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星
(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關鍵字:橋梁;外觀檢測;現場試驗;基礎沖刷;結構檢算
甘肅省某地區橋梁全長270m,寬為1.5m(人行道)+9.0m(行車道)+1.5m(人行道)=12.0m。
此橋上部結構采用13×20m鋼筋混凝土T梁,梁高1.3m,梁長20m,梁頂寬1.58m。橋面鋪裝為10cm厚25號水泥混凝土現澆層,2cm厚瀝青混凝土鋪裝層。
下部結構橋墩為樁柱式,橋墩直徑為1m,橋墩高皆為5m。基礎采用樁基礎,樁徑為1.2m,樁長皆為24m。橋墩和基礎均采用20號水泥混凝土。

圖1 橋梁實景圖
經現場檢測此橋由于局部沖刷嚴重,5#、6#、7#、8#、9#橋墩樁基暴露在河床之上,沖刷深度達3米以上。10#橋墩上游側樁基由于施工質量較差和沖刷嚴重形成了約40cm深、寬25cm的孔洞。

圖2 樁基礎問題照片
根據《公路橋梁技術狀況評定標準》中的規定:本橋基礎評定為4類。
對于樁頂荷載的計算過程由于比較簡單,僅給出計算后的數值如下表所示:

表1 荷載計算表格
最不利荷載組合為:

根據《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 D63-2007)中5.3.3摩擦樁單樁軸向受壓承載力容許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最大軸向力 N=3269KN<3725.77kN,所以摩擦樁單樁軸向受壓承載力滿足現行規范要求。
沖刷深度達到3m后:

最大軸向力N=3269KN>3203.2kN,所以摩擦樁單樁軸向受壓承載力不滿足現行規范要求。
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的5.3,正截面抗壓承載力計算公式:

所以正截面抗壓承載力滿足現行規范要求。
對于產生空洞的樁基礎,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中5.3.9,其正截面的抗壓承載力計算公式:


圖3 淘蝕之后樁基近似截面圖(單位:cm)

通過對此橋梁的基礎外觀狀況檢查和基礎檢算得到以下結論:
(1)經過計算單樁承載力在沖刷3m之后不滿足規范要求,存在安全隱患。
(2)經過計算淘蝕之后的樁基礎正截面抗壓承載力下降了36.53%,存在安全隱患。
故根據以上結論給出建議:維修加固或者拆除重建。