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陽
摘要: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養對于學生開展舞蹈學習和訓練等具有重要的支撐意義。本文首先探討高校舞蹈教學現狀,然后闡述了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表現力的意義,最后針對性提出了教學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情感表現力;提高;措施
中圖分類號:J7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230-01
目前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創新性不夠,過于關注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育,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從而影響了學習成效。加強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對策探析具有深遠的教育價值。
一、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實施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探析
作為高校一門重要的專業體系,舞蹈專業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肢體的規范性、協調性,引導學生在舞蹈世界學到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課程標準對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其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注重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這方面不夠關注,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局限于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然后進行示范,最后由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和領悟來進行舞蹈演繹。這種授課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卻不利于開發學生的舞蹈潛能,也不利于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舞蹈學習的意義,更不利于藝術素養的提升,久而久之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局面,影響了學生舞蹈造詣的提升。
二、高校舞蹈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情感表現力的意義
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學生舞蹈技能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力是教學的重點,加強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內涵,進而將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和自身的領悟等結合起來進行表大會和演繹,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對舞蹈學習的全面認知能力,提高舞蹈技術,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舞蹈表現力是舞藝和舞臺有效融合的表現模式,注重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將動作、表情以及眼神等綜合運用起來,既可以提高舞蹈作品的觀賞性,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激發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為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創新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高校舞蹈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情感表現力的措施
1.注重教師的示范引領,并注重理論功底的培育。學好舞蹈課程,并不斷提升舞蹈技藝和素養,首先應當打基礎。所以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非常重要,教師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對學生開展舞蹈學習等帶來較大的影響,所以應當注重加強舞蹈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引導舞蹈教師自我充電,加強舞蹈技術、理論以及素養的學習研究和提升,學習和借鑒更先進的教學模式,積累豐富的舞蹈經驗,進而在舞蹈專業領域獲得更多的認可,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幫助指導,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設計等方式全面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理論的積極性,為舞蹈技能的提升和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
2.注重舞蹈作品的內涵引導探究,并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育。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育首先應當了解舞蹈作品,這樣才能以此為基礎進行創新和自我演繹,所以應當加強學生舞蹈理解力的培養,引導他們系統地進行舞蹈作品的研究,運用專業理論來進行分析,通過閱讀、觀看相關的基礎資料,聯系相關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文化等進行探索,進而對舞蹈作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探求到其精神實質,并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表現和展示,同時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在舞蹈作品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多種授課模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舞蹈造詣。比如可以圍繞某一個舞蹈動作借助視頻教學的方式展示具體的動作要領,創設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欣賞、模仿,進而進行展示,還可以通過作品賞析+經驗交流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舞蹈作品的討論中來,和學生一起共同進行舞蹈技術、技能以及方法的研究,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舞蹈技能的深度創作,通過正面肯定和贊揚的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更好地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
3.注重創新能力的培育。不同的學生舞蹈基礎不同,對舞蹈作品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樣,并且生活環境和個人的情趣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師要不拘一格,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空間,充分利用課堂或者課外實踐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參加校外舞蹈大賽等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空間,進而引導他們系統的進行舞蹈肢體動作的學習研究,并跳出思維的局限進行舞蹈作品的創作思考,這樣可以形成更多獨特的見解和獨到的舞蹈經驗,學生的潛能得以開發,情感表現力也會自然地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芳芳.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05).
[2]李志曉.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策略探究[J].大眾文藝,2016(01).
[3]涂元元.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策略分析[J].藝術評鑒,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