要與材料、雕刻技法、美感三者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找到平衡點,以自己高超的設計及文化品位,將三者進行融合,從而塑造出現代玉雕作品的新高度,深挖玉雕的深層價值,讓玉雕作品不僅在視覺形式上具有沖擊力,在內涵上也能和優雅、穩重、大氣的價值追求相匹配。
例如,在進行玉雕設計時,要注重不同元素之間的排列組合,通過裝飾紋樣的變化,將各個雕塑部分之間的關系展現出來,既要有直白的具象部分,也要有抽象的神秘美,設計師要將玉雕進行結構性的劃分,將雕刻的藝術作為一種造型的語言傳遞到觀賞者的面前。
綜上所述,現代玉雕藝術作品中的形式美特征不僅對玉雕文化是一種學術傳承的方式,對玉雕從業人員,也能深挖玉雕藝術本身的文化內涵,分析其特有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在進行玉料雕刻時,設計者要考慮到時代的特征,通過對藝術審美形式的調整,不斷抽象、概括和提煉出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雕刻方向,讓玉雕設計的文化內涵得以突出,并能和時代產生更為緊密的聯系,無論是內在的文化美感還是外在的形式,現代玉雕藝術都要突出中華民族藝術的精髓,在當代傳承現代玉雕藝術,讓玉雕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玉雕藝術,這也是每一個玉雕設計者肩上擔負的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1]高漢成,張榮紅,明承林,等.基于傳承與創新的現代玉雕藝術表現探討[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8(1):72-77.
[2]馮超,劉亞娟. 現代玉雕工藝創作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18,172(9):53.
[3]陳景. 民間玉雕工藝流程與技法分析[J]. 明日風尚,2017(17):288.
[4]任曉旺,周驍. 論現代構成因素在玉雕人物創作過程中的運用[J]. 美術教育研究, 2017(9)36.
[作者簡介]
洪龍,1982年出生于四川省達州市宣漢南壩。自幼喜歡繪畫,1999年師從于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鄭劍峰從事水晶雕刻設計。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