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紅慧,賀成功,,尤 敏,徐 斌,指導老師:蔡圣朝,
(1.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安徽 合肥230061;2.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210046)
互動式體驗實訓教學法是我院在灸法實訓過程中逐漸總結的一套實習生實訓教學方法。按摩灸是賀成功醫師在傳統艾條實按灸基礎上,應用按摩灸治療器施行灸法的一種溫灸器灸法[1]。現將筆者在臨床上進行按摩灸實訓的經驗做一總結,現報道如下。
艾灸療法主要用于預防疾病,保健身體。古人稱無病自灸為“逆灸”,現代用于治未病[2-3]。灸法除了保健外,古今醫家還將灸法廣泛用于臨床治療中。依據灸法以上兩個特點,我們在進行灸法實訓時,實習同學應用灸法進行自我保健灸,同學之間可相互施灸,操作熟練后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為患者進行治療。實訓過程中,師生全程參與文獻查閱、器械方法的改進措施、帶教治療等活動,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改變過去學生被動學習的形式。
2.1 按摩灸起源于明初 明·朱權《壽域神方》詳述了艾卷的操作方法,“用紙實卷艾,以紙隔之點穴,于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汗出即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雷火針的制作方法和用法,“雷火神針法,以厚紙裁成條,鋪藥艾于內,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內,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時于燈上點著,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于患處,熱氣直入病處”?!夺樉拇蟪伞分杏涊d了雷火針的操作方法,“按定痛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卷艾藥,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皆可,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取灰,再燒再按,九次即愈”。在上述文獻中,艾條從純艾條到加入藥物的雷火針,治療操作方法為按壓與艾灸兩種方法的結合。清代出現的太乙神針也是藥艾條,采用按壓手法治療。
2.2 按摩灸發展于現代 按摩灸之名最早見于1960年無錫市宜興縣中醫院夏廉青醫師發表在《江蘇中醫》上的“改良通電按摩灸”?!夺樉膶W》教材中稱艾條按壓操作為實按灸,操作手法單一,治療時艾條反復熄滅、反復點火,十分不便。在臨床應用和實訓教學中我們發現了該問題,因此進行了技術攻關,發明了“實按灸治療器”“壓灸器”“艾灸滾筒”“滾筒灸盒”“推灸盒”“按摩足灸盒”等,并申請了相關專利[4]。
溫灸器操作可將按摩手法中的壓法、摩法、揉法、推法、擦法、法等與艾灸療法結合,形成了壓灸法、摩灸法、揉灸法、推灸法、擦灸法灸法等溫灸器灸法,稱按摩灸十二法。
2.3 適應證與禁忌證 適應證:按摩灸具有艾灸和按摩療法的特點,可用于兩種療法的大部分適應證,常用于亞健康的保健,治療風寒濕痹和跌打損傷所致的疼痛及神經損傷引起的肢體麻木、運動功能喪失。患者如畏懼針刺,可選按摩灸。禁忌證:孕婦腰腹部,皮膚瘡瘍、腫瘤、破潰者,不宜應用。
2.4 按摩灸的優勢 按摩灸與針刺相比無痛苦,懼怕針刺者也可使用。按摩灸的優勢體現了3個結合:一是按摩與艾灸的結合;二是按摩手法與器械的結合;三是力與藥的結合。艾灸與按摩結合,使艾灸更具有滲透性;按摩與艾灸結合,按摩既可摩擦產熱,又有艾葉燃燒產生的熱力作用[5]。
實訓內容主要為5種按摩灸手法,首先通過PPT進行學習,再相互進行操作練習,體會按摩灸的效果。待操作熟練無誤后方可在患者身體上操作。
3.1 壓灸法 以壓灸治療器治療面為著力點,緊貼皮膚,運用適當的壓力垂直逐漸用力按壓,稱為壓灸法。操作要領:術者手持壓灸治療器,以治療頭為著力點,壓在體表治療部位;壓力要平穩緩和,以患者能忍受為原則。
3.2 摩灸法 是摩法與灸法的結合。術者手持按摩灸治療器,著力于治療部位,通過肩關節在前外方向的小幅度環轉,使著力面在治療部位做有節奏的環形平移摩擦手法。操作要領:摩灸法在做圓周摩轉時,要求在四周均勻著力;操作時,僅與皮膚表面發生摩擦,不宜帶動皮下組織,這是摩灸法與揉灸法的主要區別。
3.3 揉灸法 是揉法與灸法的結合。以按摩灸治療器治療面為著力點,在治療部位帶動受術皮膚一起做輕柔緩和的回旋動作,使皮下組織層之間產生內摩擦的手法。操作要領:用按摩灸治療器治療頭著力,稍用力下壓,在治療部位上做環旋狀揉動;動作靈活,有節律性,力量輕柔,頻率每分鐘40~60次。
3.4 推灸法 是推法與艾灸的結合。以按摩灸治療器治療面為著力點,緊貼皮膚,運用適當的壓力進行單方向直線移動的手法,稱為推灸。操作要領:肩及上肢放松,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的治療部位;向下的壓力要適中、均勻,不宜引起皮膚折疊;用力深沉平穩,呈直線移動,不可歪斜;推進的速度宜緩慢均勻,每分鐘50~60次。
3.5 擦灸法 是擦法與艾灸的結合。以按摩灸治療器治療面為著力點,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并做上下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運動,使熱力向皮膚傳導。操作要領:做上下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移動時,不能歪斜;摩擦時動作要連續不斷,如拉鋸狀,不能有間歇和停頓;壓力要均勻而適中,以摩擦時不使皮膚起皺褶為宜;摩擦頻率每分鐘30~60次。
按摩灸具有艾灸和按摩兩種療法的特點,隨著按摩灸各種器械的發明,總算實至名歸。互動式體驗實訓教學法是適用于灸法特點的一種臨床實訓教學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熟練掌握按摩灸的操作方法,學以致用,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在傳統中醫藥的繼承過程中有所創新。但在實訓和臨床時,也有不足之處,由于所有按摩灸治療器皆屬自制教具,尚未實現轉化,還需進一步推廣該項技術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