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5000年華夏文明沃土中孕育的傳統文化,承載著豐厚的宗教、政治、道德和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每一件玉雕作品都經過了能工巧匠的精心設計和精雕細琢,在設計中,雕刻師會通過題材、表現形式、材質和色彩、意境等來提升其藝術價值,并與時代相結合,這樣才能使玉雕設計創新與地域文化相融合。
[關鍵詞] 玉雕;設計理念;關鍵元素
在新石器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玉雕作品,其以稀有的材料和精美的外觀深受統治階級和宗教人士的喜愛,成為上層社會的裝飾用物。所以,在這個時期,玉文化已經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中華民族最具表現形式的文化種類之一。在長期的發展中,由于受眾不同,也逐漸演變出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傳統文化以及地域性文化仍會留下深遠影響,而想要更好地理解當今時代的玉文化,就需要從現代視角去解讀。將傳統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從而形成不一樣的風格表現。用新時代的設計理念來表現傳統文化,更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又使其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內涵,不僅有效弘揚了地域性文化,而且讓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讓現代人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一、玉雕設計理念概述
在玉石雕刻前,根據其材質、顏色和形狀進行創意設計,同時制定雕刻表現形式的內涵,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玉雕設計理念。玉文化已有5000年的歷史,其在歷史長河中的角色也在不斷演變,經歷了最初的生活器具、禮樂器、裝飾品直到藝術品。在時代變遷下,玉石從最初單一的用途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中。玉雕設計理念包括確定題材以及確定表現形式、材料和色彩等。這些元素涉及文化、藝術、商業等多方面的活動,所以玉雕設計并不僅僅是藝術性的行為,也是一項具有很大商業價值的創作活動。因此,玉雕設計者不但要具備專業的雕刻技術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同時還要清楚時代的需求,這樣才能將傳統與現代元素融合,創作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從而更好地展現玉石的文化與價值。
二、影響玉雕設計理念的因素
(一)題材
想要設計出符合時代特征的玉雕作品,首先應考慮題材的選擇,只有確定了主題,才能保證后續的雕刻順利進行。所以,在確定主題時一定要認真仔細,將選擇的表達內容用文字和畫稿確定下來。玉雕題材能否表現出藝術效果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題材的受歡迎程度,如果題材選擇恰當了,再經過雕刻師的精雕細琢會獲得較多人的歡迎。其次,作品的滯留期,如果有較長的滯留期,可能會影響玉雕作品的價值。最后是作品帶來的利潤,也就是玉雕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情況,都會影響到玉雕題材的選擇。因此,玉雕設計者一定要重視題材的挑選,題材是后續雕刻的方向標,究竟是進行玉文化的傳統展現還是采用大眾化設計,或者是注重藝術表現等,都需要玉雕設計者慎重考慮確定。
(二)表現形式
玉雕的表現形式包括主題形象、外貌特征、輪廓背景以及雕刻手法表現出的視覺效果等。玉雕的主題形象可以讓觀者更直接地了解其所蘊含的意向,所以主題形象一定要比背景有更強的表現力,同時要具備立體感,這樣才能突出主題。裝飾背景的選擇也要恰當,以能更好地凸顯主題內容為佳。玉石在雕刻過程中更注重線條和花紋,這些線條和花紋的搭配也要能更好地凸顯主題,從而使玉雕作品形象更具有表現力。輪廓造型和玉雕作品的主題有著很強的關聯,氣氛歡快時,需要給予作品圓形或者圓弧形的輪廓;而流線型的輪廓會讓人感覺到嚴肅的氣氛,一般的宗教題材都會選用這種輪廓形式;不規則的輪廓往往有更強的表現力,這種作品形象更適合具有浪漫氣息的玉雕題材。另外,通過不同的雕刻手法可以讓玉雕作品具備多種表現形式,所以雕刻師應當根據需求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從而使玉雕作品有更強的藝術價值。
(三)材質和色彩
玉料由于質地、結構不同會有很多的品級,這些都會影響到后期的雕刻,也會對作品的價值產生影響。因此,在雕刻前一定要對玉料的材質進行整體的了解,然后再決定后續的購買與設計。購買以后并不代表可以按照預想的程序進行玉雕設計,還需要對玉料進行摸底、探色等,從而進一步明確玉料的質地品級和色彩分布特點,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因為材質影響到后續的雕刻過程,也有效地保證了玉雕作品的價值。色彩是玉料的一大表現形式,如果不能靈活地運用色彩,那么雕刻而成的作品一定是不完美的。玉料的色彩分布有著各種特點,在雕刻中需要注意選擇雕刻手法,以更好地突出色彩的特點。比如,圓雕適合色彩對稱的玉料;而鏤雕適合一些有雜質的玉料,將雜質去除,則可以讓玉雕作品有更強的表現力;一些色彩分布復雜,需要綜合多種雕刻手法進行俏色雕刻的玉料對雕刻技藝要求很高,這類俏色作品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會使觀賞者感嘆其巧奪天工的工匠技藝。例如,作品《參禪悟道》,選材緬甸翡翠手鐲邊料,原料玉質細膩,雕刻的蓮花花朵自然飄逸,側坐一對達摩,意態安詳,預示佛陀的智慧光明。又如,作品紅綠寶石雕《百財(白菜)》,利用紅綠寶石中紅色和綠色分色俏雕的手法,以搶眼的紅色為作品主題,紅綠反差和題材襯托出作品的意境“富貴生財”。
(四)意境
玉雕設計并不只是對外觀進行雕刻,雕刻師往往會在雕刻中賦予作品文化內涵,讓其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所以,對玉料進行雕刻時要讓畫面妙趣橫生,讓觀者有良好的感官感受,同時又富含寓意,使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玉雕發展至今,已經有多種題材形式,而每種題材都有其寓意。想要賦予玉雕意境,首先需要展現題材的姿態特點,采用新穎的表現手法,精致地刻畫細節部分。其次各元素之間要相得益彰,這樣才能帶給觀者更好的視覺體驗。
(五)消費群體
多數玉雕產品最終還是要面向消費者的,因此一定要考慮到消費者群體,加強成本的控制,提升玉雕產品的商業價值。不同水平的消費者,需要選用的玉料、雕刻工藝等都有著較大的區別。面對高消費群體,需要使用材質較好的玉料,同時配以高水平的雕刻技術,這樣單件作品便能獲得較高的利潤。而面對一般的消費者,則采用普通玉料批量生產,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玉雕設計已經從單層次向綜合化方向發展。當今時代的審美較傳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此雕刻師應當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融合,使作品更符合當今時代特色。同時,以它所包含的多種顏色為創意點,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玉雕設計中,在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同時,還能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玉文化,讓人們更好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提升玉雕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林沁心.現代玉雕產業存在問題與創新發展思路:以莆田玉雕產業為例[J].莆田學院學報,2018,25(1):39-42.
[2]黃展.靈魂之外的設計:關于當代玉雕設計中形式美的研究[J]. 設計,2014(1):183-184.
[3]周欣越.協同創新視閾下玉雕產品設計人才培養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14(14):106.
[4]周鑫.美學視域下的龍陵黃龍玉玉雕設計理念研究[J]. 藝術科技,2013,26(3):205.
[作者簡介]
王顯克,男,蒙古族,生于1975年,祖籍河南省鎮平縣人。河南省玉石雕刻藝術大師,中國玉雕優秀技術能手,中國傳統技藝名師,高級傳統工藝師 (玉石雕刻),中國輕工珠寶工藝品高級雕刻師(玉石雕),亞洲玉石雕藝術大師,深圳市三聯水晶玉石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年度先進人物,深圳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河南省鎮平縣玉雕扶貧聯盟理事,河南省鎮平縣玉雕誠信經營者協會理事,淮海玉雕聯盟副秘書長,香港(深圳)河南商業聯合總會水晶寶玉石商會副會長,凱達寶石玉雕工作室任首席設計師,深圳凱達寶石鄭州店總經理,盛世凱達(深圳)寶玉石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