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活動重在創造,表演是一門偉大的藝術創造活動,它始終以創造美而存在;無論是通過創造實在的美的人物形象或是激發受眾對于形象美的審美直覺,在藝術創造活動過程中,以創造美而存在的表演藝術對于演員表演及受眾的影響是巨大的,表演所創造的角色的精神生活是演員體驗美、表達美的前提。
關鍵詞:表演;藝術美;現實美;美感經驗
中圖分類號:J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122-02
一、美的界定
(一)現實美與藝術美
“現實美是發現的美,藝術美是創造的美。”①在現實生活中,大自然的美是原生態的,未經加工的大自然本身的美。藝術美特指藝術作品的美,是經過藝術家特別加工過的,極富有創造性地藝術作品。它體現了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它是藝術家為了表達對生活的某種認識,揭示生活的某種意義而創造出的具有更高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
現實美與藝術美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現實美是藝術美的基礎,藝術美通常從生活出發,藝術家常常在現實生活中將現實中分散的,抽象的美經過提煉和加工創造出具有藝術家理想并能反應藝術家心靈美的藝術作品。同時,藝術美高于現實美,藝術美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它不同于現實中自在的美,它是經過藝術家完整的創造,以具體的形象所呈現出的具有超越時代,體現人類精神世界的永恒的美。
二、以創造美為前提的表演藝術
(一)實在美的存在——形象
“戲劇影視是演員通過形體語言的表達而塑造出人物的藝術形式。在現實主義的戲劇表演中,故事都是通過演員的表演而讓觀眾了解的,因此在看劇的時候,觀眾的注意力都在演員身上,演員的形態、表情、動作都要符合生活邏輯,才能讓觀眾喜歡劇情。”②真實地、自然地表演是創造美的藝術形象的前提,這個美的藝術形象是外在形象與內在精神的統一。演員無論是站在舞臺上或是站在鏡頭前,他所代表的思想和感覺絕不等同于現實生活中的思想和感覺,這些思想和感覺是經過演員加工并通過演員創造,最終以可感可知的人物形象呈現出來的。演員創造任何一個角色從認知人物的美開始,進一步對角色進行理解、加工和創造。演員作為表演的主體,以創造人的精神生活為目標,對于人生命本身的體驗和體現是演員創作角色的核心。斯坦尼始終倡導天性,他認為演員的表演不能脫離天性。天性是一種最自然的生命狀態,實際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人性本來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備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③斯坦尼所強調的演員的最高任務即創造人的精神生活,其實就是指演員不斷追求和創造的人性中的真、善、美。真就是是美的體現,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才能與受眾產生最直接的共鳴。演員通過真實的心靈,通過對人性的追問體驗到人的內部精神,從而創造高尚的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美是形象美的核心。
(二)虛擬美的存在——心靈
“這究竟是什么樣的對象呢?一些人認為,如果探究一下心靈深處,就會看到心靈的所有組成部分一智慧、情感、注意力本身和想象力。”④演員不同于常人在于他們擁有非凡地對外界事物觀察和感受的能力;一個優秀的演員善于調動豐富的情感,將情感轉移到外物之上,通過情感的轉移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知。這個認知一旦達成,就會促使演員獲得心靈的極度興奮,使演員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找到激情并通過激情獲得美感。要知道,只有美感產生才能不斷地激發演員的想象力,使其擁有更大的熱情去創造角色。這本身就是一個心靈被不斷完善的過程,演員在表演中關于心靈所能帶來的一切有益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三、美在表演創造活動過程中的作用
(一)激發演員的審美理想
具有崇高的審美理想是演員創造角色的前提。審美理想來源于審美意識,審美意識對于演員而言,是一種建立在審美基礎上的有意識的行為活動。演員在進行審美藝術創造過程中,審美意識是被放在首要位置進行研究的,表演被稱為藝術創作活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這種有意識地進行美的認知,有意識地進行美的表達的需要。由于在認識過程中關于美的體驗需要一個過程,所以需要演員增強對美的事物的判斷能力,演員從心里要有對美的形象的想象,要有一種明確的追求美的意識和表達美的欲望。
這個世界有利于演員這個能夠實現人類精神生活的群體對美的事物的想象、創造及不斷探索角色內部無限的可能性。站在實現審美理想的角度挖掘角色的深度,建立對角色的深層理解;發現角色的內在價值,實現角色的遠景即角色的未來,為創造人類精神美而存在的未來。演員要時刻提醒自己是為了傳遞人類最偉大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人。他們應該知道自己是誰,為什么站在舞臺上,同時明確,他們的工作在于創造。
演員必須時刻充滿對這門藝術的熱情,試圖做一個有審美理想的人,具備發現創造理想王國的能力,力求把觀眾也帶到這個王國中來,只有他先知先覺,把最真實美好的事物以美的藝術形式通過角色表現出來,觀眾才能不至于成為那個嚴肅的人,才能理解當一部劇結束時,演員的每一次鞠躬意味著什么。這種形式感很強的表演創造活動是一個不具備審美理想的人無法創造的。
(二)啟發受眾的審美直覺
藝術形象具有審美價值。受眾的期待決定了他們主動認識和感受一個藝術形象,人憑直覺進行審美;直覺是受眾面對藝術形象時最直觀的感受,這種欣賞藝術形象的直觀感受取決于受眾的情感。演員與受眾的交流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演員全情投入角色的生命中進行再創造,同時,受眾也全情投入地欣賞角色,他們總是試圖進入角色本身,作品內部,體驗和分享他們的生命。這是一種典型地對角色形象本身的美感體驗過程,這種美感體驗過程始終是積極且完整的,這種存在的美感體驗以審美直覺為基礎。受眾的審美直覺一旦產生,就會在心里形成一種穩定持久且深刻的對美的形象的認識和評價。
觀眾對于形象的直覺來源于美感經驗,美就是事物通過形象作用于直覺時的特質。演員要時刻引導受眾接受美并建立正確的審美直覺,因為“所謂‘直覺就是感官接觸某種人或物時心里明了他的意義。”⑤演員觀察生活,創造有價值的形象,就是希望這個形象可以成為可供觀賞的對象,使受眾迅速對藝術作品移情并明了其中的意義。特別對于普通受眾而言,直覺對于他們接受藝術作品中美的形象或者領會藝術美具有重要作用。
四、結語
表演藝術是以創造美的形象為基礎、以創造角色崇高的精神生活為目標而存在的藝術創造活動。
注釋:
①(中)姚杰.藝術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33.
②孫曉棠.形體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現功能與訓練簡析[J].藝術評鑒,2019:167.
③(中)朱光潛.談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
④(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1部[M].楊衍春,石文,何麗娟(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9.
⑤(中)朱光潛.談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作者簡介:韓開潔(1992-),女,河南新鄉人,碩士,河北傳媒學院,研究方向:電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